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能成大业者必会用人。曹操和李世民都是一代雄主、千古人杰,当然都很会用人。那么这两个人相比,谁更高明呢?我个人觉得,还是李世民更胜一筹,那么,他比曹操高明在哪里呢?
曹操用人的原则:唯才是举。
曹操曾经三次发布《求贤令》,还专门写过文章《举贤勿拘品行令》,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就是说,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我就用你。不问品行、不计名声。
这样做的好处,能最大限度地招揽人才、少有遗漏。所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谋士如云、战将如雨。
但是也有弊端,那些有谋略、有能力但是品行不好、心术不正的人也会被重用。这样一来,就需要领导人既能判断谋略的好坏,做出正确的决策,又能明辨出谋划策人的真实用心,控制和惩处那些阴险狡诈的奸佞之人。
曹操明察秋毫、英明果决,但是也得时常提防那些怀有二心的人。所以多数大战役,曹操都是亲临指挥,不敢把军权交给他人。说曹操多疑,也是有原因的。
曹操雄才大略,能够震慑控制住这些人,他的后代就不行了。司马懿有大才,曹操控制使用得很好,但是也看出来他有野心,临死还提醒曹丕防备,曹丕不听,结果终于被司马家得了天下。
李世民用人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不仅看重才能,也注重品行。
李世民手下也是能人倍至、群贤毕集,但是他很注意甄别,人品不好的不予重用。
比如有一次,李世民看到一棵树长得很好,就赞美了几句。旁边的宇文士及马上随声附和,并且赞不绝口。李世民听了很反感,正色说道:“魏征一直让我远离奸佞小人,我不知他说的是谁?难道是你吗?”吓得宇文士及磕头谢罪。
许敬宗、李义府都是才华出众、能力很强的人,有人说他们有房玄龄、杜如晦的才能,但是李世民一直没有重用他们。后来李世民去世,唐高宗即位,他们为了升官,按照武则天的意图,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忠臣谋反,得到武则天的宠幸,步步高升,官至宰相。可见他们是见风使舵的小人、遭到世人的唾骂。
正是李世民的这种用人原则,才使得贞观年间吏治清明,朝廷上下充满正气,社会风气和谐,百姓安居乐业,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所以说,李世民比曹操高明,他用人不仅用能人,更是用贤人。
李世民曾经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就是说,作为将军,曹操智慧谋略绰绰有余;当皇帝,才能还有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