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从1873年开始向中国渗透,使用了哪些阴招?造成了哪些影响?
创始人
2025-09-03 07:03:02
0

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的第5个年头,自己内部都还没有理顺,他们就开始惦记中国了。

日本当时全盘西化,对西方“先进制度”有样学样。欧洲人搞扩张的第一步,就是派传教士去刺探情报,大家可以去翻一下1840年来那些不平等条约,基本都涉及到“保障传教自由”,“传教”对西方列强而言、是他们向中国广阔内陆渗透的最好方式,重要性不下于开埠通商。

早期的传教士,比如利玛窦、麦都思,都精通天文地理,擅长文化交流和整理工作——因为他们都是带着任务来的。

鸦片战争一开打,英国人对中国海岸线的布防情况了如指掌;八国联军侵华,也是以义和团误伤“教民”为借口,他们一登陆就如入无人之境,带路党直接带到北京城下……这些都并非偶然。

日本人学习西方的渗透方法、是存在先天不足的:这个国家笃信武士道,总不可能为了搞情报把信仰都改了。但“对外扩张、间谍先行”这个原则他们是学会了的。

1873年,军队系统出身的鸟尾小弥太担任陆军省第六局局长,这个局专门负责情报工作。从这年开始,日本向中国大量派遣专业间谍人员,摸索建立了一整套在华谍报体系,鸟尾小弥太也因此被尊为“日本谍报鼻祖”。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谍报工作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尤其对东北军政经济已经了如指掌。所以,他们才能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已是北洋政府一把手的张作霖;他们才敢“冒险”发动九一八事变——

当你将对手的底牌看得一清二楚时,很多事情也就谈不上冒险。

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对中国的渗透已经达到了“全民间谍”的可怕程度,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个日本人,从兽医、会计到学生、流浪汉,几乎全部接入了日本情报系统。

1937年底,日军在拿下上海堡垒之后,仅仅用一个月就突破了号称“东方马奇诺”的吴福-澄锡两道国防线,在纵横交错的江南水网中来去自如,更为神奇的是,如此国战级别的入侵,他们连粮食都不带。

因为他们熟悉中国的每座城市、每个村庄,甚至连哪个村子能抢到多少粮食都一清二楚。

这样的进展速度也大大超出了蒋介石预料,他不得不撤离南京,十分懊恼地说:

“我们所见到的日本人,没有一个不是侦探,没有一个不是便衣”。

在如今的历史书中,一提到1840年后的那段屈辱历史,人们总说:这是因为西方船坚炮利,殊不知传教士们的渗透也是重要原因;从1931年开始的中日战争,心思细腻的日本人更是把渗透技术应用到了极致。

虽然中日战争只打了14年,但人家已经做了五六十年的渗透工作。在重锤落下来之前,早就把国民政府所谓的“铜墙铁壁”渗透成了筛子。

对近代历史经验的总结,咱们有时候太重视技术层面的分析了,打不过就是因为工业水平差距大、就是因为军队不够现代化,而完全忽略了文化意识方面的较量。

其实,当时中日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真没想象中那么大。

九一八事变是因为打不过吗?区区一两万日军就能让整个东北望风而降,这已经不是军事层面可以解释的问题了。

长城抗战是因为打不过吗?大家知道战争爆发时中国各大媒体在宣传什么吗——他们在宣传大刀无敌、动员全国人民给前线捐大刀。

弹尽粮绝的二十九军战士看到这些大刀,真是欲哭无泪!(丝毫没有否认大刀抗战的意思,毕竟当时前线只有大刀可用,但大家仔细想一想,全民捐大刀这事儿靠谱吗?)

鸦片战争都过去九十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都过去十几年了,老百姓不知道现代战争的打法,媒体那些“高级知识分子”难道也不知道?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不断给日本输血,用庞大的市场帮他熬过经济危机、用取之无尽的煤铁资源帮他进化成钢铁巨兽……这些,只有一小部分是通过军事手段取得的。

一大部分都是疯狂渗透的成果,与高额军费比起来,打造间谍网络的成本简直低到尘埃里。这一套四两拨千斤的侵略手法,简直是为日本这个贫瘠小国量身定制的。

从一定程度来讲,张学良不是失败在1931年,蒋介石也不是失败在1937年,他们都败在了1873年。

当日本开始系统性地进行文化思想层面的渗透、而中国人却毫无反应之时,这个失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玩文化武器、搞思想渗透,这一招虽然起源于英法,但玩得最专业的,还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偏重理论,现代传播学理论框架,就是美国在二战中摸索出来的,他们用这套理论指导盟国一致行动;

