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纣王被世人误解三千年,郭沫若先生写了一首诗还他一个清白
创始人
2025-09-01 00:34:24
0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朝代,大约创始于公元前1600年,于公元前1046年前后被周朝所灭,共传承十七世三十余王,存在了500多年。商朝的历代帝王虽然人数众多,但民间百姓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商朝末代皇帝商纣王。

纣王,本名子受、辛,因此又被称为帝辛、殷辛。纣王于公元前1076年登基,统治时间长达三十年左右,是商朝的最后一代帝王。纣王之所以在民间知名度极高,实际是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纣王是其中的大反派的代表人物。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灭商之战为主题,在这部文学作品中,纣王被描绘成一个昏庸暴虐、贪色好酒、残害忠良、无恶不作的昏君。他宠信妲己,沉迷享乐,不理朝政,任用奸佞,使得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周武王顺天应时,在姜子牙等贤才辅佐下,最终推翻了纣王,灭掉商朝。商纣王也因此臭名昭著。

《封神演义》虽有着浓重的神话色彩,但其中对商纣王的描写,基本是以《史记》的相关记载为蓝本。比如《史记》就记载,纣王“好酒逸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厚赋税以实鹿占之钱”,“益收狗马厅物,充仞宫室”,说他偏听偏信妲己,沉迷于声色犬马,还向百姓征收重税。

《史记》还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伴相逐其间”,“纣乃重辟刑,有炮烙之法”,这也就是“酒池肉林”和“炮烙之刑”的由来,成为纣王最为人诟病的恶行。《史记》的影响力极大,导致三千年来商纣王成为众矢之的,饱受世人唾弃鄙视。

但是,很早以来,史学界就一直有一种不同的声音,为纣王鸣冤叫屈,抱打不平。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端木子贡,就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天下之恶皆归焉”。认为对纣王的历史评价有失公允,纣王根本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坏,而是存在人为抹黑过度的现象。

著名学者、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的文史大家。他在广泛深入查阅史料基础上,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纣王不仅无罪,而且有功。他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诗,歌颂赞美纣王,为纣王翻案。

原诗的全文很长,不能逐句收录,但其中的几句很能说明问题:“勿谓殷辛太暴虐,奴隶解放实前驱”,“中原文化殷创始,殷人鹊巢周鸩居”,“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认为纣王功绩和地位不次于周武王,应该解除他蒙受的不白之冤,应当为他恢复名誉。

郭沫若先生为何写诗为纣王鸣冤?原来,史料记载证实,《史记》和后世一些史书,对纣王描写有很多是以讹传讹,不尽不实。而成书年代早于《史记》的《诗经》《尚书》等,其中也有对纣王的很多描述,但也仅限于说他不按古礼祭祀祖先,排斥皇亲国戚,任用出身微贱的奴隶为官,频繁发动战争等,远远没有后世《史记》所记载的那么夸张恶劣,至于“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说法,更是缺乏原始史料记载,很可能出于司马迁的道听途说或者脑补。

用现代人眼光来看,纣王虽然有很多缺陷,但也有很多不容否认的历史功绩,比如他简省祭祀礼节,可以大幅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打破门第观念,摒弃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垄断统治权力的局面,大胆提拔奴隶平民为官。通过对外战争挫败东夷的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使得江南一带纳入版图,在农业经济方面都取得大发展。故此郭沫若先生才会盛赞纣王是奴隶解放的先驱者,为中原和南方的统一与发展做了历史贡献。被世人误解三千年的纣王,郭沫若一首诗终于还他一个清白。

纣王之所以落下恶名,除了他本身的一些错误缺陷,还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武王灭商之战后,为了迅速降服商朝民心,摧毁商纣王的威望,使用了很多手段对纣王的错误和缺陷进行肆意夸张,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纣王也就渐渐被丑化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无道昏君,形象被彻底葬送。

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在全面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用客观而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分析判断,才会得出正确结论,不能人云亦云,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这个道理。

参考史料:《史记》《尚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亮剑》中李云龙是大家最喜欢的人物,没有之一。 李云龙,出身农村,不像楚云飞那样是上过军校的精英,也...
原创 揭... 1957年拍的珍贵影像 这是我国唯一被拍成电影的考古发掘,记录了定陵被发掘的全过程。 定陵是明朝十三...
原创 为... 近代对我国造成最大的灾难和伤害的,相比较西方,东方的邻国日本那是更加恶劣。 这也是我国百年国耻的核心...
传承红色基因 砥砺强军征程——... 为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乌当区人武部组织全体人员赴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开展“重走长征路、奋进...
弦歌中华丨去西安听一场千年的“... 西安,在唐代叫长安,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一座东方音乐之都。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
陈晓峰:清初“文人共同体”的书... 摘要:清初以张潮《尺牍偶存》《尺牍友声》的刊印为标志,形成超越血缘师承和地理空间的“文人共同体”,其...
原创 鲁... 文/叶子 战国初年的时候,在楚国的鲁国工匠,公叔般,也就是后来有名的鲁班与墨家创始人墨子之间发生了一...
原创 成... 《成吉思汗的亲人群》 李晓伟 也速该,成吉思汗的父亲,蒙古乞颜部的首领,在成吉思汗9岁时,被塔塔儿...
原创 元... 正所谓:“以史为鉴,增长经验。”很多时候,从一些细枝末节之处,我们就能够理解和发现一些历史中的问题和...
陕西蒲城洞耳元代蒙古人古墓壁画 1998年春,陕西蒲城县洞耳村赵金粟在果园引水浇果树时,因渠水下漏而发现了一座元代至元六年所建的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