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释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来年问斩,最后回来多少人?
创始人
2025-08-31 01:32:18
0

贞观八年九月初四,在长安城一百五十米宽的朱雀大街上,只见人头攒动,堵的水泄不通。为何会如此的热闹?原来今天是一个谜底揭开的日子。

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赏雪

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以前,是亲眼目睹了隋炀帝杨广是怎样在农民战争中灭亡的。这使他深刻认识到“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强大力量。

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深刻吸取隋亡的教训,一直关注民心和民情,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在短短几年内,国库充足,人口剧增,国势鼎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贞观七年的腊月,天气格外的冷,外面的天空还飘着鹅毛大雪。长安城内的李世民看到这番景象,便让官员们和自己一起出门欣赏。

李世民剧照

有一位陪同的官员说道:“陛下!都说瑞雪兆丰年,我大唐明年将会迎来一个盛世。”李世民却摇摇头,说道:

“市无乞讨者,囹圄无死囚,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太平,方可称之为盛世。……”

说到这里,李世民忽然想到一个事情,他决定明天要去视察朝廷大狱。

李世民剧照

死亡之约

唐太宗李世民来到朝廷大狱,这里关着390名已被判处死刑的囚犯,待皇帝批准行刑以后,就要执行。

李世民亲自问话,这些死刑犯们对自己所犯罪责没有任何异议,但却表达出对家中老母妻儿的强烈思念之情。

唐太宗李世民听罢,随后做出了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决定:“你们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在亲情之中渡过你们最后一段时光。但必须一个约定,明年九月初四前,必须回来伏法。”

李世民剧照

390名死囚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没想到皇帝能够开恩,让他们临死前还能见到家人。

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胄上前提醒道:“陛下,这些人都是罪大恶极之人,没有什么信用可言,如果不回来,那可怎么办,望陛下三思!”

唐太宗李世民说道:“我要用诚心来换子民的忠心,相信他们定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可是群臣们还是将信将疑,390名死囚能全部按时回来吗?

李世民剧照

意料之内的结局

这件事情出来以后,迅速登上大唐的“头条”。长安城内的民众都在热议这件事情,都想知道这“死亡之约”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时间来到贞观八年九月初四,长安城内的民众都走出家门,来见证这一奇迹能否出现。

一个,两个,三个……被释放的囚犯们陆续的回来了,当到了约定时辰,数字定格在“389”,少了一个人。家住京畿扶风的死囚徐福林没有到。

李世民剧照

这让官员和民众有些不满了,连死囚们都感到了一丝愤怒,他们能够回家已经知足了,可有一个人爽约了。

大臣们看着李世民,只见他说道:“再等等!”

没有多久,一辆牛车走进人们的视线,从车上下来一个人,身体消瘦,脸色蜡黄,正是那个死囚徐福林。

原来,徐福林在回京城的路上病倒了,恰好碰到了好心人。好心人就用牛车把生病的徐福林送了过来,结果还是晚了一点。

李世民剧照

看到390名死囚都回来了,李世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周围的民众也都欢呼起来,高呼着“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太宗李世民即可下旨,390名囚犯,全部予以赦免。

小结:李世民接受了魏征“王政本于仁恩”的建议,以“宽仁”治天下。以“仁”为本,以刑为用,在立法、执法上力求“宽简”、“慎罚”。

唐太宗李世民君臣宵衣旰食 、励精图治, 在协调各种关系中找到了社会和谐 、稳定 、繁荣的支点, 使当时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富有、文明的国度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在不断的融合促进中更替和消亡,契丹、女真等民族也在民族大融合中逐渐被同化。当然也...
原创 刘... 刘备明明有四个儿子,为何最终选择了最差的阿斗继承皇位?难道说刘备没有看出刘禅的无能,还是诸葛亮等一众...
原创 晚... 清孝钦显皇后,咸丰皇帝的妃子慈禧太后,出身叶赫那拉氏,她自然也是有家族和后人的。我们都知道,慈禧之所...
原创 贫... 财富不平等始于1万多年前,在农业出现后,由于人口增长和社会复杂性,财富不平等逐渐加剧。 根据华盛顿...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会见缅甸代总统... 8月3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迎宾馆会见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利物浦不再报价伊萨克?纽卡跟队... 在转会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利物浦的目标球员伊萨克再次成为焦点。根据纽卡斯尔跟队记者Craig Hope...
西方卫星拍下广东一幕,西太美军... 建军98周年之际,董军防长就台海局势做出重磅表态。如今广东周围海域出现的一幕,让外界嗅到了不寻常信号...
“郑州有戏·流动的艺术” 沉浸... 本报讯(记者 李居正 文/图)当商都古城的暮色拥抱七夕星光,亘古的浪漫被藏入街巷转角。8月29日,由...
精魅:游走于人世间的妖精鬼怪!... 一、何为精魅 中国传统社会对于“魅”的种种观念和认知基本上在先秦时期已经萌芽,到了两汉时期则更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