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很多两姓不许通婚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这两姓的主人公有仇,例如“朱”姓和“李”姓不许通婚,原因在于唐朝末年地方节度使朱温夺了李唐的江山,建立了后梁。
几百年后,李自成农民起义逼死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因此在中国古代,朱家和李家可谓“世仇”世代不通婚。
因为有仇不通婚不难理解,可是因为有恩而选择不通婚的故事你听说过吗?我们听着岳飞的故事长大,岳飞也是中国人的“意难平”,他拼尽全力挽救苟延残喘的南宋政权,护一方百姓安危,他宁愿自己战死沙场,而是谁能想到他死于同僚之手,被自己用生命守护的南宋政权在背后捅了刀子。
岳飞被害死以后,岳飞的好友贡祖文拼命救下了岳飞的儿子,并将其养大,岳家为了感念贡祖文的恩德,立下了祖训——两家永不通婚。
重文轻武,抗金名将
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是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甚至还是书法家、诗人,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然而,身为武将,一心报国的他却出生在了重文轻武,军事实力孱弱的宋朝。
“靖康之变”以后,北宋王朝破灭,也成为无数宋朝人心中的耻辱的标志,南宋有志之士都以一雪靖康耻为自己的目标,岳飞也写下了著名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然而现实确实南宋也依然没有从军事实力孱弱的困境中走出来,国家内忧外患,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鱼肉。
武将在宋朝的生存条件很差,在朝堂上往往遭受着文官的压制,身处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中,岳飞毅然决然的带领一众心系黎民百姓的武官,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
岳飞从20岁开始就报名参军,先后四次从军前前后后参与了上百次重要战斗,而这些战斗中也有许多由他指挥,岳飞一心报国,作战时英勇无畏,岳家军也在百姓中打响了名气,岳家军北伐,百姓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岳飞在前线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保护一方百姓,他不仅成为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且这却让他在朝廷中备受嫉妒和忌惮。岳飞力图收复失地,而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心想着求和,割地赔款,然后得到一夕安寝。
精忠报国,惨遭构陷
秦桧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奸臣,当时秦桧位居南宋宰相,更是赵构的心腹,他力主向金人求和,不惜称臣、割地、纳贡的代价。
他在朝中结党营私,极力排斥抗金武官将士,屡兴大狱,铲除异己。当年秦桧被虏到金国,却得以居家安全归宋,很难不让人认为他早已成为金国奸细。
秦桧在宋高宗赵构身边煽风点火,让赵构认为岳飞深受百姓爱戴又手握兵权,早已产生谋反的念头,虽然朝中亦有文臣多次劝谏赵构,说岳飞绝对不可能造反,但是秦桧已经在赵构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并且还是生根发芽。
岳家军屡战屡胜,金人四处逃窜的时候,赵构却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岳飞班师回朝,十年的努力,一朝功废,回到朝中的岳飞遭受秦桧等人的打压,职位一再调整,就为了分化岳飞的权力。
岳飞已然赋闲职,手无兵权,岳飞等人也依然不打算放过他,反而步步紧逼,不断地构陷岳飞,最终岳飞下狱,受“拉胁”之刑被杀害,这也成为了记录史册的一桩冤案,秦桧也因此遭到中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唾弃。
岳飞之案牵连甚广,背后的许多事情也错综复杂,甚至事情没有伴随着岳飞被害身亡而结束,反而是他的家人也遭受了劫难。
岳飞长子岳云、部下张宪也一同被害,岳飞的妻子、家人被流放岭南。然而在此之前,岳飞的妻子意识到形势不利,当机立断将岳飞12岁的三儿子岳霖送走。
辞官反向,抚养岳霖
岳霖逃走的消息被秦桧得知,虽然那只是一个12岁的孩子,但是秦桧依然无情地下令追捕,曾经与岳飞一同抗金的好友贡祖文受到了消息,吩咐手下人秘密寻找岳霖的下落,好在贡祖文比秦桧早一步在一处芦苇丛中发现了四处逃难,奄奄一息的岳霖。
看到岳霖的那一刻,曾经和岳飞一同并肩作战的画面浮现在贡祖文的脑海,对于岳飞的遭遇他万分悲痛,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岳飞的儿子救回来,并将他抚养长大。
贡祖文为了更好的保护岳霖,在他还没有引起秦桧等人的注意之前就辞了官,偷偷的回到家乡,将岳霖养大,岳霖在贡祖文的教导下读书练武,但是无时无刻他都没有忘记要为父亲和整个岳家平反的事情。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逝世,张孝祥等人就开始为岳飞平反的事情而努力,终于在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以后,下旨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这场冤狱才终于结束。
父亲被害时岳霖12岁,父亲得到平反时岳霖已经32岁,次年岳霖接到圣旨,请他出任右承事郎,岳霖也向父亲一样入朝为官,向父亲一样为国家的发展和维护一方百姓贡献力量。
而岳霖更是没有一日忘记贡祖文的恩情,贡祖文去世后,他将贡祖文的牌位放入岳家祠堂,日夜供奉,在他心中早已将贡祖文当作自己的亲生父亲,为此还立下祖训,岳家和贡家世代不许通婚,因为已经是一家人。
小结:
时至今日,岳飞的故事还是令中国人动容,一位一心报国的英雄就此陨落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的痛,好在岳飞最终得到了平反,更好在他的儿子岳霖被贡祖文保护了下来,并且等到了父亲平反的那一天。
如今早就没有了什么“不许通婚”的规矩,但是岳飞与贡祖文之间的深情厚谊,贡祖文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代代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