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中国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行业众多,是传统社会主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现今存世的许多手工业产品是中华文明高度发展的历史见证。本文通过对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探析,使我们能更加深入地感知宋代社会经济面貌。
为什么手工业者是宋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群体?为什么我们要谈谈宋代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的原因呢?有哪些原因值得我们关注?对宋代以及历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如何理解“民间手工业”与“手工业者”
文章涉及到两个概念,分别是:“民间手工业”、“手工业者”。如何理解呢?“民间手工业”是指:“非官方且用简单工具,以手工的形式进行产品制作的小规模工业生产。”“手工业者”是指“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同时“少数个体手工业者以其手工艺直接为消费者服务。”文中所使用的“手工业者”概念包括上述“手工业工人”,还包括通过手工业劳作获得收入的人。
二、经济发展为根本因素
1、农业的发展为之奠定基础
恩格斯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一方面,农业为工商业者的生存提供了粮食;另一方面,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大多数原料,为商业发展提供大多数商品。所以,农业为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其本身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唐以来,均田制崩溃,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地主经济取代庄园经济。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政治安定。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到宋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元丰年间,官田仅为全国垦田数的1.36%,同时,宋代商业性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农业生产脱离单纯的粮食种植业生产,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农业经济中出现更多相对独立的部门,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生产积极性,都为民间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手工业专业化成为促进条件
1、技术上的专业化
农业为民间手工业奠定了基础,那么手工业者就会想方设法地打开市场,追求市场和效益的最优化。而手工业专业化,也就因此成为促进条件。专业化范围分为两方面,技术上和行业上的专业化,由点到面,全面覆盖。
举个例子,在文人墨客盛行的宋代,制墨行业悄然兴起。“古未有用漆烟者,三十年来人始为之,以松漆并烧”。其成品名曰“漆烟墨”,“潘、张二谷,陈職之徒皆不及”
可以看出在制墨行业,有着非常严谨的工匠精神,许多名牌产品的制造者都是高手工匠,他们的成功往往来自对传统手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因为不断地趋向专业化,改进原材料,更加有利于创造优质的产品,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收入,还能占据特殊的市场地位。
另外,在制茶业中,无论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还是工匠技术方面都相比前朝先进许多。由于茶叶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市场价格,优秀的制茶工匠对制造技术与制造原料的改进,使得他们的产品质量得到改善亦或是创造出新的产品,更加受到市场的欢迎。这不仅能够帮助手工业者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有的甚至可以名扬天下,生意越来越稳定。
2、行业上的专业化
由点及面,行业上的专业化,如制墨:“凡捍丸时用五人相次,人又铁砧,椎三五百下。初椎成光剂,为硬剂,又过硬剂为热剂,每一剂传毕五人为熟剂,乃入匠手丸悍。”
又如印刷业里,印书作坊内部分工精细,有雕工、刻工、印匠、装被匠、作头及把总一些大的印书作坊还有编辑人员、印刷人员、销售人员,形成了“日辑月刊,以冀速销”的出版业形。和制墨业和印刷业一样,很多民间手工业都是连锁线方式生产,生产不断。可以看出,这需要大量的专业化手工业者。专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各部门生产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为宋代手工业在产量和质量上的突破提供了条件。
四、社会背景成为关键
除开经济上与行业专业化的因素,社会背景带来的军事与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是至关重要的。
1、军事压力的社会推动
宋王朝在长期的军事压力之下,对军器制造相当重视,设置了诸多军器所,因此民间冶金业盛行。不仅在其军器所劳作的兵匠能够获得一定的钱粮待遇,冶金业工作者的待遇也会与以往不同。
我们来看,绍兴二年,下等工匠“每月粮二石,添支钱八百文,每日食钱一百二十文,春冬衣依借支例”;下等工匠除了充足银钱还有春冬两季的衣物供给。绍兴年间,江东地区粮食“三万石以中价计之,自不下十万缗”,如此,技粮食平均每石约3.3贯计算,则下等工匠一年所入相当于粮39.8石。可见即使是下等工匠也能维持好自己的生计,这必然吸引很多人从事手工业。
2、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
在文化方面,我们都知道,宋代重文轻武,宋代文化发展繁荣,社会崇文风气浓重,文人学士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有显著提高。因此,随着文人学士对文化及文学用品的追求,宋代的文化相关的制造业和印刷出版业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例如,文具制造业文具制造主要包括笔、墨、纸、砚的制造,而许多文具制造业者也是售卖者,南宋人刘克庄“五钱买得羊毛笔”,一只羊毛笔只要五文。虽然笔的单价不高,但需求量很大。
《非草书》曰:“十日一笔,月数丸器。”10天就要费笔1支,常常需要更换。苏轼就曾买笔百支,“吾不久行当致数百技而去”。
虽然一般的百姓和下层士人不会一次购买这么多笔,但不时更换是一定的。若以月制笔一千支,一支笔5文计算,笔工一年可得钱60文。笔工一年的收入大略相当于粮食200石,其收入水平应与富农相当。另外,宋代纸的消耗量非常大,不仅是普通的书写用纸,还有许多制品和官府用纸,动辄万张。许昌人郭纯隶是当时著名的作笔工匠,“远人多求之,所入日限五千数足”,每日收入能达到五贯钱,可谓相当丰厚,这部分工匠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的文具制造的工匠,可见一斑。
五、行业制度与政策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除了以上的原因,宋代在政策上和市场上的措施也为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宋代手工业行会组织是在当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逐渐减弱的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同时随着官营手工业发展水平整体的收缩与民营手工业在市场上的份额逐渐扩。
宋代手工业行会组织对当时手工业的生产水平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手工业行会的产生一方面减弱了行业内成员间的恶性竞争,加强了行会对市场的控制权,使本地的经济免受外力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经济的繁荣。
宋代行会作为我国最早产生的行业组织,通过制定了一定的行例规范,如宋代行会中各行业间的服饰规制、所用语言、举行的祭祀及社会活动、只有加入行会才能置店开业的经营权的限制政策、手工匠人的技术保密制度等都被后世的行会制度所承表,不仅规范了当时的市场,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还对后世行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产生了重要意义。
六、雇佣劳动的市场是必要原因
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最为必要的因素的有足够的人力。为何宋代出现大量的手工业者?因为出现了和以往不同的市场。农民在土地兼并中破产,或者市民在城市中没有生产资料,导致北宋时期出现了大批失业人员,这也成为了城市工商业雇佣劳动者的潜在后备力量。
由于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唐代,生产规模大,无论生产规模还是产量上都超过了唐代,伴随着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品产量急剧增加,对手工业工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仅仅依靠家庭内部成员进行生产已经很难满足手工业生产的需要,于是开始出现完全使用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农业经营者。再加上一些手工业作坊主逐渐成为中小资本家乃至是当时的大资本家,稳定的市场为雇佣劳动提供了坚实基础,手工业也愈加发达。
七、总结
以上这几点就是宋代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一个都环环相扣,不可或缺,通过研究从事手工行业的“人”,展现了宋代民间手工业发展和宋代社会情况的新视角,能够更生动的展现手工行业与社会的互动,也有助于进步思考发展的动因。而农业的发展恰如其分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更影响着工商业经济的推进,而手工业的专业化犹如催化剂,成为了必要的促进条件。
在此基础上,宋代重文轻武的性质成为了与其他朝代不同的关键点,行业制度为此锦上添花,市场管理更加规范,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雇佣市场应运而生。这改变了历史和时代的河流,正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荣一样,那就是宋代民间手工业的璀璨记录。
参考文献:
1.《南宋手工业史》
2.《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
3.《东京梦华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