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资治通鉴有意思》1:智氏灭族三家分晋,命中注定在劫难逃
创始人
2025-09-04 20:32:48
0

改写后的文章

第1篇

假设你能够穿越回十年前,你是否会因为购买茅台而一夜暴富呢?

如果你带着现代知识回到古代,是不是就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世人敬仰的英雄人物呢?

很多人都幻想着能像《机器猫》中的时光机一样,回到过去,这也是穿越小说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然而,即使真的回到了过去,你也未必能改变自己注定的命运。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源自2500年前晋国,这正是《资治通鉴》的开篇之故事。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资治通鉴》周纪一

《资治通鉴》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这一年,周天子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然而,在50多年前,晋国还曾有一支比这三家更强大的家族——智氏。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智氏的最后一任族长,天命已定,三次机会,智氏最终未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1

智氏的族长智宣子,偏爱他的幼子智瑶,原本打算让智瑶继承家族的重担。

智果则劝道:“智瑶确实有许多优点,风流倜傥、精通骑射、多才多艺,能文善辩,又刚毅果敢……”智宣子听后,心中暗喜。

然而,智果话锋一转,言道:“然而,瑶虽有五大优点,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仁。若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必然会害了智族。”

智宣子听不进去,坚持立智瑶为继承人。

为了避祸,智果带领一些族人脱离智氏,另立宗庙。

智果能未雨绸缪,预见未来,选择在乱世中保全家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智氏的命运就这样渐行渐远,暂且不提。话说另一家族,赵氏,也在谋划继承人之事。

赵简子有两个儿子,长子伯鲁和幼子无恤。

赵简子决定通过给两位儿子布置任务,考察谁更适合继承家业。

三年后,赵简子向长子伯鲁询问,他却一时语塞,无法答出所问,更糟糕的是,他还丢失了父亲交给他的竹简。

转向无恤,赵简子问他时,他竟然倒背如流,立刻从袖中取出竹简,随身携带,深知其重要性。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工作中的细心与准备,能让你在领导面前加分。

尤其是在当时,竹简可不是小道具,而是沉甸甸的家传神器,能够随身携带,证明了无恤不单单能背诵父亲的语录,还能以武力捍卫家族荣誉。

赵无恤之所以如此拼命学习,是因为他母亲出身卑微,他自己是庶子,只有通过知识与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他在父亲教诲下,勤奋好学,与那名答非所问的长子伯鲁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行为更显得温文尔雅,儒雅有礼,也因而获得了父亲赵简子的青睐。

于是,赵简子最终决定将继承权交给无恤,而无恤最终成为智瑶的劲敌。

你想,作为一个庶子,能够从兄弟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继承人,必定是个不容小觑的人物。

2

智瑶(又名智伯、知伯、智襄子等)在继承智氏家族后,迅速成为晋国最有权势的权臣。在他的领导下,智氏族力日益壮大,东征西讨,十几年间获得了巨大成功。

当时晋国共有六大家族,智伯联合了赵、魏、韩三家,剥夺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巩固了自身的势力。

然而,晋国的国君——晋出公,看到智伯等家族的力量日益庞大,决定联合齐国与鲁国一起,来讨伐这些强大的家臣。

但结果是,这四家联手推翻了晋出公,另立新君。

这就是“礼崩乐坏”的现实写照,春秋时期的乱象之一。

智伯的胜利让他意气风发,但同时也让他变得愈加傲慢。

有一次,智伯与韩康子、魏桓子共聚一堂,公然戏弄韩康子,还侮辱了其家臣段规。

历史没有详细记载他们如何侮辱,但想必言辞轻浮,行为失礼。

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言:“大人物的疯狂是不能忽视的。”

智国看不下去,劝智伯警惕:“你现在得罪了韩、魏两家,他们迟早会反过来整你。”

然而,智伯自信满满,回答道:“从来都是我为难别人,谁敢为难我?”

这种目中无人的态度,无疑是在为自己的灭亡埋下伏笔。

3

智伯不仅不听劝告,反而变本加厉,直接向韩康子索要土地。这不仅是侮辱人的行为,更是赤裸裸的掠夺。

韩康子当然不愿意让步,但段规这个角色却很有深谋远虑,他劝道:“智伯的贪婪和固执,不与他合作,他必定会来攻我们;与之合作,或许能暂时缓解局势。”

用现代的话说,段规其实是在“捧杀”智伯。

他知道,智伯总会贪得无厌,最终会逼得其他家族联合起来反击他。

经过深思,韩康子决定把一座一万户人家的城池送给智伯,这样暂时安抚了智伯的贪婪。

但智伯得手后并不满足,接着又向魏桓子求地。魏桓子虽然不愿意,但其家臣任章,和段规的分析类似,认为:“若不给智伯地,他必定得寸进尺,最终会自食其果。”

于是,魏桓子也选择了妥协,将一座万户之城送给了智伯。

智伯看到连续两次得手,得意洋洋,认为自己几乎无敌,接着又向赵无恤索要土地。

然而,这一次,他碰到了硬茬。

4

赵无恤不是容易妥协的人,他深知自己从小就被视作庶子,父亲赵简子传授的教育和背后辛勤的努力,使得他对于家族的传承尤为重视。

他并不会轻易把土地送给智伯。于是,智伯联合韩、魏两家共同攻打赵氏。

不料,这却成为了智氏覆灭的开始。

5

智伯自以为掌握了局面,却未曾预见到身边的危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公元208年,63岁的华佗在监狱中死去,这一历史事件震动了整个东汉末年的社会。华佗,这位赫赫有名的神...
印度历史为什么越来越“神”? 按照印度人民党的官方历史叙述,莫卧儿王朝与大英帝国一样,都是印度的外来统治者,都是骑在印度人民头上拉...
原创 他... 1976年,这一年注定了将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在这一年经...
原创 他... 改写后的文章: 1970年5月,上级找周纯麟进行谈话,计划将他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司令员...
原创 末... 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君主。尽管他身份尊贵,溥仪...
原创 童... 一个出生就进监狱的婴儿,18年后竟然成了皇帝。更离谱的是,拥立他的权臣霍光掌控朝政20年,连皇帝都要...
原创 白... 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 --- 据工作人员回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后,...
赵姓族人如何认祖归宗?有什么方... 编辑 | 趙英雄 “赵氏宗亲”,这个响亮的称号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荣耀,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原创 美... 在美国,政治话题常常引发激烈的争论,人们往往会因意见不合而争得面红耳赤。然而,关于某些问题,美国人几...
原创 汉... 汉文帝未被架空的原因至今无法得到明确解释,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分析这些原因时,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