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唐贞观年间权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第十七位,一生谋反两次,靠谋反获得权位,又因为谋反而获罪身死,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侯君集(?~643年),字君集,豳州三水县(今陕西省旬邑县)人,唐朝名将。侯君集出生官宦之家,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
一、参与玄武门之变,奠定升迁基础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侯君集积极策划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7月2日(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外伏杀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后又诛杀二人诸子,史称“玄武门之变”。之后,唐高祖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公元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拜侯君集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此为侯君集第一次谋反,也是第一次人生大转折,从此侯君集一路高升,为侯君集今后登上权力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平吐谷浑,灭高昌走向权力巅峰
讨吐谷浑
李世民打算讨伐吐谷浑伏允,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命侯君集与李道宗为李靖的副手。
贞观九年(635年)三月,李靖攻灭东突厥后,率领侯君集开始讨伐吐谷浑,大军行至鄯州,李靖在侯君集的建议下,挑选精锐,长驱直入。伏允在库山被击败后,轻军奔走沙漠。李靖与薛万钧、李大亮从北,侯君集与李道宗从南分两路长途奔袭,追击伏允。
当时夏天却有霜降,山里有很多积雪,但侯君集等克服自然困难追击二千多里地,先后于逻真谷、汉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伏允军,斩获颇丰。侯君集一路追击到积玉山,见到河水的源头,才回师与李靖在大非川会合,班师回朝。
贞观十一年(637年),封侯君集为陈州刺史、陈国公。十二年(638年),拜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从此参与朝政。
攻灭高昌国
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等率兵讨伐高昌国,侯君集灭高昌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手下将士们知道后也开始盗取金银珠宝,侯君集害怕自己做的丑事被揭发,于是不敢治将士们的罪。班师回朝后,司法官将侯君集下狱。侯君集自以为立下大功却因为贪财而被囚禁,感到非常不快。从此侯君集与唐太宗李世民之间埋下嫌隙,这也为日后的谋反埋下了种子。
三、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事败被杀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被废,得知侯君集常有怨恨,而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又在东宫任职,于是多次派他引侯君集入东宫。侯君集觉得李承乾无能,担心重演李建成的悲剧,于是劝李承乾谋反。这也就是侯君集参与的第二次谋反,还是和皇位有关,只是这次没有第一次那么幸运。
不久李承乾谋反的事情败露,坐罪被废,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又将侯君集与李承乾一起谋划的事告诉李世民。李世民觉得侯君集有安定国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进谏说侯君集的罪天地难容,最后侯君集被处死,妻子和孩子被流放,一代名将凌烟阁功臣就这样灰溜溜地退出历史舞台,让人不胜唏嘘,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