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之子,同父同母的两兄弟,一个富贵无边,一个塞思黑!
创始人
2025-09-02 00:03:08
0

康熙之子,同父同母的五阿哥胤祺和九阿哥胤禟,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

康熙的儿子们众多,其中不少同父同母的,比如五阿哥胤祺和九阿哥胤禟都是由康熙最宠爱的宜妃所生,但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五阿哥胤祺一辈子荣华富贵,安享太平;而九阿哥胤禟早年风光无限、晚景凄凉。

这两位同父同母的兄弟,为何一个高官厚禄,一个被封塞思黑?

我们主要从

成长环境

个人能力

政治站位

三个方面来进行解读。

成长环境——奶奶带的和妈妈带的,两种不同性格的养成

五阿哥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母亲宜妃深受皇帝宠爱。宜妃郭络罗氏生他的时候位份较低,没有资格扶养皇子,所以胤祺由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康熙的嫡母、胤祺的奶奶抚养长大的。博尔济吉特氏是太皇太后孝庄的侄孙女,政治背景很强大。

可以说,胤祺被奶奶抱去养,他就已经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他是奶奶亲自带大的孩子,奶奶当然特别疼他,只希望他吃好喝好玩好,毋庸置疑,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太后最宠爱的孙子就是胤祺了。

同样,由于胤祺被奶奶带大,从小就是千娇百宠的,康熙碍于他的嫡母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面子,也不太敢管教这个儿子。因此,可以说,胤祺虽然生在皇宫这样一个充满了争斗的地方,他本人却是可以无忧无虑的长大的。而且他本人还是颇受宠爱的,康熙早年册封皇子,没有一次拉下了胤祺。

这种宽松的、优越的生存环境,再加上奶奶的宠爱,胤祺从小就不争不抢,乐善好施,是个老好人。

而他的同父同母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就没这么幸运了。

胤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比胤祺小了四岁,他是由他的母亲宜妃带大的。他的妈妈宜妃尚且需要在后宫争斗夺宠才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胤禟从小耳濡目染,当然就形成了爱争爱抢的性格。

而且,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要更为严厉,再加上康熙也希望儿子们能够智勇双全好辅佐下一任皇帝,因此,

九阿哥胤禟的文治武功就学的相当出色了。他本人也养成了嗜好读书、善交朋友的性格。

个人能力——一个资质平庸,一个能力出众

五阿哥胤祺的能力相当平庸,在他奶奶的宠爱,他连汉语都不太会说,只会讲满语。而且他个人也不太上进,爸爸康熙也不敢管。所以,当他被康熙抽查汉文的时候,他都答不上来,总体资质比较平庸。

九阿哥胤禟能力才华出众,比较聪明。在他大病初愈,被康熙叫去打猎时,他首次出猎,就用短箭猎获了两头鹿,得到康熙帝的赞许。康熙帝第四次南巡,在无锡游览秦家花园时,与宋代词人秦观的后人、四十六岁的待举儒生秦道然相遇,将秦道然指派给胤禟做师傅。所以说,胤禟应该是满汉文化教育学的比较好的。

政治站位——一个不参与,一个打破头

五阿哥胤祺资质平庸,没有政治野心,所以在九子夺嫡中表现的比较佛系,没有搅入兄弟间的争斗当中。

而九阿哥胤禟就不一样了,左右逢源,收买人心,本想自己争一争太子之位,奈何实在没戏,就开始对其他阿哥进行政治投资。先是对八阿哥进行了政治投资,八阿哥失败后,又转而对十四阿哥出钱出力,进行政治投资。

可以说,九阿哥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始终站在雍正的对立面。而且,在雍正即位后,胤禟以及他的母亲宜妃还是多有不满,对雍正很不恭敬。最终,雍正忍无可忍,就对九阿哥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打击,并称他为塞思黑。

所以啊,同父同母的两兄弟,一个虽然愚笨不求上进,却得以加官进爵,做一个太平王爷;一个聪明过头机关算尽,却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身陷囹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在清朝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中,有多少人能在权势的暗流中屹立不倒?又有多少人能在生死的刀锋下依然昂首挺胸...
原创 萧... 很多人都知道萧何是韩信的伯乐。但事实上真正第一个赏识韩信,并且发掘了韩信这个人才的人是夏侯婴。当年韩...
原创 飞... 3.古罗马:天空中的飞船 据称是生于公元4世纪的罗马作家奥勃斯昆土,利用李维和当时的其他资料,编成了...
原创 作... 战国时期有一魏国军队以其强劲的军事实力令人们谈之色变,这支军队名为魏武卒,是战国四大强兵之一。魏武卒...
原创 他... 他是毛主席的专职厨师,也是毛主席最喜爱的厨师,自1954年开始到1976年,他为毛主席做了22年的饭...
原创 如...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充当世界警察的身份,经常打着...
原创 丞... 宰相与丞相:权力交织的历史镜像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老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多数人...
原创 玄... 公元645年2月,历经17年西行取经的玄奘最终顺利回到了东土大唐(长安),这个时候可以说是玄奘一生最...
原创 他... 对于处在抗战当中的中国人民来说,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怎样才能挽救我们的祖国,对于救国这...
原创 东... 在晚清风雨飘摇的历史长河中,“东南互保”无疑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打破了传统中央与地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