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2年叶帅致电北戴河,询问上将李达:你写字都抖不抖?
创始人
2025-09-04 18:02:47
0

1972年的某一天,身在北戴河的李达像往常一样,在疗养病房中看报。突然之间,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电话接通后,李达才知道打电话的是叶剑英。隔着电话线,两个老战友还没来得及叙叙旧,叶剑英便问出了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

你现在写字,手发不发抖?”

听了这话,李达明显愣了一下,但随即就明白了叶剑英的意思。之后简短的沟通后,李达挂断了电话!

那么,叶剑英的这个问题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李达明明在疗养,这跟他写字的时候手是否发抖又有什么关联呢?会不会是叶剑英话中有话、另有深意呢?

“站在首长身影里面的参谋”

1905年,李达出生在陕西眉县,21岁时进入了甘肃平凉国民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冯玉祥部队中先后担任过排长、连长、少校参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达参加了宁都起义。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李达成为了我军的一员,还担任了红五军团的连长。

1932年,李达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兼三团代理团长、红八军参谋处处长。

从这以后,李达就跟参谋长这个职务结下了四十多年之久的不解之缘。

1934年,李达担任红六军团的参谋长。在全面抗日战争之前,他还担任了红二方面军和援西军的参谋长,并不断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

1935年长征途中,红军二、六军团进入贵州,打算在毕节一带安营扎寨。李达打开行军地图,看了一会儿,赶紧劝阻任弼时,并提出速速离开此地,理由有两个:

其一,对于云南来说,毕节此地居高临下,云南国军不可能不提前防范;其二,毕节这里的交通条件较好,四通八达,便于国军调兵遣将,从而对我军造成威胁。

事后证明李达的判断是正确的。不到十天的时间,国军的云南孙渡部队、湖南陶广部队、贵州部队相继进军毕节。

此时红军二、六军团已经跳出了包围圈西行而去。对此,任弼时由衷感叹:“李达有先见之明。

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之后,援西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由李达担任参谋处长,倪志亮担任参谋长。

可倪志亮因故未能到任。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李达以参谋处长的身份干着参谋长的工作,

可他却没有半分怨气,始终在岗位上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一直到1938年12月,他才正式接任参谋长一职。1943年9月,刘伯承前往延安,还把自己写的一些作战经验文章交给了李达,希望对他指挥作战时有帮助。

之后,李达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取得胜利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不下数十场,比如著名的道(口)清(化)战役、安阳战役,并因此受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极高评价。

1945年8月,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提出让李达前往晋冀鲁豫军区去发挥自己军事才能。

李达一听,二话没说,背起包就去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的参谋长职务了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李达率部先行到达宿营地后,左等右等,可就是等不来刘邓二位首长。

他仔细翻看地图后,赶紧派人按照自己所说的路线前去迎接刘邓首长。

果不其然,按照他给的路线,战士们还真见到了刘邓首长。

原来,李达发现地图上有两个山庄重名了,而且这两个山庄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这才让刘邓部队迷了路。

事后,刘伯承对李达赞不绝口,称其为“活地图”!

在大别山时,李达还展现了我党的优良的作风。由于大别山条件较差,已经到了找不到一张纸而要被迫停止写《阵中日记》的地步。

这个时候,李达的几个部下偶然间在山区的一所小学里面发现了几张白纸,欣喜过后就擅自做主,在留下了一些钱后,私自把白纸带回了司令部。

结果事发后,刘伯承发了很大的火:“这是破坏教育的行为!”李达得知这件事后,立刻前去向刘伯承认错,并主动为部下承担责任。

事后,李达语重心长地对部下进行了批评与教育,

让部下认识到自己就算有天大的困难,也不能耽误孩子们的正常上课和学习

。最终,那几张白纸又被原样送回了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2月,李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担任了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抗美援朝时期,中央军委提议李达前往朝鲜去担任志愿军参谋长

,李达依旧是令到即行,从没有二话!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军衔的评定工作。李达的夫人张乃一询问他可以评上什么军衔,可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的李达直摇头。

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坦言自己最多能评上个中将,也可能连个少将都评不上。

过了几天,李达得知自己被授予了上将,可他却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一如既往地工作。

李达的女儿在学校里听别人都在议论谁的父亲当上将了、谁的父亲当中将了,就对自己的父亲当上了个什么“将”而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回到家后就赶紧问李达:“爸爸,你是什么将?”

李达一听,顿时懵了一下,然后心想:小小年纪,还知道打听这个军衔,真不简单。

但面对女儿的刨根问底,李达最终以谦虚而诙谐幽默的口吻回答:“芝麻酱!”

