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是怎么解体消失的?苏联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垮掉?
创始人
2025-09-04 16:03:07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普京,是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作为俄罗斯总统的他,却让中国人对他十分崇敬,中国网友甚至给这位邻国的领导人,起了一个亲切又不失威严的外号:普京大帝。

中国网友对普京的喜爱,源于中国与俄罗斯的国际友谊的发展。正是因为普京致力于与中国交好,才使得中国民众给予这位外国领导人,特别的目光。

不但是中国人对普京十分的崇敬,俄罗斯人更是将普京视为自己的偶像。但普京在一次会议上,当着记者的面谈起列宁的评价,却直言道:

“把一个统一国家改造为国家联盟,这是列宁最大的失误。”

普京,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一声炮响、十月革命

谈到列宁,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1917年10月25日,俄国的一声炮响,一座城市完成了政权更迭,红色政权自此点燃了革命的火种。

中国也是因为俄国的十月革命胜利,才有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之后,列宁提出以城市带动农村的运动方针,在一省或多省实现了政权掌控。随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很多区域已经是苏维埃政权的实际控制区。

但很可惜,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沙俄文化的影响下,整个沙俄俄国的民族情绪十分剧烈,由于沙俄帝国的压迫,各地的民族运动也应运而生。

如果是和平年代,统一的大沙俄还是有能力进行镇压的,但在一战的大背景下,沙俄却无力组织镇压。

但沙俄帝国又希望,能够从一战中攫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征调了大量的普通民众,并将其送入战场。

沙俄经济本来就不景气,这么多人上战场一时没有很多的武器,只能让普通民众,拿着木棍去对抗敌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大背景下,苏维埃团结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才能够快速壮大,进而推翻了沙俄的残暴统治。

尽管如此,沙俄政府执行的一战并没有获得应得的利益,反而有很大一片区域,被德国占领。

而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根本无法在国内动荡、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将这些偏远地区一一纳入控制。

偏远地区为了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权,甚至有些地方开始决定独立建国。

苏维埃掌权后,立刻宣布退出一战。

但内有反革命武装暗中进行破坏行动,外有同盟国军队大军压境,万般无奈下,苏维埃政权与同盟国签订了一份妥协性的合约——《布列斯特和约》。

沙俄统治下有一半以上的异族人,所以,苏维埃签订的妥协性的协议,只是让新生政权有一个喘息之机。

正是因为列宁的远见卓识,苏维埃俄国最终解除了外忧,有了充足的时间来解决自身的内疾。

内部的民族主义盛行,列宁与斯大林都希望能够通过政治,来解决国内的问题。

毕竟在当时的俄国,连年的外部战争与国内武装冲突,已经让这个国家外部家徒四壁,千疮百孔。他们根本不能再打内战了,也打不起内战了。

两人经过商讨,都认为成立苏维埃国家联盟,是一个解决内部问题的好办法。

将各个苏维埃民族政权整合起来,成立一个统一的苏维埃政权。但在如何实现这个国家联盟,斯大林与列宁的意见大相径庭。

列宁希望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由几个大的民族国组成联盟,每个联邦国都有平等的权利,可以有权退出苏联。

斯大林却认为,国家的权利应当集中,国家能够掌控各个主体的势力,各个联邦国没有自由退出的权利。

就在这个时候,俄国内部的反革命组织死灰复燃,利用国外的资助进行武装破坏活动。

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必须尽快集中力量来消灭这些势力,攘外必先安内,列宁的提议让这些联盟国更容易接受,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支持,斯大林对此也只能保留建议。

随后,在苏联组建完成后,加速对国内民族国的划分。

如此以来,整个沙俄帝国被划分成多个民族国,各个民族国有着很强的自治权。

往日之功、今日之过?

正是因为上述因素,整个苏联变成了多个国家的联盟。

在苏联的宪法里,也规定了民族自决的条例,明确提出各个联邦民族国能够自由退出苏联。

正是因为列宁的这些举措,让很多人认为是列宁的错误决定,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但放到当时的大环境来看,当时苏联内部反革命军队依旧有很多,时刻威胁这新生的共产主义政权,外部又有很多的资本主义势力在虎视眈眈。

列宁的提议,让苏联快速成立,各个联邦国开始统一思想,一致对外。

为了保护新生政权,苏联在国内进行武装斗争,面对侵略军也实施严厉打击。

在苏联红军的拼搏下,日本退出了苏联境内,英美等国的联军在欧洲也没有吃到好果子,国内的白军悉数被镇压。

列宁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做出了对国家最有利的决定,后来也证明了列宁的高瞻远瞩。

通过民族自决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分化了反革命武装,资本主义扶植的很多反革命集团,也在这样的政策下无疾而终。

列宁的主张,更有利于苏联摆脱不利的局面,团结国内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来侵犯。

因此在列宁的领导下,国家内部也从民族矛盾,转向了经济发展。

但好景不长,随后苏联偏远地区发生了叛乱,苏联被迫开启战时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断。

