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计划跟不上变化,而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也不是清朝太无能,而是计划太冒险。说白了,刘长佑的计划不可行!
包青天脸黑只是个传说,刘长佑脸黑却是真实的,他和老包一样都是个文人。他是一个耿直的人。他学历不如曾国藩,名气不如曾国藩,但曾国藩很佩服他,甚至达到了自愧不如的地步。曾国藩虽然是前辈,但他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而刘长佑一次就好,16岁都考上了秀才。
当初曾国藩本着大家都是老乡的情感,想要他个字帖方便批卷时针对性照顾,可脸一黑弄得曾国藩灰头土脸的,看看他一个贡生多牛。
考不上秀才的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后,刘长佑在好朋友江忠源的邀请下加入了楚军,江忠源战功显赫,也就三年就实现了从七品到二品的飞跃。
江忠源在浙江人周阿张(鲁迅)先生满月两周后,正是慈禧的上司小妹妹慈安下葬的日子,这一天,就是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十七日,64岁的云贵总督湖南人刘长佑上了一封奏折,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很快就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了。
这封奏折名为《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他出于对越南东京(北圻【qí]】,即云南北部)被法国侵略的担心,提出了最好的警惕法国的策略就是揍日本。他的理由很简单,并说几理由。
第一、日本虽然经历明治维新,处于上升期,但还是太小太弱。柿子还得找软的捏,日本很符合。
第二、日本吞并琉球群岛,遭到国际的反对,这就是名正言顺。
第三、剩下了就是事成了。刘长佑提出来三面日本的策略,北边由库页岛南下,中部从半岛进军,南边则从宁波、定海东进,打它的长崎。
刘长佑在为打日本出主意时,也为打法国出主意,他的对法战术也是三面围之。在刘长佑眼里,法国比日本厉害,打日本就是为了防止法国打越南后和日本勾结。
刘长佑极力推荐黑旗军刘永福,非常敬佩老将冯子材,后来与法国一战,打出了镇南关大捷。法国大败,连法国内阁都为此而倒台。可昏庸无能的清朝还是和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故而此战被称为法国不胜而胜,清朝不败而败。实在太令人心寒了。
清朝能打败比日本还强的法国,那么就不能打败明治维新还不到20年的日本吗?要知道那时候,清朝的洋务运动已经搞了20来年了,虽然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也创造同光中兴。就在之前,左宗棠打败了沙俄,逼死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
5年后,也就是1886年,发生了长崎事件,清朝为此还取得了巨大胜利。1886年的8月1日,北洋舰队在水师提督丁汝昌带领下,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舰。前往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厂检修保养。日本围观的民众,议论纷纷,惊恐不已,而北洋舰队的士兵,非常自豪。个别兵痞还上了岸,不仅寻欢作乐,而且还打架斗殴,日本警察制止此事,引起北洋舰队士兵的不满。北洋舰队和日本警察摩擦不断升级,最终造成了人员伤亡。清朝水兵方死5人,伤44人、5人失踪(一说10人死亡)。日本警察死5人,伤30人,还不包括多人受伤的长崎市民。
事后李鸿章非常生气,召来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表示要开战。总教习琅威理更是喊着:“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日本害怕了,妥协了,双方相互赔偿,但清朝占了便宜。这是清朝至鸦片战争以来,对外唯一一次占便宜的条约。清朝赔了日本15500元,但不包括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治费2700,元。日本赔了清朝52500元,这样日本就损失了39700元。日本朝野以此为奇耻大辱,把对付清朝提到了重中之重的高度。
这样看来,光绪皇帝的亲爸爸慈禧,要是采纳了刘长佑的计策,似乎消灭日本也不在话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琉球越南等是藩属国,和清朝当时的处境似乎不同更不要说是藩属国了。清朝要是想为琉球出头,70年代的事何须等到80年代。从半岛、宁波、镇海出兵,攻打长崎似乎说得过去。
但是要从松花江出发,借路于沙俄从库页岛向北海道进军的话,几乎没有可能。一是沙俄太坏,二是左宗棠刚收复新疆,沙俄有气。
即使沙俄也支持,清朝攻打日本也绝非难事。强大的元朝,威猛的洪武,雄心的康熙,要么不打日本,要么打了日本也无功而返。清朝如果采用刘长佑的策略,最终很可能是劳而无功。
更何况彼时的日本,本着一切向西方学习的原则,跟西方交好,历经图治。倘若清朝攻打日本,西方列强怕是支持日本的更多一些。慈禧和大臣大概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对刘长佑的征日策才会留中不发吧。毕竟可行性还是比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