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国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是在军队内部却时常发生底层士卒变乱,在北宋一朝160多年的时间内,有北宋底层士卒主导的变乱层出不穷,难以根治。其中的原因也十分复杂,既有士卒本身的问题,也与国家军事制度等息息相关。底层士卒的变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军队战斗力以及国家秩序,对当时的国家以及社会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恶劣影响。为何会这样呢?
一、北宋一朝继承了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募兵制
众所周知,赵匡胤在建立北宋之后,在征兵制度方面继承了晚唐五代十国时期以来的募兵制,将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等种类,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北宋军队中沾染社会戾气的士卒不在少数。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不服中央王朝管制,由上及下,将帅士卒等皆蛮横骄纵。
等到五代十国之时,将帅士卒已经有能力决定一朝君主的兴废,士卒骄纵已是极致。而后周王朝鉴于此,立志改革军政,后周军队也因此战斗力倍增,将帅士卒骄惰的习性也有所好转。等到北宋建国之后,赵匡胤大力整顿军队弊政,将军队指挥权牢牢攥在君主手中,虽然是消除了军队将帅由上及下的叛乱,但是晚唐及五代十国时期以来士卒骄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依旧未能得到缓解,部分士卒依旧是蛮横骄纵。
公元964年,嘉州禁军校尉吕翰等人聚众作乱;969年冬天,护卫皇宫的部分卫士杜延进等人“谋作乱”。宋太祖赵匡胤逐渐意识到这些骄横士卒对于军队及其社会的危害,试图用严酷刑罚来约束军队士卒,遏制士卒蛮不守法的行为,但是所获甚微,前后并无多大变化。宋太祖登基之后,也曾使用严酷刑罚惩治那些骄纵蛮横的士卒,然而士卒骄横乃至变乱仍旧是时有发生,难以根治。宋真宗即位之后,骄兵变乱的情况还是不断出现,而宋仁宗乃至之后以至于北宋灭亡,士卒骄纵乃至当兵期间逃纵的事屡有发生、变乱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据史书记载,北宋中后期从地方州县乃至边关城防,相关底层士卒变乱、逃跑的记载不绝于书,总之伴随着北宋王朝的发展,基层士卒的变乱也愈发不可收拾,大小变乱频发,对北宋社会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二、募兵制征兵制度下北宋士卒自身存在的问题
北宋时期由于征兵制度的特殊性,士卒来源十分复杂,处于统治阶级的利益,从北宋初年开始,宋太祖赵匡胤就将一些无业游民纳入到军队当中,于是乎,军队士卒组成成分变得复杂,由此导致军队士卒素质良莠不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军队乃至社会风气,以至于军队之中时常有士卒变乱发生,危害社会和谐。
等到北宋晚期之时,这种情况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难以管制的程度。除此之外,北宋时期军队士卒的社会地位低至整个封建统治时期的最低点,军队士卒与社会贱籍人员相提并论,例如娼妓、奴婢等,军队士卒为他人所轻视,当兵成为一种卑贱的职业。据相关史料记载,在北宋募兵制度下,无业游民、乞丐、无赖乃至罪犯等都被招募进军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北宋时期士卒地位的低下。
三、北宋特殊的治国方针在军队之中的消极影响
北宋建立之后,从此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林立、战乱不止的局面,大体上完成了国家统一,社会逐步转向稳定。但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在北宋建立之初便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措施,宋太祖之时,就注意在朝堂之上重用文臣,地方上亦是如此,同时要求武臣也要学会识文断字,熟读四书五经。除此之外,更是不断削减武将权力,打压朝堂之上的武将气焰,一方面重用文臣,提高士大夫的官职及地位,培养社会重视文才的风气。
一方面,此种措施导致日后军中将领权力真空,军中决策难以施行,军中的有志之士也难以得到重视提拔,却给了一些谄媚之人机会,更为一些懦将弱士不作为、贪腐的机会。另一方面,北宋实行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进而延伸出许多以文驭武的措施,导致许多对于军事谋略不甚了解的文臣担任军中要职,到达前线作战,在重文抑武措施的影响之下,北宋逐渐产生了以文驭武的制衡措施,在全国上下都滋生出了一股重文轻武的不良风气。
国家统治者非但不反思,甚至将一些没有谋反能力的士大夫放在了军中将帅的位置上。据史料记载,宋太宗认为,能力再差的文臣也要好于武将,所以自从北宋建朝伊始,文臣逐渐被委以重任,乃至后来直接凌驾于武将之上。等到北宋一朝中期,一些文臣得以在边疆战事中直接统帅军队、指挥作战。但是很多文臣不谙军旅,亦或是怯懦,很难在军中树立威信,更何谈治军有方,大破敌军。同时朝廷如此做法,也间接地为基层士卒作乱提供了可能性。
四、北宋基层士卒变乱,对北宋王朝乃至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北宋基层士卒变乱严重削弱了国家军力国力,北宋朝廷为了追捕逃兵、镇压士卒变乱所耗费的人力财力都是难以估量的,完事之后还的犒赏三军,或者支付追捕逃兵的大量赏金,这些都是国家除了养兵之外的不必要的额外花销,加剧了北宋朝廷财政危机。
其次,逃兵流窜到黎民百姓之中,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变乱的士卒纪律性较差,严重惊扰了地方内政。从军中变乱而跑出来的士卒大多都携带武器,而这些武器一旦流落在民间,其祸患丝毫不亚于士卒变乱。
结语
综上所述,北宋时期基层士卒造成的变乱为历朝历代以来之最,次数频繁,但是规模通常较小,对当时的北宋王朝和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而造成这种形势的潜在原因很多,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做部分分析。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宋史》
《资治通鉴》
《苏轼文集》
上一篇:2025年公祭大禹陵典礼举行
下一篇:原创 孤独的皇帝,无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