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汉朝时期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就是匈奴。汉朝与匈奴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汉朝获得了胜利。在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战争非常激烈,其中有一场没有打响的战役——“马邑之谋”值得注意。汉朝为匈奴设下埋伏,但是因为一个细节而失败。不过即便如此,这场战役的意义同样比较重大。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雄心壮志的汉武帝
汉朝早先和匈奴的关系是用和亲的政策来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并且给匈奴送各种物品。这种方式看上去比较屈辱,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从秦末到西汉初期,中原地区的战乱十分严重,消耗太多的力量。而匈奴却趁这个机会发展起来。成为汉朝的强大敌人。
汉高祖刘邦曾经亲自进攻匈奴,结果因为轻敌冒进,被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通过计策以及汉朝军队本身没有实力受损,促使匈奴打开包围圈。后来刘邦就开始与匈奴和亲。之后吕后、汉文帝、汉景帝都是采取这种做法,虽然方式比较屈辱,但是汉朝的国力却逐渐强盛起来。
等到汉武帝的时候,汉朝的实力终于可以支持汉武帝做一番大事业。这个时候国库充盈,钱和粮食堆在仓库里用不完,串钱的绳子烂掉,新米压陈米。另外汉朝初期的心腹大患,也就是各个诸侯国也被削弱,无法对中央皇权造成太大威胁。“马邑之谋”的发生,就是立足于这样一个变革期。
“马邑之谋”的过程
在雁门马邑有一个富豪叫做聂壹,聂壹正是三国时期名将张辽的祖先,后来张辽因为避怨改姓张。聂壹向朝廷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诱使匈奴人过来,汉朝可以提前设置伏兵,那样的话就一定会取胜。是否与匈奴重启战端,毕竟是一个大事。汉武帝向群臣询问对策,有的人主张打仗,有的人主张延续和亲政策,避免战争爆发。最后汉武帝还是选择聂壹的建议。
汉武帝动员了三十万大军,可以说是投入了巨量的兵力,在马邑一带埋伏起来。聂壹作为间谍,跑到匈奴那里,说自己可以帮助匈奴杀死马邑的长吏,举城向匈奴投降,这样的话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攻、劫掠。匈奴人很高兴,让聂壹回去就这么办。聂壹找了一些城中的死囚,杀死之后把头挂在城墙上,对匈奴使者宣称是马邑的长吏,你们赶快来吧。看到这一幕,匈奴信以为真,率领十万军队南下,而三十万汉军正在等待匈奴。如果双方接触,这将是一场非常激烈的战斗。
“马邑之谋”的失败
汉武帝为“马邑之谋”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选择的时机也是匈奴人警惕性不高的时候,还是引诱对方伏击。如果成功的话,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一场胜仗。但是这个计划却因为一个细节,以及匈奴的多疑而失败。在距离马邑一百多里地的时候,匈奴单于发现很多牲口,但是没有人放牧,这就很奇怪。
于是匈奴没有去马邑,而是先攻破一个边防小亭,俘获了雁门尉史,在逼问之下才得到汉军动向的消息。在大惊之余赶快撤军,汉军追之不及。由于这个雁门尉史的信息太过重要,几乎等于救了匈奴单于一命,他还被封为“天王”。“马邑之谋”虽然失败,主张与匈奴决战的王恢也因为平复怨气被迫自杀,但是这场未打响的战斗,还是为更加宏大的汉匈战争拉开序幕了。
参考文献:《史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