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隐逸文化”必然性-魏晋南北朝两教思想融合探究
创始人
2025-08-30 22:05:06
0

在我国古代的文人学者之间,仿佛一直流传着隐逸的风气,隐逸对于他们来说是清高桀骜的象征、是在官场或人生遭遇挫折后的归宿与寄托。隐逸亦可称为“出世”,这一个词最直观的描述了隐逸生活的含义,就是远离世俗,不再过问世俗之事。“钓因鹤守,果遣猿守”这种与自然充分融为一体的生活,便是我国古代隐逸之士对生活最纯真的向往。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著名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中写道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由此可以看出隐逸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对隐逸有了准确的分类。

隐居

先秦至汉代的这些年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少隐士,比如汉代最为著名的隐士商山四皓更是成为了汉高祖皇后吕后保住其子太子之位的关键。但是,若要论我国古代产生隐士最多的朝代必要属魏晋南北朝莫属了。魏晋南北朝之际,隐逸之风达到了历朝历代的顶峰,大量士人选择辞官归隐,隐于竹林山间仿佛成为了当时士人间的社会潮流,那么这一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

佛道思想对于隐逸文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为例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较为特别的时期,魏晋这四百年间战乱与分裂不断,政权更迭频繁,许多文人被迫卷入政治斗争而丧生,越是在乱世,宗教对于人民思想的宽慰作用便愈加显现。战乱与动荡之下

,儒家学说“仁爱”的思想与鼓励入世的理念显然与这个时代不符,

儒学的衰微给佛道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商山四皓

1、乱世下的心理寄托——佛教对于隐逸文化的影响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原,佛教以其慈悲为怀,兼济天下的理想情怀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信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道教成为了当时盛行的主流思想,有诗歌曾经记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以可见当时佛教在魏晋之际的繁盛。

佛教鼓励信徒“出世”即远离世俗,六根清净才可以参透佛法,乱世之下,渴望平静安宁生活的人民潜意识中逃避现实的想法与佛教所倡导的六根清净的理念不谋而合,佛教的盛行进一步诱发了人们在战乱下逃避现实归隐山林的内心想法。

魏晋古寺

2、道教“越名教而任自然”理念的引导

道家推崇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理念也是推动当时士人归隐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教在魏晋南北朝与佛教一起取代了儒家学说在汉代以来的主导地位,道家思想所推崇的就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所以在这种亲近自然的理论之下,许多名士们纷纷走入山林去追求道家思想的真谛。

隐逸文化在我国古代社会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隐逸文化与我国的传统儒释道精神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隐逸文化在中国的形成有着其社会、历史、文化和审美的必然性。以魏晋南北朝为例,隐逸文化能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社会主体与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有着重要的关联。

道教

1、赢不过,躲得过——隐逸文化的历史必然性

隐逸文化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官场制度和阶级关系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秦汉封建集权的制度建立以来,阶级分化就愈加的明显,下层阶级的官员或是身份地位不高的官员常常会在官场上

受到歧视或排挤,党羽之争,奸臣之蔑常常会使一些正义的官员倍受打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打击了无数下层阶级有志之士的积极向上的心。于是这个时候,他们便会倾向于远离官场寄情于山水之间来宽慰自己的心灵。

到了魏晋南北朝之际,治者实行严苛的九品中正制,以贵族身份的高低作为选官标准,平民学者们受到了无限的剥削与压迫。在看透了统治者丑陋的嘴脸和贵族阶级不问民生的享乐之风后,一些出身低微的有志之士和文人学子,不堪贵族阶级的侮辱,所以他们就选择寄情于山水,归隐入山林。

寄情山水

2、佛道思想的影响——隐逸文化的文化必然性

道教和佛教都推崇无为而治,亲近自然的理念,都鼓励人们轻视功名利禄而寄情山水万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魏晋名士们纷纷归隐山林,

魏晋时期最为著名的隐士“竹林七贤”就是名士受佛道思想影响而归隐山林的代表。

“竹林七贤”可以说是《道德经》中所提到的“大隐”,他们其中有一些人并不是完全与官场和现实脱节而隐匿与山野之间,而是秉持着隐逸之心却依然在朝为官,他们大部分的时间肆意酣畅与竹林之间,但是却依然在朝堂上发挥的自己的见解。

竹林七贤

3、从众心理在作祟——隐逸文化的社会坏境必然性

一种思想和行为方式在一个时代的流行,除了它自身的因素和外界的环境之外,受众的心理倾向也与之有重要的关系。东晋时期,著名隐逸诗人陶渊明成为了当时引领隐逸之风的主流。陶渊明在隐逸生活中国创造出的大量悠然自得的的隐逸诗篇让无数人开始对隐逸生活产生向往。

上层士人推崇佛道文化,亲近自然的思想理念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下层阶级的士人们,这样一来,隐逸文化渗透到了当时的各个阶层,成为了社会会的主流思想。

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隐逸之士们也有着他们不同的出世理由,但是纵观历代隐士,他们隐逸的理由无非是官场失意后逃避现实或是厌倦世事,渴望亲近自然。

陶渊明

隐逸文化能够成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色与佛学和道教在此时期的盛行有着脱不开的干系,佛教与道教在这一时期的盛行又与当时的战乱动荡的社会背景有关,故而多种因素之下,隐逸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朝历代之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乌代表团成员:和平计划的修改处... 当地时间23日,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通过社交媒体表示,他是当天参加乌美日内瓦会谈的...
日本旧回流瓷器报关公司,清关办... 台湾杂货清关常见如下: 1:瓷器:(茶具、盘子、碗、花瓶等) 2:工艺品: 字画、摆件、书法等 3:...
二手日本回流瓷器进口报关清关,... 进口品名多日本杂货报关、进口欧洲混装杂货清关报关公司 杂货清关查验/杂货进口清关全程操作 新旧杂货:...
游艇上千金泳装美腿玉足写真 在阳光明媚的海滨,一艘奢华的游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漂浮在湛蓝如宝石般的海面上。游艇的甲板上,...
原创 隋... 唐朝初年的夺位之争广为人知。后来的历史学者多认为,唐初的夺位之争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争夺太子...
著名敦煌学者、艺术家宁强去世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 综合 著名敦煌学者、艺术家宁强先生于11月21日去世,享年64岁。 宁强,...
原创 大... 1912年,民国元年,隆裕太后临朝称制,发布了《退位诏书》,宣布全国人民心向共和,天命昭昭,决定将帝...
红色追光映墨香 茶金书韵敬初心... 11月22日下午,“青春阅读嘉年华暨第三届济南书市”现场暖意融融、书香氤氲。原济南军区某军分区大校副...
米兰德比惊天逆转!普利希奇绝杀... 一场足以改写意甲争冠格局的米兰德比,在圣西罗球场激情上演。AC米兰凭借普利希奇的制胜一击,以及门神迈...
原创 揭... 奋六世之余烈这句话指的是秦国六位杰出君主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正是这六位领导人的努力和改革,为秦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