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当年苏轼先生在《题西林壁》中的一句诗,也是被大家所广为流传的一句金句。这些诗词歌赋,虽然对于我们现代来说是一种不可企及的高峰,但是在宋王朝时期就变得稀松平常。因为在历史记载中,宋朝有太多的伟大的诗人写过太多的诗词歌赋,可以说那是一个诗词井喷的时代。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宋朝的文化背景,也有的人会提出一些反感的意见。因为这些写诗的人不是真正像李白这样没有官职的人,而是大部分在中央拥有不错官职的高级人士。无论是苏轼还是王安石等人,他们的诗词写得一个比一个好,官职一个比一个高。
那么问题来了,身为国家高级干部,为什么他们能够天天研究诗词歌赋呢?难道说繁杂的工作任务没有让他们忙起来吗?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假如我们在一个国家机构内工作,而且每天有很多的事情要忙,那么我们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天天去刷朋友圈吗?那肯定是不靠谱的。
所以,很多人对于宋代诗词歌赋的繁荣非常敬佩,但是对于官员们集体作诗的行为却表示不齿。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惑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下宋代官员与诗词背后的故事。
一、让人羡慕的宋朝官员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大家最开始的答案肯定是认为宋朝官员其实非常轻松,所以在工作之余可以写诗。在一般角度来看,宋朝的官员的确是让人羡慕,因为宋朝官员的待遇是最好的,据说一个七品官的收入就已经与古代的一位西方君主水平差不多。
除此以外,宋代官员还可以被政府免去,衣食住行,还有子孙后代的教育培训问题,可以说官员除了做官以外,其他的钱政府全都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宋朝官员待遇这么好,他们的工作时间是否也不多呢?
按照官方法律的记载,宋代官员其实真正法定规定的那些工作任务,其实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每位官员在古代都是拥有很大权力的人,因此只要不是清水衙门,每个人都要负责很多的任务。还记得吕思勉先生曾经记载过,古代的官员是,地方行政,司法,民政全部集合于一体的特殊人物,所以官员的任务还是蛮多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宋代官员待遇好,但是要做的事情与其他的官员其实相差无几,那么为什么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写诗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说到宋代的另一个制度。
二、官吏分离制度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过,宋朝是一个特别强调文人政治的国家,因为宋太祖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特别害怕集权以后带来的地方割据。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宋朝普遍性实行的是各种各样的制约政治,文官制约武官,文人内部搞党派斗争,就连官方规定的法律官职也开始发生分裂。
按照宋史记载,宋朝的官与吏其实已经分离开来。一般来说国家法定规定在编制内的成员就是那些官员,他们拥有政府的正规编制,而且还拥有政府的合法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待遇好得让人羡慕。但无奈的是,真正处理国家政务的人却基本上还是那些基层吏,无论是行政司法还是民事诉讼,都是由他们来进行。而名义上作为老大的官员,则只是在旁边的一个看客。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觉得非常惊讶,这不是以下克上的行为吗?其实我们还真的别小瞧了这个制度,《中国通史》曾经对这一段有所阐述,我们来看一下这里面官吏分离的具体表现。
三、上下不同心的好处与坏处
根据《中国通史》的记载,宋朝的官吏分离制度是宋朝很多政要级的官员无法得到工作忙碌的具体原因。我们其实仔细想想也能知道,虽然这些中央官员可能有野心可能有动力,但是政府已经规定了下面的事情基本上由那些小吏来解决,因此上面的官老爷基本上没有办法表现自己。
而且在历史记载中,整个宋朝地方的基层官吏早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体系。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改朝换代换的是皇帝,但从来不换的是基层的县令。因此按照一般的历史认为,底层的这些小吏们早就已经抱团,不仅与上面拥有了良好的关系,而且还与基层的牛鬼蛇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空降过来的地方老爷根本无法对他们进行约束,只能够听从他们的安排来执行行政。
在这样的空闲状态下,宋朝的官老爷们其实他们有很多的时间来忙自己的事情,写几首诗更是不在话下,平时还经常去泡个温泉按个摩。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制度对于宋朝是好是坏呢?
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那么这种县太老爷取代了官老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使得官吏集团集体贪污受贿,而国家的执行任务也会变得阻塞不前。
但事实上《中国通史》认为,地方官吏分离的制度,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立法与行政的进步。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空降司令基本上都是读死书或者并不了解地方行政的官员,因此来到地方以后,他们的指挥只会让地方更乱,或者需要一个更长的磨合时期。
由于基层的官吏已经熟练了掌握地方上的各种风土人情,而且对于治理国家有着很好的认知,所以基层的小吏的治理,其实更容易维护地方稳定与统治,并且进一步的发展地方上的制度。
以宋朝的司法发展轨迹来看,基层官吏的治理方式极大的促进了立法与行政的发展,例如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仵作与洗冤录,其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所以县太老爷取代官老爷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失去了重要权力的官员,他们开始吟诗作赋为我们留下精神财富,而那些默默无闻的低层官吏,则努力的工作让宋朝保证正常运转,甚至走出更高的境界,这也算是一个良性发展。
小结
所以,总结这段历史来看,宋朝的官员其实还是蛮幸福的,因为他们不仅工资待遇好,而且国家还特意为了他们不工作努力的进行了很多的设置。也正因为如此宋朝的诗人经常能够悲天悯人,经常能够写诗作赋,这可是我们这些底层民众根本无法学习的。
但是,宋朝这么做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宋朝为了实行官吏分离制度,因此经常性的设立大量的官员,让他们闲散状态,虽然有的人都会想去写诗,但大部分的人都在贪污受贿,都在更好的享受自己,因此宋代的官员阶层其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形成了腐败之风。
虽然国家依旧在正常运行,但是整个官僚体系已经黑了,而且后来官员与官吏之间的斗争打得非常的激烈,由于双方的对立最终导致了几次变法的大分离,例如当年的王安石变法就是一次激变,中央与地方正在逐渐的走向脱离,朱熹先生更是评价宋代因此而导致了不可磨合的分裂。
所以,我们只能这样感慨,一个制度执行以后有一利必有一弊,而且这种利弊的转变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年做出这个调整的统治者,必须要意识到制度的变化性。
可惜的是,后代宋朝在这种大趋势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只知道得过且过,而且还以为自己天下无双,最终导致了一些不可挽救的危机。所以宋朝人写的诗让我们敬佩,但是关于诗句背后的官吏制度,也的确是让我们看了心惊肉跳。
参考资料:《宋史》《中国通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