日本偏重实战,进步神速——他们通过思想渗透在中国攫取了巨额利润,没有什么比一夜暴富更能催人上进了。

美国的目标是全世界,而日本的目标一直非常明确,就是中国。日本对中国的渗透从未中断,新中国的成立基本清除了大陆上的日本势力,但台湾省依然是重灾区,考察台湾省的情况,就能感受到这种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渗透、破坏力究竟有多强大。

据统计,1946年尚有38.8万日本人留在台湾,这仅仅是拥有日本血统和国籍的、中国方面可以调查到的数据,潜伏身份者、利益相关者是很难被统计在内的。虽然,台湾方面宣称这其中大部分都已遣返,但以日本人严谨而又不择手段的作风,真实数据恐怕会很夸张。

这也导致了台湾省今天的尴尬局面,追根溯源,蔡英文们的祖先都与日本人渊源颇深。

从大陆方面来看,由于日本在战争年代长期占领沿海主要城市,合作者众多,这些汉奸通过卖国求荣、成功晋升上流社会,掌握大量社会资源;但是在建国后,他们地位尴尬,远不能像从前那样游刃有余;再加上战后日本光速崛起,资本的力量是没有国界的……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恶劣影响。

毒教材事件被曝光之后,网友开始深挖日本在中国的渗透行为。其中有两件事情,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第一件:大连日本风情街。

这条商业街耗资60亿,由日本财阀出资,号称“中国最大的日本风情街”,宣称

“只允许日本商户入驻,只准许销售日本产品”。在大连这样的抗日名城,这样的项目能获批也是奇迹,在网友努力下,该项目最终无限期停业整顿。

最新的消息:这个项目有很大可能已经倒闭了,看来确实不干净。

第二件:35所日本人学校。

日本人学校诞生于1986年的上海,初衷是为了招商引资,当时日本比中国发达太多了,大量技术人才被引进到上海、他们的子女读书就成了问题,所以才由日本总领事馆牵头组建了这样的学校,看上去问题不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网友们发现这学校越来越不对劲了。

这些学校人事任免完全自主,戒备非常森严,时常挂着“非日本人禁止入内”的警示牌,更有甚者,他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和地图也是各种触及底线。

联想到抗战时期东北和台湾的日本人学校:这些地方都成了情报中转站,发挥了类似于晚清时期的西方教堂一般的作用。

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国际友人的合理生活需求是理应得到照顾的,但主动权应该在我们手里。现在这些日本人学校搞得太神秘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抗战还没结束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没... “管钱不如管人,管人不如管天。”这句古代官场的格言,揭示了礼部为何能稳居六部之首的奥秘。尽管吏部掌握...
原创 沈... 一、穿着“黄马褂”砸煤块 沈醉所撰写的回忆录,不仅填补了一段特殊历史的空白,令读者感到新奇与惊讶,...
原创 北...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说过北宋杨家将的故事,作为当时声名显赫的武将世家,杨家将不仅为北宋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
原创 沈... 一、引言 沈醉于1960年11月28日被作为第二批战犯特赦出狱,这一日期对于他来说是个转折点。与1...
原创 东...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的80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穿过山海关,继续前进。正当队伍行进时,东野的虎将...
原创 历... 美国与明朝,表面上看似毫不相干。一个是我国的封建王朝,一个是充满野心与资本主义气息的崛起国家,似乎没...
原创 一... 1934年,中央苏区迎来了一位出人意料的“访客”。 一位年迈、衣衫褴褛的乞丐,在清晨便出现在苏区门前...
原创 清... 皇帝三宫六院,拥美人无数,如果颜值不过关是进不了皇宫的。可当我们翻看清朝的老照片,却发现那些清朝皇室...
明代“九边十一镇”有多强?长城... 延庆城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公告 延庆城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延庆区档案史志馆南馆)将于2025年5月...
原创 他... 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我党陆续在南昌、广州等地掀起了对国民党的武装反抗斗争。鉴于当时国民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