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庞统在入川时候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为何刘备不选上策
创始人
2025-09-04 17:33:44
0

庞统在入川时候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为何刘备不选上策

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主张先取得荆州益州,再找机会北伐中原,刘备在赤壁战后,先取荆南四郡,再向东吴借了半个南郡,加起来也算有了半个荆州,勉强完成了隆中对的第一步。

而在此时,恰好遇到刘璋的使者别驾张松来请刘备入川帮忙抵御汉中张鲁,机不可失,于是刘备选择带着大军入川。入川之后庞统给刘备出了上中下三策,而刘备不选上策而选了中策,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庞统的上策太急,不符合刘备的性格

刘备之所以不用庞统的上策,是因为他觉得庞统的上策太急了。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庞统的上策究竟是什么。

庞统的上策指出,刘璋请刘备入川是为了抵御汉中的张鲁,而刘备确实是往北边去了,所以刘璋此时没有防备,如果带着大军突然杀向成都,肯定能顺势拿下西川。

计是好计,但是刘备果断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此计只是战术上的胜利,在战略上并不能说是胜利。

假设按照庞统的设想,刘备真的轻而易举取得了成都,那成都之外的张任,严颜等益州的忠臣良将肯定要和刘备拼个你死我活,而刘备因为偷袭宗亲的益州,在道义上是吃亏的,而刘备的军队远在益州腹地,粮草供应和后勤都要靠本土的百姓,在做了这件事之后,百姓很可能不给刘备提供后勤,这支深入敌军腹地的军队可能要全军覆没,即使侥幸能够坚持到援军来了,也是一场惨胜。

总言之,上策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在战术上是大失败。

二.庞统的下策太缓,不符合刘备的雄心

而庞统的下策,又实在是太缓了,刘备更不可能选择。

庞统的下策是收拾收拾行囊先回荆州,至于益州,就徐徐图之。如果刘备选了这个下策,那就证明刘备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也就不配得到益州了。

邀请刘备入川是张松为首的一部分对刘璋不满的人的主意,是最好的机会,如果刘备这时候选择回荆州,无疑会让这些人寒心。

再有就是此次入川的借口是讨伐汉中张鲁,属于师出有名,哪怕只是个借口,下一次如果要入川要找什么借口呢?下一次入川只可能是曹操得了陇西南下攻蜀地,而那时候刘备的对手就不是刘璋,而是曹操了,那对手就更不好对付了。

无论从益州人心,还是对手实力来说,选择下策都是万万不能的。

三.庞统的中策恰到好处,是战略上的上策

庞统的中策是刘备最后的选择,它的内容是这样的,庞统劝刘备假装回荆州,麻痹川中反对刘备入川的将领,骗开白水关守将打开关门,趁机占领白水关,打通关节后徐图成都。

这个计策和上策相比,好像有点画蛇添足,但其实不然。

首先白水关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攻下白水关就容易和荆州方面沟通,从荆州取得后勤上的支持。

其次,攻下白水关之后再谋取成都,就不会出现所有益州的将领围攻成都的情况,而是益州的将领们有的会回成都防守,有的会守在路上的各个关口抵御刘备,这样的话刘备就不用一下子面对整个西川的兵力,就能坚持更多时间,而时间有什么用?收服人心!刘备的军队一直是一支仁义之师,要不然当年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要跟着刘备,也不会有刘备携民渡江的佳话。第三,川中的士族其实也不是一定要效忠刘璋的,这是个士族说了算的时代,有时候士族的一句话比诸侯的命令还管用,而乱世天下君择臣,臣也择君,在和刘璋的对峙之中,万一有士族倒戈刘备呢?

所以刘备选择了中策,是战术上的一种妥协,而换来的却是战略上的大胜利,这点在后来的汉中之战中也体现了出来。在汉中和曹操的对峙中,整个蜀地男战女运,这就是得民心的体现,也是民心让刘备这辈子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的纸面实力能和曹操四六开,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对曹操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而这个民心,正是因为当初选择了中策,而不是所谓的上策。

刘备选择了庞统提出的中策,实际上选择的是战略上的上策,在此不得不佩服刘备的战略眼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后... 常言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话用在此人身上是一点儿也不假!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有这样一位英雄名...
原创 以... 有一些人一直高呼“中国为何不向美国妥协,为什么不依靠美国呢?这样一来,就可以摆脱美国的压迫。”然而,...
原创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众所周知的总理人选是周恩来,毫无疑问,周总理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识与期待。而在...
原创 秦... 秦始皇2000年前修的,如今不长杂草,专家材料如今都舍不得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怎么回事。 说到秦...
原创 明...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堪称是最有骨气的朝代,它便是大明。大明...
原创 刘... 历来在民间老百姓心目中,三国群雄中曹操的形象是“狡诈狠辣”,刘备则是“仁义爱民”。然而其实在乱世之中...
原创 汉... 五胡乱华有多乱?他奈奈滴比李云龙发动平安格勒战役导致乱成一锅粥的晋西北还要乱。 如果一个人经常说自...
原创 原...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35):秦韩宜阳之战(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文/松鼠爸爸 (注:头条A...
原创 战... 韩、赵、魏三家瓜分魏晋国标志着战国七雄确立格局的,魏国是七国中最先崛起的国家,一路独领风骚,让周边国...
原创 战...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问王翦:“老将军,此次灭楚需要多少兵力?”王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