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谁?考古显示:躲的远非洪水
创始人
2025-09-02 01:32:41
0

通常来说,选都城是件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稳定,要不是碰到特别大的事情,是不会随便换地方的。

但商朝偏偏不走寻常路,总共迁都达到了13次之多。

要说最让人觉得奇怪的事儿,就是建国后他们竟然五次搬家换都城。这么强大的中原王朝,竟然把都城选在了偏远的安阳。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他们老是换地方建都,背后是不是有啥不为人知的秘密啊?

中原地区天气暖和潮湿,土地很肥,水也多,特别适合种庄稼和住很多人。不过,这里也有个大问题,就是经常发大水。

按照水灾理论的说法,商朝的人们是因为遇到了大洪水,才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迁徙。

不过,如果仔细瞅瞅这5次迁都的时间间隔,大多是几十年,有的甚至快一百年了,这和黄河实际发大水的周期不太对得上。

但殷墟就在黄河边上,很容易被水灾影响到。而且,从历史和考古资料来看,殷墟那一带确实也发生过水灾。

但商王朝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搬家。所以说,水灾并不是商朝选择迁都的主要原因。

除了说是因为水灾,还有种看法是商朝老是搬家是因为王位争夺得太厉害。这个观点是史学家司马迁提出来的,不过它也有一些讲不通的地方。

王子王孙们争着抢王位,让商朝一会儿衰败一会儿复兴,来来回回好几次,这就是大家说的“九世之乱”。

但其实,“九世之乱”的说法和商朝真实的王位继承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那时候,这种制度挺常见的,也有它的一定的道理。不过根据记载,每次王位传承都很顺利,没有出现权力交接中断或者两个势力争夺王位的状况。

商朝为啥会搬家呢?考古的新发现终于给我们解开了这个历史谜团。

这说明在早商时期,打仗这类事情不太多。

青铜做的武器主要就是剑、戈、戟、钺这些打架用的冷兵器,但数量并不多。相反,像鼎、簋、盉这样的青铜礼器却有很多,它们主要是用在宗教祭祀上的。

到了中期,河亶甲把都城搬到了相,之后商朝就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他们攻打了班方等地方,国家的力量也一点点地变强大了。

在这个时期的都城遗址里,武器的数量也变多了。

这说明军队人数在一点点增多,军事方面的安排也越来越周全。

到了中期,商朝的国力变得越来越强,于是它开始经常对外打仗,想要获取更多的财富和土地。

在商朝所有古城遗址里,殷墟挖出的兵器是最多的。根据统计,殷墟里的兵器占了所有青铜器的八成,这跟前商时期的情况大不一样。

殷墟挖出了好多矛、戟、铲、钺这些打仗用的家伙,还有马和相关的装备,更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铁兵器。这说明殷商那时候武力特别强,经常大规模出去打仗。

并且,殷墟那块地方武器特别多,还发现了很多不同种族的人。里面有从很远地方来的高加索白人,也有亚洲的黄种人,就连太平洋那边的黑种人都有。

这表示,在殷墟时期,商朝的领土在一点点变大,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都来到了都城。

可以肯定地说,商朝靠着一次次的打仗胜利,把自己的地盘扩大了不少,殷墟的强大就是这么来的。

考古结果显示,到了殷墟时代晚期,商朝打仗主要还是冲着东边的东夷和淮夷这些地方去。

这么说来,选择殷墟这个地方,其实也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好挡住东边的敌人。

因此,商朝不断更换都城的过程,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体现,很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和了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诸葛亮为国操劳至死发生在他六出祁山的时候,当时和他对垒的是魏国司马懿,他的一生之敌。 1、休养生息3...
“大禹治水”事件将火药发明时间... “息壤”为“硝石”文献考 宋 翔(翔子史前推理师) 一、引言 《山海经》自古便以其奇幻的神话传说与...
原创 壬... 1952年,野心膨胀的丰臣秀吉率兵攻入朝鲜,以武统整个日本的精锐部队,对战 “人不知兵二百余年” 的...
原创 吉... 湘、淮两军首领曾国藩、李鸿章麾下可谓悍将如云,如曾旗下之鲍超、多隆阿等;李鸿章旗下之程学启、刘铭传等...
原创 3... 在我国刚建国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还是处于战争后的国家,整个国家都是百废待兴,都是处于初期的发展中。而...
红色艺术进课堂,长征电影研究专... 在长征胜利90周年之际,2025年4月24日,作家、编剧、长征电影研究学者巴陇锋受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
原创 可... 一休抓老虎,这个画面是不是特别亲切熟悉?在回忆小一休的聪明伶俐时,大家有没有对这个总是给小一休出难题...
元朝为什么到了末期为何才修宋、... 在中国古代,新朝为前朝修史是确立自身正统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元朝却在灭宋近70年后,直到其统治末期(...
天津图书馆走进东丽区美达菲学校...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天津图书馆走进东丽区美达菲学校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意义非凡的思政课—解锁运河文化与历...
春秋陶瓷取得环保釉下斑窑变釉陶... 金融界2025年8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省春秋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