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沈葆桢入台湾力御日军,造轮船建学堂功在千秋
创始人
2025-09-03 14:32:59
0

1866年6月,左宗棠向朝廷连上两份奏疏,建议“

设局造船、御侮自强

”。就在左宗棠得到朝廷的准许,甩开膀子干得正起劲的时候,他被

转任陕甘总督。在万般不舍中,他向朝廷推荐沈葆桢接任福建船政大臣。

沈葆桢不仅重视造船业的发展,同时也非常重视通过船政学堂培养人才。“船政学堂除学习制造之外,尚有操纵驾驶课程,则由英法两国的洋员所分任。船政学堂初名‘求是堂艺局’,设于福州城内及城外二处;同治六年(1867)九月,始迁往马尾造船厂之内。内分制造及驾驶二科,制造学堂又名前学堂,教授法语,学习造船技术。驾驶学堂又名后学堂,教授英语,学习管轮及驾驶。”(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

这个阶段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7人能够独立完成机器制造,21人半年后达到此技术。工人中有186人、徒工中有87人能独立按图加工。有9人能完成船身的设计,其中7人将来可为工程师。如果假以时日,继续研究,有24人可充任工程师、53人可充任工头等等。在洋匠离开后,大约有412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将会承担起船厂的造船任务。

船政学堂还为中国近代海军培养了自己的军官,14名军官经过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已经可以独立驾驶军舰,12人在教练指导下可以进行驾驶。还要9名军官已经掌握了航海理论知识,42名学生正在学堂学习中,林泰曾、刘步蟾、邓世昌、李和、张成、严复、何心川、蒋超英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中有些人后来成为北洋舰队的中坚力量,并在反侵略的战争中为国捐躯。

1874年4月,日军3500人侵入台湾,遭到当地民众顽强抵抗。朝廷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6月14日,沈葆桢从马尾亲率福州船政局所造安澜、伏波、飞云号军舰前往台湾。他布置安澜、飞云、伏波、靖远、振威、杨威常驻澎湖,“福星”驻台北,“万年青”驻厦门,“济安”驻福州,“永保”、“琛航”、“大雅”3艘货轮担负运输任务,“测海”号负责消息传递。李鸿章紧急调动驻扎在徐州的铭军精锐13营6500人赴台,并运去洋炮20门,火药若干吨。

从当时中日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来看,日军从军舰、兵力、后勤等方面都处于下风,毫无取胜的把握,被迫坐下来在北京举行会谈。在50天的会谈中,日方强词夺理,纠缠不休。经英、美、法三国出面调停,清政府面对日本的无理要求决定妥协,最终以赔偿日本白银50万两换取日军撤出台湾。李鸿章私下不满地说“不指以为不是,犹要出五十万,犹以为了结便易,庸怯之甚,足见中国无人,能毋浩叹?”

清政府对日妥协的客观原因在于面临多重困难,国库财政收入拮据,钱袋子太瘪,太平天国和捻军刚刚剿灭,生产力急需恢复,西北有回民起义和新疆的阿古柏叛乱,南面在越南与法国关系紧张,骨子里面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缺乏与日军决战的勇气。

日军侵台事件给沈葆桢以极大的刺激,更加坚定了建设中国近代海军的决心。同时,对日本的侵华野心和台湾的战略地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认为,台湾孤悬海外,实为东南七省之门户。他主张要加强台湾的行政领导和军事防卫,将福建巡抚和南洋海军总统都移驻到台湾,在台湾开山理番,开发基隆煤矿,增设台地州县等。他这些措施大多被清政府所采纳,从而揭开了台湾近代开发的序幕。

沈葆桢在主持福州船政局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为练好企业内功,做到令行禁止,遵守厂规厂纪,他不惜采用严刑峻法,对违反规定者毫不手软,施以重刑。有时人笔记记载了这样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沈葆桢的铁腕手段。某官员在采购原材料时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沈葆桢发现后,立即命人将这个官员绑了起来,以“阻挠国是,侮慢大臣”的罪名杀之。某日,有工人见到洋匠的洋服,好奇之下偷为己有,沈葆桢斥其“太不替中国人做脸”,喝令处斩。

沈葆桢恩威并举,在严格纪律的同时,给予工人们较高的劳动报酬,高于江南制造局。如,无技术工人月薪4.5至7两,江南制造局为2.33至4.7两。技术工人月薪7至21两,江南制造局为5.7至15两。高工资而且从不欠薪,所以工人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表现出色,以较快的速度学会了使用洋机器。

沈葆桢可以用强硬手段治理好船厂,可是对保守势力反对建厂造船的阻力,却颇让他既愤怒又头疼。内阁学士宋晋以造船靡费太重为名,上奏朝廷建议停止造船。福州船政局所在地的闽浙总督文煜也在福建遥相呼应,予以支持。福州船政局在内外夹击下,生产几乎停顿,濒临关闭的边缘。在此关乎中国造船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给予沈葆桢以大力支持,他们纷纷上书朝廷,据理力争,方才化解了这场危机。

1875年5月,朝廷任命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兼办南洋海防,他不得不离开奋斗了8年的福州船政局。他的继任者走马灯般地换了一茬又一茬,虽然有的小有成就,但终究没有大的建树。如,吴赞诚将船政局从生产木质船转产铁肋木壳合构船,提高了船厂的造船水平。黎兆堂开始生产铁木合构的巡洋舰,时称巡海快船。李鸿章称赞快船“与购之外洋者相等,而与铁甲船相辅并行,为用甚大”。后又陆续建成2400匹马力铁肋铁甲舰平远号、镜清、开济号巡海快船。但与西方先进造船技术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决定大批聘用洋员洋匠,结果船厂被法籍监督杜业尔所操纵。杜业尔“骄焰滔天”,“遇事专擅”,“贪污冒领”,造成种种弊端,经过中法长期交涉,始将杜业尔解聘,但船厂亦自此几乎陷于停顿。(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舰队》73页)1907年,清政府饬令惨淡经营的船政局停止造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顺... 顺治帝8岁继位,这个年龄继位,他自然没能掌握清朝大权。在亲政以前,清朝的大权基本上掌握在摄政王,他的...
原创 他... 读完三国,很多人的心中都有着自己心目中的三国第一猛将,魏蜀吴的三国鼎立,给了很多的英雄豪杰崭露头角的...
原创 为...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朱元璋是回族人?这个说法,起源于“有人认为(大将军朱寿)明武宗朱厚照是回族人”。为什...
隋唐演义里面,有五条好汉死的最... 你知道吗?在那个血雨腥风的隋唐乱世里,被称为“顶级好汉”的英雄,好几个最终都没有死在沙场拼杀的对手手...
原创 人... 大家好,今天要聊的是《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高育良。他是汉东省的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这...
原创 1... 公元1542年,36岁的明朝皇帝——朱厚熜,正在寝宫酣然大睡,突然脖子一紧,窒息感随之而来,全身也动...
什么是出身“寒门”?看完你还觉... “出身寒门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这句三国演义出自邓艾之口的经典台词耳熟能详!那么什么才是出身“...
原创 大...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清朝的覆灭,代表着封建时...
原创 他... 说到义和团,不能不提的一个人,是刚毅 。如果没有刚毅在朝廷为其摇旗呐喊,义和团断然不会有那么大的声势...
原创 历... 很多人私信询问,纯贵妃得到了那么多宠爱,为什么最终她还是在继后争夺中败给了那拉氏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