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战争爆发前的6个预兆,看看战争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创始人
2025-09-03 11:09:16
0

秋风未动蝉先觉,这句话便是在告诉我们,当一件事情要发生的时候,都是会有一定的先兆的,战争自然也不例外!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战争爆发之前,一般都会出现以下这6个先兆!

第一,浩大的舆论攻势。

战争不是一个人和一些人的事情,它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让女人都要参与的大事,《孙子兵法》中便有这么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

常言道:“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只有师出有名的军队才能是战无不胜的,所以要想进行战争的话,便需要有一个国民都能认同的出兵借口;要想做到这一点,便需要一场浩大的舆论攻势来引导国民的思想了。

西汉时期汉匈大战之前,汉武帝便先在国内发动了一场以‘九世之仇尤可报也’为核心的大复仇主义的舆论攻势,将北伐匈奴解释成是为了复先辈之仇,赢得了广大国民的支持,这种舆论攻势成功之后,汉武帝才顺势发动了北伐匈奴之战。

一战和二战爆发之前,德国、日本等国家也都是提前进行了浩大的舆论宣传,来推动国民的民族主义以及好战思想。

第二,大规模的储备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古代时候,要想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都需要数年、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积累,来囤积供给战争的战略物资。

古时候尚且如此,就更别说更加依赖后勤的现代战争了。

一战和二战爆发之前,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备竞赛用来储备战略物资以及武器装备,因此若是哪个国家突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战略物资以及武器装备的储备,那我们就要小心战争的来临了。

第三,中断经济贸易,大规模的撤侨行动。

现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交流都是十分频繁的,因此在战争发生之前,战争发生国一般都会中断与敌国的经济贸易。这样既可以打击敌国经济,又可以打断敌国的战略储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而撤回侨民也可以保证自己国家的民众安全,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

某个国家开战之前都会先对敌国进行经济制裁,这样的战例实在太多,便不用再举例子了。

第四,频繁的军事演习。

军事演习既可以让自己国家的军人熟悉战争技能提前进入战争状态,又可以较为隐蔽的集结兵力以达成出其不意的目的,还可以试探出敌国对于战争的态度,这可以说是一个通行已久、惠而不费的好方法好策略。

历史上借助军事演习来掩盖自己战争目的的事情,也已经发生过N多次了。

1936年3月,希特勒为了试探英、法两国的底线,便以军事演习为名,调派3万德军开进了莱茵河非军事基地,并在这里建立起了防御工事。

这一次以军事演习为名的战略试探,让希特勒成功的试探出了英法两国的战争底线,也刺激了希特勒更大的战争野心,于是乎,在1938年的时候,希特勒便实行了军事入侵吞并了奥地利。

1986年,美国在对利比亚发起的名为“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的军事打击行动之前,便已经集结了好几个航母战斗群在利比亚外海进行了多次实弹军事演习,这不仅让美军提前进入了战争状态,也让美军顺利的集结起了大规模的兵力。

第五,急需转移的国内矛盾。

战争服务于政治,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正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战争在很多时候,多是用于转移日益加重的国内矛盾,如一战和二战的爆发,很大的原因便是如此。

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便不多说了。

第六,越发简短有力的政府发言。

两个国家发生边境冲突,若是都不想开战只想打口水仗的话,那不管是为了推诿过错,还是为了博取国际同情,都需要长篇累牍的发言稿来证明自己的无辜,而若是一个国家想要开战的话,往往只需要几个字就够了。

就比如:勿谓言之不预也!!!

战争对于人类来说,往往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我们需要避免战争,更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战争,好做出有利的防备。

对于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日益加重的边境冲突,不知您有什么看法呢?

我是小北最光阴,深耕历史文化,畅谈历史往事,每天都会分享历史军事文章,欢迎您的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太突然!他在武汉去世,年仅35... “他活在别人身体里, 对我们也是一个念想!” 今年8月, 35岁的黄冈男子刘先生(化姓) 不幸遭遇车...
原创 电... 相信大家都挺喜欢看电视剧的,尤其是武侠剧以及古代的历史战争剧,不仅是因为好看,他还可以给我们讲述一些...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时间较近,因此留下了许多详细且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让我们...
原创 文...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南宋最后一任丞相——文天祥。 文天祥,一位名副其实的民族...
原创 楚... 公元前528年,楚平王继位,他认为自己得了一个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应该好好享受享受,人也昏庸起来...
原创 这...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咱们眼前就会浮现游本昌老师扮演的那个疯癫和...
原创 李... 1896年,李鸿章在忧虑中带着兴奋,乘坐法国邮轮,开始了周游列国。 第一站拜访为沙俄后,第二站便到了...
原创 “... 明清交替,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更迭。明朝的灭亡,除却积弊难以恢复的原因外,也有“天意”之说:...
原创 左... 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晚清著名诗人杨昌浚的诗,描写的是...
原创 蒋... 1937年,庐山会议期间,蒋介石在会议上接见了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在交谈中,刘建绪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