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抓老虎,这个画面是不是特别亲切熟悉?在回忆小一休的聪明伶俐时,大家有没有对这个总是给小一休出难题的将军有所微词?
不过这个将军的历史原型可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室町幕府的三代将军、人称“日本国王源道义”的足利义满。
他10岁就任征夷大将军,结束了日本南北朝分裂的局面,统一了整个日本。是室町时代的开创者,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军事上对日本都做出极大贡献。正是他强力推进明朝和日本的勘合贸易。
那么,什么是勘合贸易?
明代的勘合是官府执行公务、公文行移的一种证明文件。
用于海贸的勘合就是明朝政府颁发给藩属国的文件,这样在朝贡时贡使就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民间的私人海船做出区分。
明初时期,要知道咱们大明当时厚往薄来,就是说人家来朝贡带点东西意思意思,但是咱们会回赠丰厚的物资。
朝贡贸易的利润巨大,不少番商就假冒贡使前往大明,为了避免藩属国密集的派遣贡使前往大明骗钱,以及防止私人番商冒充贡使,明太祖在洪武十六年(1383年),朝廷开始给暹罗、占城、爪哇等国颁赐贸易许可证———勘合文簿,这便是“勘合”制度的由来。
不过当时没有日本,到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后,才与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建立了朝贡关系和贸易关系。以勘合为凭,
并指定
宁波为日本遣明使的唯一登陆地。
勘合贸易无疑对于日本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在中日双方交往的过程中,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明朝的赏赐除了各种物品,还有数以万计的铜钱,客观上促进了日本货币的流通。
当时最常用的永乐通宝大量进入日本,永乐通宝铸造精湛,相比日本当时自己私造铸币的质量要好太多,深受各个阶层欢迎。
而永乐通宝实际上是朱棣即位后,出于外交需要,主要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而铸造。基本就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都十分深远,确确实实是600年前的国际硬通货。
接着,后来号称“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把永乐通宝画在军旗上,织田家武士的盔甲和背旗也画着永乐通宝,一派所向披靡的气势,因此在日本历史剧上,经常会看到永乐通宝的影子,这也是一种信仰吧,总之呢永乐通宝在历经百年之后仍在日本长盛不衰。
对于我们现在依然也是如此,“永乐通宝”铸工精美,寓意吉祥,经典大气,历来是收藏圈极为受欢迎的钱币品种。这对于我们后人去了解明朝那些事,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
图源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