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到1980年间,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区进行的一项以增强国防为核心思想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涵盖国防、科技、工业与交通等多个领域。泸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背景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四川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吸引了众多项目在此落户。
自1964年起,泸州的三线建设在茜草坝启动,这里是长江与沱江交汇而成的一片开阔平坦的土地,背靠青山,环境优美。当时的规划是要在泸州建立“泸州工程机械总厂”,它将设有四个分厂和一个研究所。在这片茜草坝的土地上,长起、长液和长挖三家工厂陆续兴建,为泸州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964年,抚顺挖掘机厂派遣了1357名技术骨干,历经千里奔赴四川泸州,负责在这里建设长江挖掘机厂。长挖厂于1965年下半年破土动工,至1966年10月初期工程基本完成,并开始了人员与设备的专列运输。整个工厂部分利用了泸州钢厂和二机厂的原有建筑设施,使得工期得以缩短,尽管建设场地较为分散。
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建设者们怀着激情与希望,来到了泸州茜草坝的长挖厂,开辟了崭新的人生旅程。长挖厂不仅为战斗机生产了副油箱,还推出了国内首台以及一系列全液压挖掘机的创纪录产品。到1978年,长挖厂成功研发出一款国际标准的全液压挖掘机。1982年,WY160型全液压挖掘机在兖州铁路的国际投标中脱颖而出,成功击败其他18家竞争对手,赢得了20个标书。长挖厂的历史,见证了无数的奇迹,同时推动了祖国大西南挖掘机行业的蓬勃发展。
尽管工厂与城市隔着一条江流,但却设施齐全,生活服务一应俱全。工厂内有百货商店、理发店、照相馆、书店、饭店、银行、邮电局、幼儿园、子弟学校、澡堂、医院,以及职工大食堂和招待所等,基本上满足了员工及其家属的各种需求。
为了完成国家的建设任务,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在当时也相对较好。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许多在城市无法买到的生活必需品,在这里却应有尽有,而且价格相对便宜。长挖厂内设有公共浴室,尽管当时并非每家都有热水器,工人们只得在家中烧水洗澡,而长挖厂为员工及其家属提供的澡堂则完全免费。那时泸州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小姑娘,快快长大,长大嫁到长三厂。”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三线企业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长江液压挖掘机厂也逐渐走向民营化,现已成为四川邦立,在大型矿山挖掘机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今,长起厂的车间被改造为“1965·三线记忆博物馆”,保留了泸州三线建设这段重要历史的印记。馆内展出了“三长”厂的机械设备,并有那个年代故事的照片墙,每个三线厂都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价值。如果有朋友喜欢参观三线厂,不妨抽时间去走一趟,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伟大的历史,祝愿大家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