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爆发过多次农民起义运动。陈胜吴广开启了这一先河,东汉张角引领的黄巾军扯下了汉朝最后的遮羞布,朱元璋成为了农民起义中为数不多吃到真实红利的起义领导者。
清朝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华夏历史众多农民起义中,带有“非主流”特色的存在。历史上对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的评价非常复杂,褒贬不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洪秀全是一个标准的爱国分子,他爱的并不是腐朽的大清朝,而是泱泱大华。
洪秀全曾与英国列强进行交流,英国列强提出要帮助洪秀全推翻大清,平分华夏。面对如此诱惑,洪秀全是如何做出抉择的?
华夏历史上发生的多次农民起义,大多都不是真正的农民发起的。农民是被动员的成员,发动起义的角色,往往都存在一定的背景,至少拥有发动起义的资本。
不过洪秀全是实实在在的农民家庭出生,虽然家中条件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说贫穷,但洪秀全的家人是支持他用知识改变命运的。
在他7岁的时候,父母就安排他去村中上学。当时的洪秀全展现出了对知识书籍的强烈欲望。四书五经都熟读于心,给他本古籍,他恨不得“钻”进书中,沉迷其中。
道光七年,洪秀全参加县试,遥遥领先;到广州参加府试时,却没有通过。此时洪秀全的家中为了供他读书已经没钱了,不过洪秀全并没有放弃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
为了实现梦想,他每日在田间劳作,但也没有放下笔杆子。在道光九年,洪秀全得到了朋友的帮助,到私塾读书,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展现出了自己的学识,从学生化身为老师。
这个阶段的洪秀全,对自己未来的科举之路充满信心,乡亲们也认为他能够在科举中取得成绩。可洪秀全却三次落第,心态炸裂了。
洪秀全所在的清朝是一个带有腐朽色彩的年代,我们无法得知洪秀全在三次落第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但极有可能,洪秀全有能力,却无法在科考中对抗黑暗的力量。
这种黑暗的力量,让洪秀全感到绝望。7岁上学时,他被父母乡亲灌输的思想就是用知识改变命运。
可是三次落第后,洪秀全已经25岁了。这段时间里,洪秀全一直都在以农民和教书先生的身份感受着农民阶级的痛苦。这么多年的努力,最终发现并不能实现目标,在腐败面前都是无用功。
我们可以说洪秀全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是一个发动过屠城行动的恶魔,但我们不能说洪秀全是一个不爱华夏的奸徒。洪秀全最初参加科考的目标,是为了改变自己的阶级,更是为了当一名好官。
奈何经历了如此多腐败造成的黑幕,洪秀全才有了要揭竿起义的想法。洪秀全的起义方式和东汉末年的张角有些相似,利用宗教力量完成了对民间农民力量的鼓动。
张角使用的宗教是道教,创造了一个道教分支太平道。洪秀全则是在《劝世良言》中,感受到了基督教的魅力,在梦中和耶稣称兄道弟。
洪秀全的这种起义方式,若是在盛世太平期间,不存在任何能够发展壮大的可能性。老百姓日子过得安心富足,何必还要通过参加起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之所以洪秀全能从一介农民,成为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一呼百应的教主,就是因为洪秀全能满足清朝政府给不到他们的生活。在那个腐朽年代,很多农民家庭为了生存,甚至需要卖儿卖女。
在如此世道下,生存都成为了奢望,不如参加起义,为自己为家人博一条生路。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太平天国不断攻城略地,从广西干到长江南方。
清朝的八旗兵后裔们,仗着祖上的荣光,大都是酒囊饭袋。在看到杀气腾腾的太平军时,丢盔弃甲,狼狈而逃。这也是太平军在起义最初疯狂斩获胜利的原因之一。
太平军拿下南京,洪秀全在此定都之后,西方的列强震惊了。他们无法相信,一次农民起义能够以如此快的时间完成对清王朝军队的击溃。英国列强认为,是时候要对太平天国以及清王朝政府的实力进行评估了。在他们看来,此时的华夏大地是自己的一片乐土。
第一,中国有着英国人理想中的贸易市场,英国和中国的货物,能够完成理想状态下的需求互通。特别是英国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很多工业品在华夏市场非常受欢迎。
第二,对喜欢进行殖民的英国政府而言,清朝政府虽然有一定的军力,但是军力不强,英国愿意和其他国家一同合作,完成对清朝的侵略。
但如果有其他列强的加入,在分割战利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太平天国的出现给了英国一个极为宝贵的机会。若是和太平天国进行合作,分割战果也就容易多了。
第三,英国打开的华夏市场,是带有鸦片的市场。若是用鸦片对太平天国管辖下的地域进行散播,未来拿下太平天国,也将会是一个相对轻松的任务。
但英国人内心的忧虑也是存在的,他们害怕的是太平天国的出现将清朝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若是太平天国直接打崩清朝呢?
