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宋为了报靖康之耻有多狠?联合蒙古大军将百万金人弄到只剩10万
创始人
2025-09-02 02:02:44
0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靖康之耻无疑是南宋人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掳,皇室、官员及大量百姓被押往北方,遭受了无尽的屈辱与折磨。这场灾难不仅使北宋覆灭,更让南宋在建立之初便背负着沉重的国仇家恨。历经百余年,南宋始终未曾忘记这份耻辱,终于在蒙古崛起之际,抓住机会,联合蒙古大军展开了一场复仇之战,将曾经不可一世的百万金人打到只剩十万。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其实早在南宋初期,就有人注意到蒙古这支力量的存在,并试图利用蒙古与金国的矛盾为对金外交服务。著名文学家洪皓在建炎三年(1129 年)出使金国时被扣留,在羁押期间,他了解到很多关于金国的情况,并设法托人将书信送到宋廷。绍兴十二年(1142 年),洪皓在书信中提到了金国 “彼方困于蒙兀(蒙古)” ,可惜当时宋廷已与金国签订了 “绍兴和议”,无意北伐收复故土,此事便被搁置。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海陵王完颜亮撕毁 “绍兴和议” 发动 “正隆南伐”,为减轻军事压力,刘锜、吴璘传檄蒙古、契丹诸部共同攻金。然而,那时蒙古诸部尚未统一,难以成为可凭借的力量,再加上金国、西夏的阻隔,南宋未能与蒙古取得直接联系。

到了 12 世纪末,蒙古诸部逐步统一,对金的威胁日益严重。部分南宋官员开始担忧,庆元二年(1196 年),时任左相的余端礼向宋宁宗指出:“万一鞑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虏酋逃遁,逼近边界;或恐中原有豪杰。” 宋宁宗表示认可,并命余端礼私书密谕沿边诸军加强戒备。次年,卫泾出使金国归来后,也表达了进一步的担忧:“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 可见,此时南宋已意识到蒙古可能是未来的劲敌。

13 世纪初,蒙古诸部完成统一,与金国分庭抗礼。南宋的韩侂胄为缓解内部矛盾发动开禧北伐,蒙古成为主战派重视的力量,可牵制金军兵力。但随着北伐失败以及 “嘉定和议” 的签署,南宋再次终止联系蒙古的尝试。

在宋朝历史上,借助军事同盟消灭敌国,结果盟国变为更强大敌人的事并非首次,北宋末年与女真结盟灭辽便是典型。宋与蒙古原本并无实质性交往,然而金国犯下一连串错误,最终使蒙古坐大,成为新兴主导力量。面对蒙古汹汹南下,世仇金朝依然故我,南宋朝廷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扶持金朝,作为对抗蒙古的屏蔽;另一派认为应趁机灭亡金朝,振奋精神,再图抵抗蒙古南下。

大臣乔行简认为,“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 。他觉得在蒙古兴起的形势下,金已由仇敌转为缓冲国,只要金能抵御蒙古,南宋继续输纳岁币也未尝不可,否则蒙古灭金后与宋为邻,对宋不利。

但乔行简的主张在宋金世仇可报的情况下,难以获得赞同。名臣真德秀等人主张 “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应该乘金朝遭遇蒙古进攻之机,停止向金人输纳岁币,并出兵北上收复失地,以报君父之仇” 。他们认为以金人为屏蔽靠不住,宋朝应尽快强大起来,改变在金朝面前的卑弱地位,以应付蒙古的进攻。

尽管南宋朝廷意见不一,可都认识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为盟友,甚至比金朝更为凶恶。然而,由于金兵南下,掳走徽钦二帝,皇室被洗劫一空,宋人对金人恨之入骨。宋朝虽积贫积弱,但收复失地、报世仇的呼声从未停止。南宋朝廷认为,皇室被掳、财富被劫、土地被占,赵构南逃才保留赵宋血脉,偏安东南一隅。如今眼看灭金目的即将实现,却还要继续屈辱地供给岁币,大多数人难以接受乔行简过于冷静的看法,真德秀一鼓作气雪百年之耻的观点则得到众人赞同,“太学诸生黄自然、黄洪、周大同、家演、徐士龙等,同伏丽正门,请斩(乔)行简以谢天下” 。为报靖康之耻,南宋最终选择不与金朝结盟。

战争开始后,金朝灭亡指日可待,即便主张灭金报世仇的真德秀,对于如何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也提出应谨慎对待,“今之女真,即昔之亡辽,而今之鞑靼,即向之女真” ,认为联蒙灭金可能重蹈当年联金灭辽的覆辙。在南宋朝廷内部,“灭金” 声音虽响,但 “联蒙” 策略起初并未占上风。最终促使南宋和蒙古走到一起,南北夹击使金朝走向灭亡的,主要是金朝错估形势。金国得知南宋要断绝岁币输纳后大为不满,盲目南下争夺地盘,将可能的盟友推到了敌人一边。1217 年,金国为解决国内危机,惩罚南宋拒交岁币的行为,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

嘉定元年(1208 年)金章宗死后,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金国开始走下坡路。嘉定四年(1211 年),金军主力盲目出击寻找蒙军主力决战,结果在野狐岭、会河堡两次会战中败北,主力野战部队损失惨重,两河地区兵力空虚,局势危急。

为避蒙军锋芒,嘉定七年(1214 年)七月,金国举朝南迁,将两河、山东地区拱手让给蒙古。其实当时蒙古攻城能力不强,金国若把剩余兵力重点布防在重要城市,本可防止蒙古深入抄略,稳固防守。但放弃之后,不仅北逃后路被切断,还丢失数百里战略回旋空间,不利于自身生存。

