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1420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事实是,金国人只有把宋徽宗,乃至赵构的好哥哥宋钦宗等血亲们都放回来,宋高宗赵构,才能过上高枕无忧的好日子。在真实的历史上,赵构非但没像某些野史里那样“担忧宋徽宗宋钦宗回来”,恰恰相反,他最日思夜盼的,就是他们能回来。
第一个原因:沦为俘虏的宋徽宗宋钦宗爷俩,倘若回到南宋来,对赵构的皇位,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
因为与乱世里那些被草草拥立的傀儡帝王不同,靖康之变后的赵构,是在应天府正式登基称帝的,属于符合皇室传承法统的正式皇帝,且追随他的文臣武将,大多是他一手提拔的嫡系。他的皇帝身份名正言顺,相反失国的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呢?随着北宋的灭亡,他们的帝王身份也早已“过期”,想凭着个皇帝名号就回来抢皇位?以当时南宋的情况,可以说严重不现实。
当然,也有很多“专家”们,拿出明代“夺门之变”的例子说事,但且不论后来明朝与当时南宋的情况大不同,关键是南宋君臣们也不是预言家,不会预言到明代的那场活剧,他们能看到的前车之鉴,是太上皇唐高祖被唐太宗“养”得好好的,太上皇唐玄宗也被唐肃宗“养”的好好的。宋徽宗宋钦宗爷俩真能回来,如果能老老实实做人,待遇也是差不离。不老实?基本就是自作死了。
而且,放在当时宋金战争背景下,一旦宋徽宗宋钦宗们能够归国,对于南宋来说,显然就是个重要的外交胜利,更是能给宋高宗巩固皇权的光彩事。所以自从宋高宗登基后,“迎二圣”的口号就喊得十分响,待到宋徽宗病故在金国后,“迎二圣”就变成了“迎天眷”,活着的宋钦宗,什么“圣”也不是,就是个“天眷”:皇帝名分没有了,只是皇帝的家眷而以。
所以说,如果有哪位专家宣称:宋高宗年间的文臣武将,会因为高喊“迎回宋高宗宋钦宗”而被宋高宗害死,那就属于历史知识严重不合格——呼喊他们快回来,才是当时的政治正确。
第二个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宋徽宗宋钦宗被扣在金国,特别是宋钦宗被扣在金国,才是对宋高宗赵构的皇位,乃至对南宋国祚的巨大威胁。
这事儿,与南宋打了一辈子仗的金朝悍将完颜宗弼,在其遗嘱里就说的十分露骨:如尚悖心,可辅天水郡王(宋钦宗),并力破敌——倘若宋金再开战,咱们打不过南宋也不怕,就扶持宋钦宗做傀儡,让他们哥俩自相残杀。所以,哪怕后来宋徽宗已死,宋钦宗一天不回来,宋高宗赵构心里,就是一块大心病。
因此,在真实的宋金议和过程里,从绍兴七年到绍兴十一年,饶是宋高宗什么软话都说了,就是一条不松口:
我爹的棺材还有大活人我哥(宋钦宗),必须给我送回来。
以《建炎以来系要录》记载,特别是绍兴十一年赵构乘胜求和时,他还在南宋议和使臣何铸(后来拒绝陷害岳飞的那位)面前声泪俱下,嘱咐何大人一定要转告金国,只要把我哥(宋钦宗)要回来,那“此恩当子孙千万年不忘也”。
也为了这重要嘱托,后来怒怼秦桧的何铸,当时出使金国,那真是“力加祈请,伏地者再”。也就是作揖跪拜好话说尽,忍辱负重到“不能言”,
总算要回了宋徽宗棺材和韦太后。但宋钦宗呢?依然被人家死死扣着不放。
某位“专家”讲座里,那宋高宗只字不提要宋钦宗的冷血时刻,还有宋钦宗追着宋使马车奔跑,却被南宋拒之门外的悲情场景,只有小说里才有。
不过在绍兴十一年左右,宋金双方的强弱已经易位,以金兀术的叹息说,此时的南宋“军势雄锐”“复故土如反掌”,反而是金朝不能再打下去了。既然打不下去,宋钦宗这张“底牌”,短期也派不上用场。急于求和的宋高宗也就不再坚持,由着宋钦宗终老北国了。只可叹,岳飞韩世忠们浴血杀敌的战功,就这样因宋高宗赵构的私心,变成求和称臣的筹码。
参考资料:《宋史》、《建炎以来系要录》、《金佗稡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