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的眼中,苏联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是那般不堪。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是巨大的,只不过被人刻意遗忘了。
苏联历史上曾出顾问、出钱、出枪帮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并极力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国民党公开反共、屠共后,中苏两国关系跌入冰谷,还曾在中东路事件中兵戎相见。但是,随着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直接威胁苏联远东地区,中苏两国出于对付日本的共同需要,关系迅速升温。
(图为装备中国空军的苏制轰炸机)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便向苏联求援,要求其提供350架飞机、200辆坦克与236门大炮,并要求苏联向中国派遣飞行员、航空技师、炮手与坦克手以训练中国军队。两国于当年8月21日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于1938年1月、7月和1939年4月三次赴苏联求援。苏联为了能够让中国战场拖住日本,对援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据当时负责对苏接洽的国民政府官员回忆:苏方“对于所需各物,尽量一次给予,且开价极低,一切愿望中国胜利之热诚处处表现”。
苏联分别于1938年3月和7月、1939年6月提供了3笔,总计2.5亿美元的对华信用借款。其利息之低,偿还条件之优厚,为世所罕见。
截至1938年底,苏联运抵中国的武器包括94架伊-16战斗机、122架伊-15战斗机、94架轰炸机、120挺航空机枪、82辆T-26坦克、20门76毫米高射炮、180门37毫米反坦克炮及49万发炮弹、50门45毫米反坦克炮、1000挺马克西姆-托加莱机枪、300挺马克西姆机枪、3000万发机关枪枪弹、1500挺杰格佳廖夫机枪、360门76毫米野炮及36万发炮弹、80门115毫米榴弹炮及8万发炮弹、1000万发步枪子弹、746辆汽车以及大量的零部件和装具。1939年起,欧洲燃起战火,捷克、法国、比利时、丹麦等中国武器传统供应国皆战败沦陷,供应源被断;德、意两国已与日本结盟,也不可能再援华;英国和美国还在继续为虎作伥。1939年至1941年,只有苏联一家在继续对华供应武器装备。
据统计,这一时期,苏联输华的武器主要有224架轰炸机、326架战斗机、44架教练机、770辆汽车、200门37毫米反坦克炮、50门76毫米山炮、250门高射炮、约150万发炮弹、6920挺轻重机枪、5万支步枪、1.5亿发子弹、31000枚炸弹以及大量其他军火物资。这些军火支撑着中国军队渡过了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就连骨子里极端反共的蒋介石,也在1939年初亲口承认“从苏联获得的武器装备占中国获得外援总数的八成左右”。在1939年至1940年,这个比例实际上比蒋承认的更高。
(图为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援华问题上,斯大林其实也是实用主义至上)
除提供优惠贷款和大量军火外,从1937年至1942年间,总计有超过300名苏联顾问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训练军队并参与重大战役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此外,苏联政府还直接从苏联空军中调拨飞机交中国使用,并组织苏联空军志愿人员来华助战。苏方人员来华后立即担负起两项任务:一是直接参加对日空战和轰炸,二是培训中国飞行员和航空技师,重建中国空军。1937年10月下旬,第一批苏联志愿航空队赴华。兵力最高峰时,曾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的规模。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成员采取轮换形式,先后来华参战的有2000多人,像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宁、特霍尔、赫留金、布拉戈维申斯基等著名空军将领都曾来华与日军作战
和陈纳德的“飞虎队”不同,苏联志愿航空队所需费用皆由苏联政府承担,没要国民政府一分钱。这些直接从苏联空军中抽调出来的作战骨干,在纪律及尊重中国政府及人民方面,是有口皆碑的。在作战上,该航空队先后参加了1941年之前的所有会战。1938年2月23日,苏联志愿航空队奇袭台北松山机场,不但毁伤几十架日机,而且将机场上储存的可使用3年的航空油料和设备付之一炬;1939年10月3日,苏联志愿航空队12架轰炸机奇袭汉口机场,就炸毁日军60架左右,炸伤日机近百架。
据统计,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总计牺牲了包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在内的211人。
(图为最后一任苏联援华军事总顾问崔可夫中将)
据统计,1941年之前,经由苏军顾问培训的中国军校学员,由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手把手教出来的中方飞行员、地勤人员及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总计达9万人之多。这些骨干对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中苏虽有如此一段为期不短的合作“蜜月期”,但当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惨败后,不得不收敛“北上”的狂妄野心,苏联也急欲稳住日本,以解除自己东西两面作战威胁的情况下,苏联援华的态度和力度从1940年开始明显发生了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具体体现在援助的军火数量开始明显减少,苏联志愿航空队的作战频次和求战欲望也大不如前。1941年4月13日,苏日签订了《中立条约》。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暇东顾。1942年2月,苏联援华军事总顾问崔可夫被召回国,苏联也不再援华抗日。直至1945年8月,在与美英谈妥若干损害中国主权及利益的条件后,苏军才对盘踞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展开了最后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