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习惯于尊关羽为“关公”、“关帝”,不过,在关羽的心目当中最在意的还是“汉寿亭侯”。当然,“汉寿亭侯”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高官,而是一个代表身份地位的爵位。
一、汉寿亭侯的地位
爵位,古今中外都是个稀罕东西,一般来说都是皇族、贵族所独有,普通人想要得到,还真不那么容易,依稀记得前些年曼联足球俱乐部的主帅老弗格林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也是一个不小的盛况。
在中国古代,最早兴起的爵位是公、侯、伯、子、南,不过,这主要流行于西周时期,我们所熟知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他们最初头上也都是挂个这种爵位的,只不过因为他们发迹了,开始学会自己给自己”封爵“了。后来,”商鞅变法“搞了个新玩意出来——二十军功爵制,就是告诉普通老百姓说,出身不重要了,你只要努力,立了大功,一样可以封爵,这就属于是将”爵位“福利洒满人世间了。在这二十军功爵里,排在第一位的叫做彻侯,后来因为要避讳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所以把这个彻字改成了列,成为了西汉时期最为流行的”列侯“。
在西汉最开始的时候,想被封个列侯,也跟秦朝时差不多,要靠军功,当然也有少数,像萧何、张良、陈平这样的,靠政绩和出谋划策得来的。后来,天下稳定了,因军功被封列侯的就少了,所以除了汉武帝对匈奴作战那段时间,受封列侯最多的反而是每一朝的丞相了(当然,皇族子弟推恩更多,就不细说了)。
到了东汉时期,列侯又被细化了,开始有了县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显然,其对应的就是县、乡、亭,这三级当时东汉的区划。关羽这个”汉寿亭侯“,从名字上我们也看得出来,是亭侯当中的一个。
二、汉寿亭侯的福利
爵位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福利“的象征,它意味着大把的封地,要不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也不能最后架空了周王室。对于西汉的列侯来说,封地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收益。像汉初的一些大侯,后来发展发展都有三四万户之多了,即便是小的列侯,也能分封到几百户,这些户百姓上交的税费也足够这些列侯挥霍了,所以这时候封邑也被叫成是食邑。
此外,汉朝这个侯爵还有个福利,就是可以抵死罪,意思就是说只要你不是犯那些叛国一类的重罪,即使你犯了死罪,也不会判死刑,只是被取消爵位而已,这就相当于有两条命了。
那么,关羽这个汉寿亭侯有上面这些福利吗?
很不幸,并没有。
汉寿亭侯不过是一个虚封的爵位而已。
三、为什么说汉寿亭侯只是虚封呢?
先看来关羽的汉寿亭侯怎么来的:
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逃到了袁绍那里,而关羽则被曹操生擒活捉投降了,成为了曹操手下的偏将军。后来,关羽受曹操之命攻打颜良,于万军之中刺死了颜良,所以,曹操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在关羽受封汉寿亭侯之前的五年,刘备也被封了一个宜城亭侯。我们仔细看一下他们两个受封的地方,汉寿、宜城在当时都是归属于刘表的荆州的,完全跟曹操不搭边。曹操将这两个人家的地方分封给他们,也就是说,曹操利用汉献帝的名义,把对手的地盘做了人情,这也算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之一了。
四、虚封的亭侯为什么关羽那么珍惜呢?
虽然说关羽的这个亭侯是虚封的,而且主要还是曹操的关系,但是它毕竟是汉朝皇帝直封的,这份荣光还是非常难得的。
如果单从爵位上来讲,刘备的宜城亭侯可是跟关羽的汉寿亭侯平级的。刘备和关羽当时不管如何抗曹,但归根到底还是以汉臣自居的,所以,汉献帝封的亭侯自然也就是关羽最为珍惜的了,这与刘备封关羽的官职高低也并不矛盾。
后来,随着曹丕篡汉,刘备自称为帝,他也拥有了分封侯爵的权力,张飞就在当时受封为西乡侯。只可惜,关羽这时已经死了,没有机会再获分封了。
所以,关羽生前唯一的爵位也就只有汉寿亭侯这一个了。
鲜花说
关羽对汉寿亭侯的重视,其根源还在于两汉时期侯爵地位的崇高。从秦末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时间虽然过去了差不多四百年,但对于非皇族子弟来说,侯爵还是非常能够激发起奋斗欲和自豪感的。
假如关羽真的知道,后世那些多皇帝将其尊为”公“、”王“、”帝“,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对”汉寿亭侯“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