后来

直到报纸刊登出来,李达的女儿才知道自己的父亲被评为了上将,为此在班里感到非常自豪。

1958年5月,李达不再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的职务,而是被调到了国家体委担任副主任。

尽管职务的变动不是那么地令人满意,但他依旧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刚一到国家体委上任,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1965年9月,李达带领国家体委的同志来到山西长治,担任柳林公社“四清”工作团团长兼政委。在这里的基层工作中,李达充分展现了身上独有的军人气质和素养。

他虽然经常要求各村的工作队长务必准时参会,但有一次某村的工作队长还是迟到了。

结果,李达就让那个迟到的工作队长站着开会,因此整个会议在略显尴尬的氛围当中结束了。

当他得知公社有个别男领导时常跟女同志坐在一起闲聊后,便在开会过程中着重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批评:

“干什么这是?有事一句话说完就对了,和个女的坐在那里泡什么蘑菇。”

1966年6月,李达结束了在山西长治的工作返回了北京。接下来的几年,他虽然经受了一阵风波,但

始终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从不马虎大意、敷衍应对。

也正是因为李达的这种认真和专注,以至他在面对任何事情时,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也绝不斤斤计较

70年代初期,由于身体原因,李达前往北戴河进行疗养。但作为军人,李达时刻准备着再度为国家效力,因此在疗养期间依旧保持着雷打不动的锻炼习惯!

“廉颇虽老,尚善饭”

1972年,身在疗养院的李达正在看报,叶剑英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于是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李达与叶剑英既是老相识也是老战友,但彼时叶剑英身居高位,能让这么一位老帅给自己打电话,精明的李达意识到了问题的非同寻常!

但叶剑英的“你写字手都不抖”这个问题一抛出,着实让李达楞了一下,不过旋即他就反应过来。因此坚定而又果断地在电话里回复:“

一点也不抖!

叶剑英听完后,心领神会,表明

当时军队中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还说出了打这通电话的真正目的,那就是

询问李达“愿不愿意回部队工作

”。

李达一听,内心瞬间激动起来,因为他的猜测被证实了:

叶剑英表面上问他写字时手抖不抖,实则深层内涵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白了,叶剑英是在试探李达

李达清了清嗓子,紧接着坚决地给出了答复:“

我听从组织上的安排

。”叶剑英随即向中央军委提交了李达的任命申请书,而且很快就通过了批复。

1972年10月,李达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这一年,李达重新回到了一直挂念在心的部队。

这一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45周年。这一年,对于李达和我军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因为李达终于可以继续为党和军队工作了,我党也因为有李达的奉献而取得了新的工作成绩。

李达重新回到部队后,时常开展调研工作,积极发现部队的建设问题,参与国防和军队的规划工作,并努力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1975年,已经70岁的李达再次来到山西长治柳林公社。这一次,他是为调研基层工作而来的。

看到林移村高大的柳树、杨树和槐树以及丰收的各种粮食,李达欣喜之余依旧嘱咐基层干部们:“

越有成绩越要谦虚,不谦虚就要出问题。

看到一些农民穿着破旧,便吩咐党干部

一定要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最基本的吃穿一定要给予保障。

1980年,由于年事已高,李达不得不退居二线。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从我军副总参谋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1982年,李达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7年11月25日,总政治部和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通知:“为在1958年因所谓教条主义问题上受到错误处理的”李达等同志彻底平反。

直到这一天,李达的那段历史过往总算被改写了,并随着历史长河,流入了大海。

晚年的李达时常说自己想再去看看太行山的抗战遗址、赤岸村的父老乡亲、林移村的万棵树林……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他的这个想法最终未能如愿。

1993年7月12日,李达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结语:

李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经在刘伯承、邓小平麾下足足有十三年之久。除此之外,他还辅佐过贺龙、陈毅、徐向前、彭德怀、叶剑英等我军高层领导。

在参谋长任职累计时长排名中,他的任职时间最长,有四十多年之久。

作为一名军人,李达能做四十多年的参谋长,说明他的军队训练本领和军事指挥能力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就连邓小平也曾盛赞:“

李达同志是最好的参谋长!

参考资料:

吴东峰.李达:军中“活地图”[J].文史博览,2018,(第6期).

李保文.李达将军在长治[J].党史文汇,2017,(第9期).

王晓建.李达指挥下的胜利反攻[J].党史博览,2016,(第5期).

王晓建.长征途中的李达[J].百年潮,2014,(第5期).

拾英.中共党史上的两个李达[J].百年潮,2014,(第8期).

李保文.上将李达和农民李龙太[J].党史文汇,2009,(第3期).

孟红.李达命令还白纸[J].当代兵团,2018,(第23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中,他是唯一一位国民党中将,且深受蒋介石的信任。令人意外的是,尽管他历经千辛万苦...
原创 贵... 在为官三十年的生涯中,这位官员凭借着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而非显著的政绩不断上升,最后在压力的驱使下主动...
原创 朱...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极为痛恨贪官的帝王之一。他深知,贪官如同国家的蛀虫,一旦不加以铲除,他...
原创 3... 这个来自安徽的小伙子名叫刘邦,1985年出生在安徽省一个普通家庭中。家里有许多兄弟姐妹,作为家中的最...
原创 日... 一战后,日本的野心愈发明显,利用中国战乱频繁、国力日益衰弱的时机,日军趁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
原创 八... 《——·前言·——》 1937年,八路军115师下属的344旅,成为了一支备受关注的特殊部队。众多...
原创 陈... 陈毅是新中国开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备受敬仰的老无产阶级革命家,...
原创 1... 1949年,国军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解放军先后解放了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接着百万雄师渡江,迅速解...
原创 东...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只有当我们穿透这层迷雾,才能真切地看到它的面貌。东周的起始,始终...
原创 肖... 1946年4月下旬,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肖华正在指挥第三纵队与国民党军队激烈作战,抵抗敌军对本溪的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