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清朝官员贪腐成风,吏治腐败只是其一,你看看他们年俸多少钱?
在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叫“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贪腐历朝历代都有,也是当朝者比较头疼的问题,明朝朱元璋继位后为了杜绝官员贪污腐败曾斩杀过大量贪官,可依然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腐”后继的步伐,到了清朝的时候贪腐的现象更为严重,几乎是无官不贪。
为何历朝历代官员贪腐现象不能杜绝呢?小雨觉得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吏治腐败问题。
所谓“吏治”指的是官员的作风和政绩,而吏治的廉洁或是腐败则是由当朝者决定的。
清朝官员贪腐成风现象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特殊的时期,一个是康熙晚年时期,另一个就是乾隆中年以后。
康熙晚年,由于多年的征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战准噶尔,导致国库空虚,百姓多受战乱之苦,官员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康熙在晚年的时候施行仁政,对下面的官员难免有些宽纵,使他们丧失了约束,从而贪腐之风四起,等到康熙发现这一现象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只能将刷新吏治的重任交给了雍正。
而乾隆时期,经过雍正13年的努力,不仅使大清渡过了难关,更是刷新了吏治,根据史料记载,雍正一朝吏治清明,很少有贪腐的现象发生。但乾隆中年时期以后,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从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官员贪污,从而使贪腐之风又起,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大清灭亡。
二、侥幸心理。
官员在贪污以后,都会有一种侥幸心理,天下的官员这么多,不一定就会查到他,从而更加无所顾忌,盘剥百姓。
三、被迫贪污。
在这些贪污腐败的官员里总有这样的一群人,本身是不愿意贪污的,但贪腐之气已经形成,如果自己不贪则会被认为是“异类”,从而受到官场中人的排挤,寸步难行,这就逼着他们也走上贪污的道路。
四、年俸太低。
根据史料记载,在清朝,一品大员的年俸为180两银子,为了维护一品大员的体面,轿夫、仆人、侍女一样都不能少,还有一大家人的日常开销,180两银子是远远不够的,七品知县的薪水则更低,只有45两,过低的年俸刺激了贪腐风气的滋生。
所以雍正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根治贪腐风气的同时,又设立了养廉银制度,用高薪养廉,在雍正铁腕和养廉银制度的实施下,雍正一朝确实也做到了吏治清明,至于后来为何又贪腐之风四起,应该还是人性的贪欲在作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