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自古南方人重视宗族,北方人却淡漠,其中的差异在哪里?
创始人
2025-09-04 07:03:31
0

前阵子我跟南方的朋友聊起我们北方人总吃饺子这件事,接着又聊起南北差异,很多。后来聊到南方人很重视宗族和祠堂,尤其是闽粤地区,而北方却不是,很多年轻人也不知道宗祠到底是怎么一码事。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其实说起宗祠啊宗族啊,大家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历史传统。因为它确实很符合儒家的思想,但其实不是的,古时候皇亲贵胄才能讲究宗族,而普通百姓的家只能是“小家”,只有“家庙”,不能讲究“宗祠”。有人会说了,我看很多影视剧不是这样讲的啊,确实,这个传统在明朝因为一位皇帝发生了变化。

明朝皇帝朱厚照没儿子,这就悲剧了,没有子嗣皇位怎么传呢,没办法他只能去找自己的堂弟,他这位堂弟叫朱厚熜,出身皇族的小宗,也就是所谓的藩王,为了让这位藩王顺利继位,真是费了一番功夫,朝廷上下是争论不休,但是最终他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嘉靖。嘉靖为了让自己的皇位更加稳固,也是为了能在太庙祭祀他没当过皇帝的亲爹,于是批准“民间皆联宗立庙”,这就让那些小型的家庙转型成为了大型的宗祠,于是呢,大宗祭祀不再是皇族才能享有的特权。

所以简单地说,什么是宗族,也就是所有同姓的朋友,你们都是一家人,大家没事呢就多走动一下,串串门聊聊天,也加深一下感情。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民间才开始修建宗祠,撰写家谱。宗族意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认可。

可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南方宗族意识要比北方强呢,有说法认为是因为北方常年战乱,人口流动性也比较大,不够稳定,也就是说大家都忙着跑路了实在没功夫写家谱。虽然我的理解未必是对的,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清朝初年,东南地区推行的“粮户归宗”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就是以宗族为中心来安排钱粮的分配,赋税以及徭役,就像以姓氏形成了一个公社。“粮户归宗”以后还会有一些小的姓氏,通过更改姓氏加入大的宗族,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好处,久而久之,东南地区形成了以宗祠为中心的“聚族而居”。

我们现在起名字的时候不是经常按辈分嘛,这就是家谱的原因,你在家谱中是哪一辈人,你的名字必须就要有这个字。不过我是北方的,我们家可能不太讲究,我名字里就没有,而且我还听说好像有一些地方女性还不能上家谱,这个我真是必须要吐槽一下了,这都什么时代了,不知道女性能顶半边天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杨... 天下女子,莫贵于皇后。 皇后,是古代后宫女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拥有母仪万世的威严,拥有掌管六宫的...
原创 秦... 翻开战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秦国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章。自孝公起,秦国历六代明君,振长策而御宇...
原创 石...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在“永安建制”后被...
秦始皇的泰山封禅:一场“顶流”... 从“五岳独尊”到“天地告成”,看秦始皇如何用一场仪式“圈粉”天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带着他的“...
原创 崇...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可以说是无力回天的悲情皇帝 崇祯帝名朱由检,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他是明熹宗朱...
原创 曹... 曹丕、曹睿等皇帝是否拯救了大魏帝国,这和夏侯氏多少有些关系。 下面首先来看看夏侯惇的后代,夏侯惇和夏...
原创 北... 北宋时期,杨家将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其实杨家将的故事是说书人渲染过的,其中有很多的故事情节在历史上都没...
原创 原... 一个小国夹在两个强盛的大国之间能有多惨?汉朝时楼兰国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两边都不敢得罪,但又随时被迫选...
原创 “... 周幽王前781-前771年在位,在位11年 姬宫生,周宣王之子。王后申氏,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史称“...
原创 秦...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能够有如今的生活环境都是靠着老祖宗一点一点积累的,毕竟大部分的国家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