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建国号为后金。皇太极在位时期,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朝入关,到乾隆时期,国力达到了鼎盛。
清朝鼎盛时期,疆域辽阔,面积达到了1316万平方公里,北部抵达西伯利亚,东北部抵达外兴安岭、库页岛,东部到太平洋,西部到葱岭、巴尔喀什湖,南部到南沙群岛。
除了拥有广阔的领土之外,清朝还拥有很多藩属国。据统计,清朝鼎盛时期的藩属国达到了19个。在这19个藩属国之中,朝鲜王朝是最早臣服于清朝的藩属国。
朝鲜王朝的范围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不过在韩国版的这张清朝地图上,朝鲜王朝的面积不仅包括朝鲜半岛,还包括我国东北的很多领土。
从这张韩国版的清朝地图可以看出,北部、西部、南部的清朝疆域范围基本和历史相符,东北部则不符合历史事实。清朝东北部到达外兴安岭,濒临日本海,和朝鲜王朝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
但这张韩国版清朝地图,朝鲜王朝的范围明显扩大,包括了鸭绿江和图们江北部的广大地区,甚至向北到达外兴安岭。导致地图上的清朝东北领土面积缩小,还没有日本海的海岸线。那么韩国版清朝地图如此划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抢历史。韩国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从明朝时期开始,朝鲜王朝就是明朝的藩属国,现在韩国首都首尔,当时就是朝鲜王朝的首都,当时的名字是汉城,也叫汉阳。
汉阳因位于汉江以北而得名,水北为阳,是中国城市的命名规则。李成桂灭掉高丽王朝,开创朝鲜王朝之后,和明朝保持着紧密的宗藩关系,使用明朝的年号,使用汉字记录历史。由于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韩国也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不过韩国独立后,逐渐废除了汉字,包括首都的汉字名称,也从汉城改为了首尔。
这种做法其实是为了树立民族自信心。除了废除汉字,韩国还把一个中国的地方政权当成了韩国历史王朝。这个地方政权名叫高句丽,和韩国的历史王朝高丽只有一字之差,但属于两个不同的政权。
高句丽是历史上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地方政权,由扶余人朱蒙建立,最早的核心地区位于现在我国的辽宁省一带。后来随着高句丽的扩张,领土越来越大,从辽宁一带向北扩张到了吉林、黑龙江地区,还包括现在朝鲜半岛北部等地。
隋唐时期,多次出兵征讨高句丽,为了躲避中原王朝的锋芒,高句丽将都城迁到朝鲜半岛北部。随着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扩张,朝鲜半岛本土政权百济和新罗的面积越来越小,被压制在朝鲜半岛的南部。
后来百济臣服于高句丽,新罗臣服于唐朝,公元660年,唐朝和新罗联军灭亡百济,对高句丽形成了南北合围之势,公元668年,唐朝最终灭亡了高句丽。
韩国史书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称之为“前三国时代”,认为高句丽是韩国历史的一部分,自然也认为高句丽的版图也是韩国历史版图。因此韩国版清朝地图,将历史上高句丽控制的一些地区划入了朝鲜王朝范围。
第二,高句丽不是高丽。高句丽并非韩国历史的一部分,高句丽属于中国地方政权,最早建立在中国,只是扩张到了朝鲜半岛北部。只有百济和新罗才是朝鲜半岛的本土政权。
为了证明这个“前三国时代”的合理性,韩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后三国时代。指的是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后,新罗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朝鲜半岛中南部。
9世纪时期,新罗衰落,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分别是后新罗,后高句丽,后百济。韩国历史上将这三个国家并立的时代称为“后三国时代”。
但后高句丽和高句丽有着本质的不同,后高句丽属于新罗分裂之后建立的国家,已经是朝鲜半岛的本土政权。后高句丽崛起之后,吞并了后百济和后新罗,建立了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后三国时代结束。
高丽王朝是高句丽灭亡200多年后朝鲜半岛出现的本土政权。这两个政权立国时间相差悬殊,而且历史发展归属不同,统辖区域不同,版图内民族构成不同,高丽的王族也不是高句丽王族的后裔。因此高丽王朝并非高句丽的延续。
此外在历史上,后高句丽吞并后百济和后新罗之后,也不愿再使用高句丽这个名字,而是改称为高丽王朝。这说明高丽人也不认为他们是高句丽的延续。而韩国史书,将高丽统一之前称为后高句丽,主要目的就是抢高句丽的历史。综合这些因素,韩国版清朝地图,将一些历史上高句丽控制的土地划入朝鲜王朝版图,也是想证明高句丽是韩国历史政权,而最根本的原因和废除汉字类似,本质上都是为了提升韩国人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