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已经灭亡100多年,清皇陵为何还有人守墓,工资由谁发放?
创始人
2025-09-02 12:34:34
0

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前后出现了几百位皇帝,他们生前大兴土木、不惜人力物力建造豪华宫殿,阿房宫、未央宫、故宫等等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他们是天下之主,生前富贵无极,死后哀荣备至。每一位的身后都留下一座奢靡的地下宫殿,宝藏无数,希望延续生前钟鸣鼎食的生活。

然而王朝却非千秋万代,距今最近的清王朝也已灭亡100多年,清皇陵却还有人在守墓,这些人是谁?又是谁给他们发放工资呢?

何为守墓人

守墓人,简单来说就是守卫墓冢的人,让长眠在这里的人不被世俗打扰,拥有一个安宁祥和的环境。

中国人有视死如生的传统,非常注重墓地环境,皇帝的陵寝尤甚。

古时的守墓人除了负责皇陵的安全卫生以外,还要保证皇帝陵寝的长明灯不熄灭,像他们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长明。

中国古代奉行宗族制度,这不仅体现在活着的人身上,死了的人也要葬在家族墓地中。

家族墓地既是中国传统忠孝情感和宗族制度的体现,又方便后世子孙祭典供奉。

针对家族墓地应运而生的职业就是守墓人,他们大都是与家族有些血缘关系的孤寡老者,将余生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墓园。

他们内心平和,保持善念,日复一日做着他们心中神圣的工作,确保沉睡地下的亡魂得以安息。

清皇陵的守墓人

皇陵又和普通的家族墓地不一样,这里埋葬的是那个时代的君王,是皇室血脉,是王侯将相。

等级规格远非普通陵园能比,陪葬品无数,都是奇珍异宝,价值连城。

为了彰显皇家威仪、守护财宝安全、护卫祖先安宁,守墓人至关重要。

在守墓人的选择上皇家陵园与普通家族墓地大同小异。大同都是从宗族中选择,也就是首要条件是他们要姓“爱新觉罗”。

小异是皇陵守墓人都是优秀的“上等人”,只有八旗子弟之中的上三旗(即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子弟才能申请此职位,之后经过极其严格的武术考核从优选拔。

“有编制”的金饭碗

这些守卫皇陵的宗室子弟都是从京中或者老家关外专门调过来的,身家清白,是绝对的自己人,就算再怎么贪婪也不会损毁自家祖坟,忠诚度极高。

付出就要有回报,清朝廷深知此理,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马儿多吃草。

不可能皇帝吃香的喝辣的,要求守墓人用爱发电,更何况皇帝不差钱,大批的经费拨给皇陵开销。

守墓人这个职位既体面又挣钱,还能庇荫子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金饭碗。

朝廷给了守墓人较高的身份地位,担任此职位的人是能力得到认可的近支宗室。

皇陵可以看作是皇室宗族的荣誉殿堂,这里埋葬的是带领家族走上至高地位的人,是名垂千古的人。

在这里工作,与有荣焉,守卫皇陵首先在精神层面上能够得到满足。

感情谈完了,谈物质,守墓人的福利待遇那是相当不错了。

这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作,正儿八经的官身,官阶从正三品至正九品不等。

按月领取丰厚的薪水以及各种物资,米面粮油、穿衣布匹以及其他生活所需统统由朝廷供给。

除此之外,每一户守墓人能分到一套总面积一亩三分地的带院小别墅。

赋税不用缴,劳役不用服,孩子上学国家掏钱。朝廷还允许守墓人世代传承,子女可以合法接班父辈的工作。

因此,守墓人经常是子承父业,世世代代守护皇陵。

与优渥的待遇相比,守墓人的工作那是相当清闲的。

守墓人主要负责提防盗墓贼、清扫修缮陵园、操办皇家祭祀活动等各项事宜。

皇陵内工作人员多,内务府时不时还派人来帮衬,朝廷隔三差五就拨钱,典型的活少钱多,最受欢迎职业排行榜top 1。

风雨飘摇中的守墓人

守墓人是清王朝庞大机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紧紧依附于朝廷而存在。

唇亡齿寒,随着清朝的逐渐孱弱,守墓人的命运也在风雨中摇摆,从业人员逐渐减少,工资越发越低。

后来,清王朝覆灭,金饭碗变得朝不保夕。

大多数人难以为继生存而离开,但还有一些满族后人和曾经受到清朝庇护的前清官员后人主动为清皇陵守陵。

那么这些人的工资又要从何处来呢?

清朝末帝溥仪退位时,国民政府与前清皇室签署了一份《皇室八项优待》协议,其中第四款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

有了这份协议,守墓人的工资总算有了着落,虽然远不比清朝鼎盛时期,但能勉强维持生计。

到了军阀混战时期,各家打得一团乱麻,根本无力顾及守墓人的生存,就连微薄的工资也无处可出。

他们不仅在生活上异常困难,还要面临猖獗的盗匪,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度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处都讲究新气象,坚决摒弃封建糟粕思想,所以不会给守墓人提供工资。

后来,随着国家对历史遗迹的重视,皇家陵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保护。

末代王朝大清皇陵埋葬了清朝入关后除末帝溥仪以外的九个皇帝,分为清东陵和清西陵两个部分,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

清皇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国家会聘请一部分工作人员打理陵园事宜,对于那些自愿的守墓人也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但是数额不会很多,大多数守墓人都还有其他的谋生手段。

现在的守墓人已经不再是封建王朝的守护者,而是中华文化的卫士。

皇家陵园从建筑本身到陪葬物品,都是不能用物质衡量的财富。

它是华夏文明的传承,承载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可以帮助后人去探索先人智慧。

清皇陵是中国皇陵最后的绝唱,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

其中清东陵被联合国遗产专家誉为“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全人类的财富。

清皇陵是一座有待人类深挖的文化宝藏,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需要新一代的“守墓人”去守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前言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究竟是一场巧妙的计谋,还是历史的夸大?曹操为何没有想到用火箭来反击?这个问题令...
原创 谁... 提到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吕布、赵云、关羽、张飞等人物,这些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
原创 史... 在中国历史上,贾南风绝对是个让人又恨又叹的传奇人物。这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皮肤黝黑、眉带胎记的女人,硬...
李渊52岁之后再生30个子女,... 玄武门之变的三天后,武德九年六月七日,李世民被李渊册立为皇太子。虽然李世民还没有登基,可朝野上下都很...
痛悼!冀廷璧同志逝世,曾参加百... 据澎湃新闻消息,离休干部、陕西省军区原司令员冀廷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3日晚在西安...
男爵家族为何难逃覆灭魔咒? 权力的沙堡:永恒统治的致命幻觉 石砌城墙在暮色中投下锯齿状的阴影,纹章厅里褪色的挂毯仍在诉说着往昔荣...
原创 三... 在古代历史中,有一句话叫做“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对于古人而言,七十岁已经是非常高龄了,尤其是当...
上海男子崩溃:母亲租了2套房,... 很多老人平日节省 会从外面捡些纸壳之类的卖钱 上海闵行一独居阿姨 却专门租了两套房 用来囤积拾荒的物...
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孙吴... 5月17日上午,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现场展出1200件/组出土文物,其中80%以上展品与遗迹首次...
原创 秦... 在秦昭王的统治时期,白起作为一位卓越的将领,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战功在当时名声显赫。他的战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