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成汤,姓子名履,也称大乙,黄帝的后代。帝喾高辛氏的第三位妃子有娀氏,生有一女名简狄。简狄在祖庙中虔诚祈求后嗣,这时一只紫燕从天而降,将卵掉落在地。简狄感知此为吉兆,便拾起并食之。不久,她怀孕,生下了契。契成年后被任命为司徒,辅佐唐虞二代帝王,凭借教化有功,最终被封在商地。契传至第十一代,至主癸时,娶扶都氏所生之子汤,继承王位。
商汤即位后,推翻了夏桀的暴政,实施宽政政策,打破了古老的沉疴,且从民众中选拔人才,自行决断,不畏改错,渐得民心。商汤立国之初,制定了改革措施,改变了历法,把丑月设为岁首,年号改为祀年;推行“助田法”,将田地划分为六百三十六亩,分成九块,形如井字,每块七十亩,其中中央为公田,四周的田地分配给各家耕作,务必协助耕作公田,不再对私人田地征税;高官的俸禄也从公田中得出。商汤还任命伊尹和仲虺为丞相,尽显贤明治国之道。面对连年大旱,商汤在伊尹的建议下,开始铸造铜币,用来振兴经济,解决百姓的困境。
此时的大旱持续了七年,商汤依据卜辞得知,祭祀求雨必须献出人命。但他认为祈雨的本意是为百姓解困,于是他以自己的生命为祭,齐心斋戒,剪发割指甲,穿着白马车,身披白茅草,至桑林祷告天神,祈求不因自己之过失而使百姓受苦。在祷告中,他自责政事是否不够节俭,是否民众工作失职,宫室是否过于奢华,是否众妃过多,是否有不正之风和权臣之扰。祈祷未竟,天地响应,数千里范围内突降大雨,灾民未再受灾,那年商朝大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这次祷告,商汤作了《大护》之乐,铭刻在器物之上以警示后人。
商汤在位时,历时三十年,终于在济阴桐宫去世,享年百岁。太子太丁早逝,由太丁的儿子太甲继位。太甲初继位时,由伊尹辅佐,然太甲仗着伊尹的辅佐,疏于德政,不遵循商汤立国的教诲。伊尹多次劝诫,太甲却未有改进。伊尹决定将太甲软禁于商汤的陵墓桐宫,让他反思先祖的艰辛。三年后,太甲终于认识到过错,重新践行仁义。伊尹于是使他复职,治理国家,使商朝恢复盛治。
接下来的商朝王位传承,在历代国君的治理下,曾多次出现改革与动荡。每一位商朝国君的治国策略各有不同,有的以宽政治国,有的推行儒道,有的进行严格的制度改革。在此过程中,商朝在享有强大的国力同时,也经历过王权的腐败与极权的暴虐。在纣王的统治下,朝廷腐化堕落,纣王不仅对权臣妲己过于宠爱,还进行诸多暴虐之行,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纣王即位后,依赖妲己的宠爱,不听劝谏,甚至施行极端暴行。纣王更因其残暴无道,及荒淫无度,造成了民众的怨声载道。最终,周国起义,由西伯昌领导,联合诸侯,共同推翻了商朝的统治。西伯昌的智谋与宽厚政治最终得到了天下诸侯的支持,商朝走向了灭亡,而周朝的崛起,也为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