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夺取益州时,庞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为何刘备偏要用中策呢?
创始人
2025-09-03 01:32:18
0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古代谋士向主公提策略的时候,会有上中下三策,君主有时候不选上策,也不选下策,而是中策呢?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说,三国著名的谋士庞统向刘备取益州的时候就提供上中下三策,最后刘备选择了中策,为何呢?

庞统献三策建议刘备迅速拿下益州的背景

我们先交代下背景,赤壁之战的第三年,益州的刘璋与汉中经常搞军事摩擦,怎奈刘璋不敌张鲁,于是在益州别驾张松的建议下想要外援来抵御张鲁,张松本来是去请曹操来的,不料曹操怠慢了张松,张松在回益州的过程中得到刘备的礼遇,于是看到刘备的仁义和大志,就想着把刘备迎到益州,取代刘璋做益州的新主人。

到了公元211年,刘璋派法正去荆州邀请刘备入蜀共同抵御张鲁,法正本来在刘璋手下不得重用,于是与张松勾结,法正到了荆州后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口流失殆尽。且东边有孙权,北边有强敌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此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

刘备说出自己的担心:“我与曹操势同水火,他用急,我用宽;他用暴,我用仁;他用诈,我用诚;行事都与曹操相反,事情方可成功。如今应人之请入蜀,便欲夺人益州,这种失信于天下之事,我怎么能做呢?”

庞统不像诸葛亮,遇到刘备把事情提高到义利之辨来认识时就闭口不语,他继续坚持己见:“凡事在需要权变之际,不能固守一途。事成之后,给刘璋以优厚之禄爵,不就照顾到信义了吗?今日我们不取益州,日后益州亦将落于他人之手,何必袖手谦让呢!”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黄忠等人,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庞统献的上中下三策是哪三策呢?

刘备入蜀后到达涪城的时候,受到了刘璋的盛情款待。在这时张松与法正急于建功,暗中向刘备献计,要他在和刘璋见面时,突然动手制服对方。刘备征求庞统的意见,凤雏先生也满口赞成。但是,刘备觉得在他人的地盘上摆鸿门宴,来反客为主,收拾军力强盛的刘璋实在是没有把握,于是又拿出大道理来推辞,说道:“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就这样,刘备答应刘璋进军葭萌关去抵御张鲁,刘璋负责供应刘备的军需钱粮。过了一年后,刘备没有去攻打张鲁,反而在当上广树恩德,为此庞统很着急,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上中下三策:

上策:出奇兵暗中组织一支精兵,昼夜兼程,南下八百里,偷袭成都。刘璋不谙军事,又没有防备,必可一战成功。

中策:分析形势,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手握强兵,又向刘璋建议把刘备赶回荆州。如今这样的进退两难之际,不如我们假装荆州有急事,故意收拾行装准备东归,请白水关守军主将杨怀、高沛来赴宴告别。二人来后,即行斩杀。待把白水守军近三万人抓在手中,再南下进攻成都。

下册:退到位于三峡西端的白帝城,等待荆州的后援大军来到,再慢慢向西硬攻成都。

提完三策后,庞统又说如果犹豫不决,时间长了,必定反受其害,建议刘备早拿定主意。

针对庞统献的上中下三策,刘备是如何选择的呢?

刘备仔细再三考虑,觉得上策太过于激进冒险,下册进展又太缓慢,只有中策最为合适。

我们仔细分析下这三策,也不难理解刘备为何要选择中策了?

上策:出奇兵偷袭成都,符合孙子兵法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但危险实在太大,首先白水关在葭萌关的南边,如果刘备军队有动静,他们可以从背后切断刘备的后路,其次从葭萌关到成都有八百多里,这一路还有绵竹、雒城等重镇,还没有到成都估计就被消灭了,刘璋是有些无能,但手下能人武将都很厉害,黄权、刘巴、张任等人早就反对刘璋邀请刘备入蜀。

下册:退到白帝城,等待援军,就等于一切要从头开始,硬攻益州,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我们知道刘备与刘璋决裂后,光是攻打雒城、绵竹就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中策:刘备虽然采纳了中策,但还在等待时机,不是马上就攻打成都,这个时机就是曹操起大军攻打淮南,孙权一边迎战的同时一边向盟友刘备求援,刘备立即以急需救助孙权为借口,写信向刘璋索要精兵一万及大量物资。刘璋给了他四千人马和所求物资的一半。这一下刘备就找到了借口,他立即对部众进行煽动说:“我们为益州讨伐强敌,不辞劳苦,备尝艰辛。而他们却如此吝啬财物,我们难道还要替他们卖命吗?”加上张松暗地勾结刘备的事情泄露被刘璋所斩,刘备借此并采用了庞统的中策来向刘璋用兵通过武力来夺取益州。

结语:庞统这个人不亏是谋略的高手,审时度势,善于分析利弊形势,向刘备献上上中下三策,同时也懂得自己的定位,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决策,而是把决策权交给了自己的主公刘备,这就是是说话做事的艺术和分寸,刘备依据庞统的分析与策略,善于做出自己的判断,采纳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中策。

你觉得上中下三策,哪一种最好呢?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蔡... 蔡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447年),姬姓,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
原创 一... 1959年,也是三年自然灾害发生的第一年,为了更多地了解基层的情况,毛泽东主席经常出行视察,同时也派...
原创 魏... 魏惠王迫于秦国的压力,无奈之下迁都大梁。他说道:“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那么,魏相公叔痤究竟说了...
原创 历...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的名将,拿出来一个都能够威震一方。无论是在开...
原创 赵...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位皇帝,而在这些皇帝之中,小编最为佩服的就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赵匡胤了。 赵匡胤...
原创 羊...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北宋算是相较于其他朝代而言,比较繁荣的一个朝代,属于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北...
原创 为... 回顾曹操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以来二十年的创业历程,正如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日后登基称帝时所说,“汉...
原创 秦...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当年娶妻纳妾,后宫里有许多妃子,因此生育了不少子女,有专家推测...
原创 原... 【历史】中华历史几千年,从来都是强调责任和担当的,尤其是作为国家领导人来说,对于国家的责任更是巨大。...
原创 三... 喜欢三国的朋友大多是因为喜欢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是一个奇谋之士云集、忠勇之将林立的时代,但是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