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把阿拉斯加以白菜价卖给美国,换在今天绝对是一个赔本买卖。那沙俄为什么要贱卖阿拉斯加?因为那时候的沙俄真的很缺钱。
对于热衷开疆拓土的沙俄来说,领土是越多越好。早在1784年俄国人便在阿拉斯加三圣湾建立起了居民点,之后沙俄人的触角一直向东延伸,直到东南海岸的锡特卡在,那里插上了沙俄国旗。从1799年起,阿拉斯加正式归宿沙俄。
不过,由于阿拉斯加与沙俄本土隔着白令海峡,比俄远东地区更偏远,因此沙俄人对这块面积巨大的领土并不怎么关注,对这里的开发很有限,可谓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也是后面沙俄果断放弃阿拉斯加的其中一个原因。
阿拉斯加州现如今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飞地,171.7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到了美国总面积的20%,是日本国面积的4.5倍大。虽然地近北极圈,冬季漫长,生存条件一般,但阿拉斯加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已经成为美国监视欧亚动向的前哨阵地。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块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的领土,沙俄为什么非要卖给美国呢?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守不住
(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大陆占有绝对优势)
阿拉斯加与沙俄远东地区楚科奇半岛隔着一道长约60千米,宽35千米~86千米的白令海峡,虽然这条海峡不长也不算宽,但是却生生的把阿拉斯加与沙俄本土分离开来。
从地理区分上来看,阿拉斯加属于北美大陆北美洲,与位于亚洲的沙俄有着天然的地理割裂。这里远离沙俄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沙俄欧洲部分,这样的长距离使得沙俄对这块土地的重视和投入非常有限。
在沙俄取得阿拉斯加统治权的同时,北美大陆已经发生了翻天巨变,与阿拉斯加接壤的加拿大,此时已经沦为法、英殖民地。1756~1763年期间,英国和法国在加拿大爆发“七年战争”,最终英国击败法国,加拿大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相比于在北美大陆如日中天的英国,沙俄在这里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论人口还是军事实力,都难以和英国人相抗衡。
如果英国人真的动起心思,觊觎阿拉斯加,以沙俄人在阿拉斯加有限的力量,必然是守不住这一块庞大的领土。
2:缺钱
战争都是很废钱的。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帝国输人输钱)
沙俄向来很有野心,热衷于扩张领土和征服他国。1853年,为了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力,沙俄不惜举倾国之力,向欧洲几大帝国开战。
克里米亚战争,是拿破仑战争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大英帝国、奥斯曼帝国、法兰西帝国和撒丁王国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
战争持续了三年,但毕竟双手难敌四拳,沙俄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军士伤亡达52万多人,耗费了大约8亿卢布,却打了一场差点让沙俄颜面扫地,在欧洲列强面前抬不起头的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沙俄的惨败,还引发了沙俄国内危机。1855年3月2日,沙皇尼古拉一世猝死,年轻的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对国内的各种质疑,决心改变危局,重振沙俄雄风,但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却是因为克里米亚战争而导致的国库告急,没钱,缺钱,怎么弄到钱,成了摆在亚历山大二世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一个热衷于领土扩张的国家,最后却舍得出卖领土?但亚历山大二世别无他法,眼下很缺钱他,只能选择“丢车保帅”,而远在北美大陆的阿拉斯加,这一块让俄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领土,自然成了他们优先出售的土地。
3: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避免英国人乘机争抢
(得到这笔钱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在国内大刀阔斧的改革)
英国人早就对阿拉斯加虎视眈眈,乘着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公然夺取阿拉斯加也不是没可能。
对于英国人的野心,俄国人岂会不知,眼下很缺钱,半送半卖给美国,这可是双赢的好事。
1867年3月30日,沙俄与美国经过多次的讨价还价,最终以700万美元外加20万美元手续费的价格,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折算下来,平均每英亩土地仅值两美分,说是“白菜价”一点也不过分。
俄国人之所以选择美国作为买方,主要还是因为彼时的美国已经独立近百年,与英国的关系并不怎么样,毕竟美国独立之初,硬生生的把英国势力一直驱赶到加拿大,美国面积迅速得到扩张,与英国存在利益冲突,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既解决了自身的财政危机,又可以让美英之间加深矛盾。
结语
(如今的阿拉斯加)
在现在看来,俄国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肯定是一个赔本的买卖。如果俄国没有这么做,那现在的俄罗斯可就了不得了,依靠阿拉斯加,势力范围直达北美大陆,完全可以压美国一头。
但这个世界又哪来的如果,更没有所谓的后悔药。想当初美国花费720万美元买下阿拉斯加,国务卿威廉西沃德被美国人不知道骂的有多惨,因为连美国人都认为这块远离本土,几乎终年严寒的土地没有什么利用价值。
现在,阿拉斯加已经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资源宝库和战略要地,这块领土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当初付给俄国的72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