清朝的覆灭,代表着英国之前通过军事斗争以及威胁、逼迫清王朝签订的所有丧权辱国的条约都将成为过去。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英国能够走的路子只有两条。
第一条路子,是帮助清王朝抵抗太平天国,战胜太平天国之后,对清王朝进行疯狂敲诈。第二条路子,是帮助太平天国推翻清王朝统治,在战胜清王朝之后,与太平天国瓜分华夏,顺利完成殖民。
英国驻华公使文翰与洪秀全进行了交流,希望双方能够联手,达到平分华夏的合作目的。此时洪秀全旗下的太平军,已经打出了名声,拥有着极强的战斗力。
如果不是因为内部的腐败,加上之后遇到曾国藩这种战场上的狠人以及川军,清王朝大概率会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成为历史。可以说此时的洪秀全若是和英国进行合作,拿下清王朝可能性很大。
面对如此诱惑,洪秀全并没选择接受,而是对文翰破口大骂!“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洪秀全争夺中国,就是要拿下全部的疆域。若是与你们合作,事成之后对华夏大地进行平分,便会受到天下人的耻笑。这是在引魔鬼入国的愚蠢行为。
洪秀全所说的被天下耻笑,不光是被当时的中国人所耻笑,自己的行为也会被记录到史书之中,被后人所耻笑。洪秀全的理念,是拿华夏领土,扶正中国,摒弃不良之气。
只不过在获得大权之后,他无法把控权利带来的巨大红利,思想和目的开始扭曲。在洪秀全的思想中,无论是自己还是清朝,都是代表华夏势力,和清朝的斗争是“家里事”。
可是洋鬼子想要和自己瓜分天下,自己要是答应了,那自己将会成为华夏历史中臭名昭著的卖国贼!洪秀全还严厉表示,若是自己拿下华夏疆土,清朝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自己都不会承认!
眼看洪秀全这里的路子没有办法走通,英国便开始寻找其他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包括杨秀清、李秀成等人,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突破口。
可是无论找谁,得到的回复往往都是相同的。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不会与英国进行瓜分华夏的合作,也不允许贩卖鸦片,但是可以在其管辖范围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
洪秀全这一代人,对于鸦片对华夏大地的危害是亲身见证者。这些外国列强带来的鸦片腐蚀、政治压制、军事侵略,让清朝丢了华夏的脸,让无数百姓在绝望中挣扎求生。
像是洪秀全这样农民家庭出生的人,对于鸦片以及外国列强的痛恨是刻在骨子里的。相比之下,当时清朝的骨头就要酥软多了。
清朝接受了英国的帮助,在曾国藩川军的奋勇作战下,暂且保住了王朝气运。
洪秀全在史书上的评价并不好,可是作为农民起义运动的领导人,在面对外国列强的合作意向以及施加的压力时,他所展现出的气节,是令人钦佩的。
反观当时的清朝,在一次又一次的疲命奔逃以及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行为下,则是将软骨头一词诠释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