没有粮草便无军队,苏联当时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随后,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让苏联的经济短期内完成了恢复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也有了保证,最后平定了叛乱。

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也让苏联的军事力量随之壮大。

但由于是联邦制国家,俄罗斯占据了整个国家的大部分权益。为了平衡各个联邦国的权利与利益,列宁也多次站在少数方为其争取利益。

同样作为苏联的一份子,这样安排自然没有问题,一旦苏联解体,暴露的问题将是十分复杂的。

不过在列宁的理想里,他希望苏联是一个平衡的国家,各个联邦国实现平权,相互之间和平相处一致对外,这样,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上述问题。

为了这个理想,列宁终生都在努力,但刚刚在大沙俄帝国的废土中成长出来的新政权,又怎么能够快速完成,观念上的改变?

所以,各个联邦国依旧是为了自身利益,反复争抢资源。

在平衡各个联邦国的过程中,列宁走完了他的一生,随后由斯大林接手了他未完成的事业。

由于失去了列宁的领导,各个地区的平衡被进一步打破,整个政府分裂为多个势力,为了权利而明争暗斗。

斯大林为了维护苏维埃政权,进而开始对这些中央高层进行处理。中央内部统一后,他又着手发展苏联的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实力。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很快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紧接着二战爆发,为了统一调度国家内的力量,斯大林将一众联邦国家进行统一管理。

这时可能有小伙伴问了,斯大林如此做是不是违反了上述的民族自决的宪法呢?这也是如今很多人对列宁的另一个误解。

列宁的民族自决政策,是给予各个联邦国统一的权利,但列宁也明确地反对过为了自决而自决,并且强调共产主义的利益高于民族自决权的利益。

所以,列宁的政策完全是充分地考虑到,当时苏联的国情定下的。

斯大林模式在二战这个特定的条件下,为苏联赢得了二战的胜利,战后的苏联也借此快速发展本国的工业实力。

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惨烈,但几百万苏联红军在整个西方战场,完成了对德军的反攻,同时也收复了在一战时被德国占领的领土。

因此,斯大林也被苏联民众称为英雄。

内忧外患、矛盾重重

也正是因为列宁与斯大林对苏联的影响巨大,后续的领导人并没有根据苏联的情况,而进行适当的政策革新,一直沿用列宁与斯大林留下的政治体系。

这种萧章曹随的行为,与苏联高层错误的政策决定,也是最导致苏联的解体原因之一。

在斯大林过世后,赫鲁晓夫接替了斯大林的工作,成为苏联最高的领导人。

由于二战已经结束,各国开始了经济恢复的阶段,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各个国家之间,也开始了经济贸易,和平发展,成为了二战后人民心中最大的心愿。

外部形势大为好转,苏联内部的民族矛盾,便成为了主要矛盾。

这一时期,苏联最应该解决的就是内部矛盾,因为各个联盟国都想为自己地区争取利益,苏联中央的高层内斗开始了。

上台的赫鲁晓夫为了发展经济,提出了开垦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

这一提议很快迎来反对之声,苏联高层认为应该将资金投入到,目前已经开垦的土地中,以提高产量,缓解农民压力。

毕竟二战时期,苏联集体农庄的成功,是因为苏联的农民舍弃了自身的部分利益,战后应该对农业进行补偿。

但赫鲁晓夫执意要进行农业改革,抽调了大量的苏联青年,前往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开荒,并且推广种植自己喜欢吃的玉米。

因为缺少科学的指导,苏联的开荒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还导致了西伯利亚水土流失与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玉米也并不适合在寒冷的西伯利亚进行种植,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失败。

到了晚年,赫鲁晓夫通过政治手段,将苏联的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这一行为让整个苏联高层对其十分不满,严重违背了共产主义。

最后,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续的继任者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加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反而忽视了轻工业、农业等方向的发展。

这种为了与美国斗法而自费武功的做法,让底层人民十分的不满。随后上台的领导人,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体制上的问题,并且在外交、民生等方面错误不断。

而为了实现对美国的压制,苏联甚至不惜发动局部战争。国内民不聊生,国外战火蔓延的情况下,苏联的危机也越来越明显。

人民的反对声音很大,苏联中央不但没有考虑解决人民的诉求,反而是利用民众的反对中央政策的情绪,而引导民众反对中央的领导,一些高层政客开始谋划民族国家的独立。

按理说,当时的苏联发展如日中天,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毕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力量也是能让美国恐惧的存在。

这样的苏联,为什么还有政客要独立?这就要归功于战后的经济举措。

为了让苏联更好地发展,乌克兰与俄罗斯负责农业与原材料的供应,当时的立陶宛也属于苏联的一部分,立陶宛与波罗的海三国进行经济建设,这些国家的福利待遇一度赶超美国。

由于苏联内部联邦国家的发展,很多的人口与土地进行了内部分配。

如果都是一个国家当然没有问题,但在联邦国家中进行,这就难免有所争端。

但苏联的高层,并没有以一种温和的手段解决争端统一思想,而是进行武力胁迫。这种错误的举措,只能是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最大联邦国,自然话语权最重,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发展并不如靠近欧洲的联邦国发展得好。

