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三大战役结束后,全军正式开始统一编制,原华东野战军改为第三野战军,下设四个兵团,分别是第七、八、九、十兵团。引人注意的是四个兵团的司令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战将,按序列分别是: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要知道兵团是介于军和野战军之间,任命的兵团司令绝非等闲之辈。那么三野的这四大兵团司令又有哪些特点呢,谁更厉害呢?
资历都比较老:四个人评级时都是正兵团级,都是开国上将,都是三野上将方阵中能打仗的代表。
首先从早期参加革命经历看,应该说这四大兵团司令资历都比较老。王建安、宋时轮红军时期都曾任过军长。陈士榘曾代理过军长。叶飞则是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的创建人。
正是基于这种过硬的资历,四个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评级中,均被评为正兵团级,并且均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相对来讲,仅从解放战争时期看,陈士榘的资历更厉害一些。早在全军统一整编前,陈士榘即任过兵团司令,并且与著名的陈(赓)谢(富治)兵团一样,陈(士榘)唐(亮)兵团也曾独当一面、威名赫赫。值得一提的是,在陈谢兵团与陈唐兵团联合作战攻打洛阳时,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明确要求陈唐指挥陈谢。换句话说,大名鼎鼎的陈赓曾受陈士榘的指挥,足见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陈士榘的高度信任。
另外,陈士榘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在遂行独立作战或委托指挥时,多次指挥过其他几个人。包括“七月分兵”后的鲁南行动,洛阳战役和开封战役等。
打仗都比较强:叶飞以攻见长,宋时轮以防见长,王建安和陈士榘更善于攻坚,都是赫赫名将。
三野的这四大兵团司令都是久经战阵,善打硬仗的一代名将。从指挥作战的特点上看,各有特点、各有千秋。除陈士榘主要担任野战军参谋长外,叶飞、王建安、宋时轮曾分别担任过1、8、10纵队的司令。粟裕曾评价:这三个纵队都称得上是三野的主力纵队。
叶飞的第1纵队,以攻见长,以运动战见长,以善于穿插迂回见长。特别是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几个战役,包括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可以说是打得最好的纵队,曾受到陈毅、粟裕的高度肯定。甚至可以说,放眼那一时期解放军所有的纵队一级,称叶飞纵队是全军打得最好的纵队都不为过。
王建安的第8纵队,成长于鲁中地区,以善于攻坚、善于爆破为长。著名的洛阳战役、开封战役,都是攻坚作战,8纵都是作为主力纵队参加,打得非常出色。
宋时轮的第10纵队,则以防御见长。国民党军的那句“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慨叹,可以说是对宋时轮第10纵队最好的评价。某种程度上说,宋时轮的10纵是全军当中最善于打防御的纵队,也是打防御作战实践最多的纵队。著名的上蔡阻击战、桃林岗阻击战、徐东阻击战,宋时轮的10纵打得都非常铁血,为整个战役的全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至于陈士榘的指挥特点,帅克以为他在攻坚方面更擅长。他是我军为数不多的喜欢谈论炮、喜欢用炮的高级将领,对步炮协同作战有较高的战术素养。
不过,战争是人与人最高形式的博弈。百战百胜的将军是不存在的。几个人也都有过失利之仗。比如叶飞的金门之败,宋时轮的泗县之败,陈士榘和王建安在“七月分兵”外线出击时,打得极为被动,战损较大。但这些瑕不掩瑜,四大兵团司令以及他们的赫赫战功早已载入我军的光辉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