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是春秋末年战国初期所建,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14年至公元前296年。
建立者是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诸侯国。
因为城中中人城有山,因此叫中山国。
中山国是镶嵌在燕国和赵国之间的一个诸侯国。
注意是“镶嵌”二字。
我们知道,西周时期,中原以北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北狄。
而北狄又分为白狄和赤狄。
白狄位于今天陕西北部,北狄别种的鲜虞,肥,鼓三国,在今天河北西部。
中山国的前身为“白狄”“姬姓”。
他与“鲜虞国”没有直接的关系,“鲜虞”为白狄的别种。
这个调调定好以后,后面就不容易乱。
有的史书记载:鲜虞国就是中山国,这个目前没有定论,所以我们还是把他们分开为好。
评书不是有句口头禅吗?“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这呢,我们就只说跟长城有关的中山国。
起初,中山国的祖先在陕北绥德一带定居,后来逐渐转移到了太行山山区。
“中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平山县以及晋州一代的山区。
公元前506年,他们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河北唐县)建国。因中人城内有山,因此,得名为中山国。
中山国建国后,屡受晋国打击。
到了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名存实亡,中山国才迎来曙光。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封为诸侯,形成了秦,楚,齐,韩,赵,魏,燕七国局面。
中山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夹缝中求生存,开始了复兴。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国家离开山区,向平原迁徙,在今天的河北定州建立新都。
中山武公效仿中原诸侯国建立起了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改革。
中山武公死后,中山桓公即位,因中山桓公年幼,所以被晋国(三家分晋后,晋国并没有消亡,还存在了几十年)进攻,并且与公元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
中山国被灭以后,桓公励精图治20年,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复兴了中山国,都城灵寿(河北平山县一带)。
啰嗦了一大堆,跟长城有关的最重要的历史来了。
中山国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处于赵国和燕国之间,常年受到燕国和赵国两国的攻击,为了防御赵国和燕国的进攻,中山国与赵成侯元年(公元前374年)开始修筑长城。
复国后的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的领土分割开来,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
赵国曾经在公元前377年和公元前376年两次进攻中山国均遭到抵抗,没有成功。
此后,中山国开始修建长城《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成侯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69年,中山筑长城。
考古工作者曾经在河北的顺平,唐县等地发现了中山国的长城。
长城高3米,宽0.5至2.5米,办法是两面挖地基,砌石做边墙,中间的用土和碎石填充。
另外呢,据专家推测,中山长城可能是在中山国西北边界延河北的唐县,曲阳,新唐,寿平,石家庄西南的太行山南下,至于邢台西北。
公元前296年中山国不幸被赵国所灭。
中山国春秋末年立国,经历了350年后宣告灭亡。
下面的就是一个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今天还能不能看到中山国长城遗址?
如果能看到,应该在哪里才可以拜谒?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很幸运,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2000多年前的中山国长城,也就是中山长城遗址。
在哪里看呢?
在河北省唐县,就能看到中山国长城遗址。
别急!
除此之外,在河北的来源、顺平,曲阳等地也发现了较为完整的中山国长城遗址。
这对我们长城迷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据考证,现存中山长城长度为89公里,仅唐县境内就有40公里长的中山国长城。
采用石砌建造而成,也有烽燧和城址。
未完待续
2022年1月15日早
欢迎评论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