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火器,在当时,说领先西方世界100年,那绝对是吹牛,但是明朝火器总体水平跟世界同步,甚至领先于世界,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说明朝的火器跟世界同步,并领先于世界?这个主要是因为明朝的对外战争和明政府的开明态度。在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明朝中期虽然对外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明政府和西方国家还有政治上的交流,加上葡萄牙海盗和倭国海盗的不断入侵,和后来满清的崛起,促使很多先进的火器技术传入了中国。这些传入中国的西方火器,又被当时中国的能工巧匠进行了改进,也就成了西方先进火器的加强版。加强版,当然是领先于他们了。
葡萄牙人最早于16世纪初,滋扰过广东沿海。明朝将领汪宏和柯荣率大明水师,成功驱逐了西拔牙海盗,并缴获了葡萄牙人持有的佛朗机炮、火绳枪等火器,还得到了西方制造火药的方法。到了戚继光时期,明军又缴获了大量的先进火绳枪和铁炮,戚继光也对火器开始重视。明朝政府在16世纪末,还得到了由土耳其使者进贡的火绳枪。明朝的工匠迅速改良了这些武器,结合葡萄牙人、倭国人和土耳其的火器技术,将中国的火绳枪鸟嘴铳升级为了鲁密铳;制成了五管连发的火绳枪,即迅雷铳;类似现代机枪的连子铳;三管轻便火绳枪翼虎铳等。
明朝政府的统治者相对是很开明的,我们自己研发不出来的火器就直接引进。当时的明政府从葡萄牙聘请火炮制造的技术人员,帮助制造火炮,甚至直接购买引进了红夷大炮等先进火器。到了17世纪初,明朝也有了燧发枪,并且大量装备明军火器部队神机营。而葡萄牙人又进献了直线线膛的原始来复枪。明朝自己还研制了各类喷火器、地雷、水雷等等多种类型的火器。由此可见,明朝时,虽然很多先进火器都不是我们自己首先研发出来的,但是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随时可以和世界同步,经过自己的改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的火器装备,真正落后于世界,是在19世纪,当时的中国,在清朝统治下进行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此时的西方出现了后镗曲线膛枪,即新式来复枪,用金属弹壳取代了纸质弹壳,并且很快研发出了现代枪支的闭锁机构和供弹机构,此时的枪支,发展成为了真正的杀戮工具。
再看看当时的满清政府在做什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出了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火器,跟西方列强对抗,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大清朝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