南迁之后,金国大量增兵固守关河(潼关 — 黄河)防线,蒙军一时束手无策。嘉定十年(1217 年),成吉思汗不得不留下木华黎经略汉地,自己率领主力西征掠夺财富。

然而,轻易放弃两河、山东的严重后果开始显现,仅凭河南一地产出的粮食,根本无法供养 30 万军队,金国陷入严重缺粮境地。此时,金国主战派想到 “取偿于宋”,盲目自信地认为 “吾国兵较北诚不如,较南则制之有余力”,却忽视了金国已今非昔比,难以与宋抗衡的事实。

相对而言,主和派官员则清醒得多。嘉定十年(1217 年)金廷议论南伐之事时,右司谏许古指出宋人 “且知北兵方强,将视我为屏蔽,虽时跳梁,计必不敢深入”,金国应全力对付蒙古。对宋开战后,升任平章政事的他也上书劝止攻宋,以免金国徒耗实力、腹背受敌。

但金宣宗完颜珣与丞相术虎高琪等人一心主战,打压主和派官员。最终,金国以 “岁币不至” 为理由发动南侵,二十多万军队在两淮、京湖、四川三个方向对南宋发动攻击。可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早在嘉定八年(1215 年),金国就派王世安潜入淮南进行颠覆活动,意图谋取楚州,那时就已有南侵企图,即便南宋恢复岁币,他们也会找其他理由开战。《金史・食货志》明确记载,金国南侵是因为 “贪其淮南之储”。

南宋方面也有难处,金国南迁后,有史弥远、乔行简等人支持恢复中断数年的岁币,“宜姑与币,使得拒鞑”,但遭到群臣反对,认为这是 “召侮之端,致寇之本”,太学生甚至痛斥这是卖国行为,要求处斩乔行简等人,史弥远也无奈。若金国能象征性减免部分岁币,史弥远或许能强行通过廷议,可金国没给机会,其南侵更是打破了宋廷以金为屏障的幻想,相关争论停止。此时,南宋为了自身存亡,抛弃了闭守观望的对北政策,不仅坚决抗击金军南下,还公开招纳有实力的山东忠义军,与西夏会师夹击秦州、巩州,并与蒙古交往以减轻金军压力。

金天兴二年(1233 年),蒙军占领汴京,金哀宗逃至归德,后转至蔡州(今河南汝南)。自汴京被围,蒙古多次派使者至南宋,约以联合灭金。南宋最终决定联蒙灭金,双方达成协议,蒙古应允灭金后将河南归还南宋。八月,蒙军由塔察儿率领,宋军由孟珙率领,联军攻金。九月,蒙军进至蔡州城下。十一月,南宋孟珙、江海领兵万人至蔡州,并运粮三十万石助蒙攻蔡。宋、蒙会师后,协力围困蔡州,以防金军突围,宋军主攻南面,蒙军围攻东、西、北三面。

天兴三年(1234 年)正月,宋蒙两军分别自南门和西门攻入蔡州城。金哀宗传位给东面元帅完颜承麟后自缢死,承麟也被乱军杀死,金亡。在这场战争中,蒙古军队战斗力惊人,手段残酷,不仅屠杀大量金国士兵,还对平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和掠夺。据记载,曾经人口众多的金国,在灭亡后,百万金人仅剩十万左右,曾经强盛一时的女真族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南宋虽报了靖康之耻,可这场胜利并未给南宋带来长久的和平与安稳。蒙古在灭亡金政权之后,并未停止南下的步伐,而是将目标对准了南宋。南宋政府虽一直在根据时局变化调整对蒙对金策略,“联蒙灭金” 决议的出台也是几经波折,最终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无奈走上这条路。从过程来看,南宋并非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却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段历史充满了残酷与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历史背景下,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如今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更应珍惜和平,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希望大家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愿您万事顺遂,财运亨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诸葛亮为国操劳至死发生在他六出祁山的时候,当时和他对垒的是魏国司马懿,他的一生之敌。 1、休养生息3...
“大禹治水”事件将火药发明时间... “息壤”为“硝石”文献考 宋 翔(翔子史前推理师) 一、引言 《山海经》自古便以其奇幻的神话传说与...
原创 壬... 1952年,野心膨胀的丰臣秀吉率兵攻入朝鲜,以武统整个日本的精锐部队,对战 “人不知兵二百余年” 的...
原创 吉... 湘、淮两军首领曾国藩、李鸿章麾下可谓悍将如云,如曾旗下之鲍超、多隆阿等;李鸿章旗下之程学启、刘铭传等...
原创 3... 在我国刚建国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还是处于战争后的国家,整个国家都是百废待兴,都是处于初期的发展中。而...
红色艺术进课堂,长征电影研究专... 在长征胜利90周年之际,2025年4月24日,作家、编剧、长征电影研究学者巴陇锋受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
原创 可... 一休抓老虎,这个画面是不是特别亲切熟悉?在回忆小一休的聪明伶俐时,大家有没有对这个总是给小一休出难题...
元朝为什么到了末期为何才修宋、... 在中国古代,新朝为前朝修史是确立自身正统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元朝却在灭宋近70年后,直到其统治末期(...
天津图书馆走进东丽区美达菲学校...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天津图书馆走进东丽区美达菲学校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意义非凡的思政课—解锁运河文化与历...
春秋陶瓷取得环保釉下斑窑变釉陶... 金融界2025年8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省春秋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