甚至要低价卖出自己的资源给其他联邦国,同时要高价购买联邦国的工业制品。如此一来,苏联内部的俄罗斯联邦国高官,自然感觉本国的经济发展被限制了。

同样的,由于靠近西欧地区的苏联的联邦国经济发展很好,需要抽调很多的资金,用以帮助其他发展困难地区,发展工业。

如此,每一个联邦国都有各自的小心思。

而苏联中央的高级官员也慢慢的变质,开始通过自己的政治操控,来实现自己的资本积累。

高层追名逐利,勾心斗角;联邦国管理也是各怀鬼胎,煽动民众产生对立情绪;底层民众缺衣少食。

虽然当时苏联经济为世界第二,但国富真的不是民强。国家的财富没有到民众手中,最终落到了资本财阀手中。

而那些真的想救这个国家的人,那些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在这样的政坛中只能沦为末席。

不堪重负、最终解体

即便如此,当时苏联的民众除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外,其余民众都不希望苏联解体。

当时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数十个联盟共和国都希望苏联保留,甚至支持率超过了70%。由此来看,苏联的解体根本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

没有民众的支持,那么民主这一条路就完全走不通。

各个联盟国的高层,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开始寻找能够脱离苏联的有力武器。

这时,苏联宪法的民族自决的条款,便被有心之人利用,成为脱离苏联的法理依据。

原本用来维护苏联内部团结的民族自决法案,也被曲解为联盟国的利益,要高于苏联利益的证据。

最终,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四分五裂,随后进入到经济恢复时期。

然而苏联的解体,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相反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在苏联时期,各个联盟国内部进行的土地分配;苏联解体后,成为了各个国家爆发冲突的导火索。

解体后的苏联,各个国家内部的经济问题也是更加强烈。这些国家都进入到了经济萧条的寒冬,俄罗斯也没能幸免。

俄罗斯的经济随后被寡头们控制,他们通过经济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命脉,就连总统的任免,都被寡头们控制。

普京上台后,通过第二次车臣战争,为自己稳定了民心,随后以铁腕手段直接拔除了俄罗斯的毒瘤--经济寡头。

这一番操作,为俄罗斯的后续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其实普京与很多俄罗斯人都一样,怀念着昔日的苏联,那个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强大国家。

因此,普京才会说,苏联解体是列宁的错误导致的。这里面更多的是,对往日强大苏联的怀念。

回望历史,苏联解体并不是列宁的错误,列宁的政策是出于当时的环境,下最好的一种解决争端的方式。

如果列宁没有采取这样的政策,苏联或许都不会顺利形成联盟。

以苏联民族自决的提案,来反对列宁与列宁主义,那就是用秦朝的法律,去处罚民国的罪犯。

列宁为苏联的创建居功至伟,他的思想也被后世之人学习着、实践着。从历史角度来看,他的思想是正确的。

反观苏联的解体,不单单是苏联经济治理上的失误,国内的极端思想、官员的腐化堕落,都是这个国家会倒塌的原因。

无法家拂士,外有强敌环伺,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体制内各自为政,处处掣肘,这才是苏联解体的元凶首恶。

苏联的成立,是共产主义的胜利,也是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而苏联的解体,是苏联内部经济改革失败与政治政策的错误,导致民众反抗情绪高涨,各个联盟国利益分配不均,进而演变为整个苏联的崩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U22国足的辉煌时刻:7-0大... 在刚刚结束的U23亚洲杯预选赛第2轮中,中国U22国足以7-0的惊人比分战胜了北马里亚纳群岛,这场比...
辽宁省博物馆以260余件(组)... 沈阳5月18日电 (记者 韩宏)“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18日在辽宁省博...
原创 若... 关羽、张飞、马超、赵云,这四位三国时期的猛将,凭借着各自无与伦比的武勇和卓越的战斗技巧,成为了那个时...
殷商玉文化引大咖赴安阳 本报讯(记者 李林 陈浩)5月15日,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的殷商玉文化研讨会暨...
原创 老... 在那个被历史轻柔拥抱的十九世纪,日本,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正悄然经历着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那是一...
原创 赵... 历史之谜 | 杯酒释兵权的宴席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匡胤举行了一场充满权谋与复杂兄弟情感...
原创 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靖康之难”的深切...
原创 朱... 咱都知道,朱元璋能打下大明江山,郭子兴可是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郭子兴是定远富户,家底厚实,平日里就爱...
原创 帖... 在历史的长河中,统治者的决策往往能左右一个时代的走向。帖木儿(又名铁穆耳),作为蒙古帝国的重要统治者...
原创 岳... 前言 东汉末期,中原大地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战火四起,百姓苦不堪言,盗匪猖獗。在这样一个乱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