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难以评价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要说他十恶不赦,可他也确确实实做过一些好事。
可要是说让功过相抵,他所犯的错误又让人无法原谅,等到最后落了个凄惨结局,还是免不了一生慨叹,同时是反派军阀和爱国将领的张作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
张作霖
张作霖出生于1875年,家住当时奉天省的一个小村子里面,是一个条件艰苦的贫困农家。他刚满13岁的时候,父亲横遭不幸,为了报仇,他跟哥哥误伤了别的人,只好开始逃亡去投奔亲戚。
在参军之前,张作霖经历了一段非常辛苦的求生,不管是什么职业,只要能混口饭吃,他都拼命地去干。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因为他决定参加清军的部队。
往后的数年时间,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军政才能很快得到了重用,连升好几级,到1901年的时候,已经是团连长了。
不过从这个时候起,张作霖这个人的本性就已经开始有所体现了,比如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他带领手下的部队游走在日俄两国之间,基本上就是哪边给的多,就帮哪边。
后来革命党人的活动势头越来越大,他也抓人压制两不误,设计杀害了很多有名的革命党人,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对这位大将非常满意,给他升了官,没过多久,奉天省的军政就落入了张作霖的手中。
在袁世凯称帝之后,张作霖仍然安坐奉天的第一把交椅,甚至又多了一个二等子爵的称号。在随后发生的多次变故中,张作霖不仅一点亏没让自己吃,反而愈加壮大起来,可见他在各种势力之间游刃有余的程度。
1919年,学生和工人运动的浪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张作霖本来为了免于落人口实,没有大张旗鼓地对付这些学生。
但是没料想五四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一度给当局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张作霖一气之下,决定开始强力压制,即便要发生流血事件也在所不惜。
不久后,在他的授命下,爱国志士李大钊同志在苏联大使馆被抓到,经历了严刑拷打之后又被推上了绞刑架残忍杀害,张作霖也就此留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之一。
唇亡齿寒
但是就在各种各样为人深恶痛绝的行为中间,张作霖依然被认为是一个愿意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角色。
在他成为东北王之后,曾经因为领土和内政上的问题多次和日本方面进行谈判,更多的时候,无论最后的结局是好是坏,他都坚持争取保护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当然有人会提出异议,因为他的谈判似乎大部分都是在向日本人妥协和让步,看起来不像是争取到了什么好处的样子。
但我们在做出这个评价之前,也应该考虑到当时的大环境。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张作霖再有本事,也改变不了日本更强,而中国在各方面都很难与其抗衡的事实。
事实上,张作霖并非什么也没有争取到,在他统治东北期间,日本人不断试图想从他手里拿下这块肥肉,所以在建设东北的过程中总是想要插上一脚,就算不能直接把张作霖除掉,也可以通过控制当地基建的方式慢慢吞下东北。
但张作霖很清楚他们背后的算盘,所以不管是在铁路建设、地方税收还是军警部署方面,他都尽全力将自主权留住。
虽然这些行动肯定也有为了满足自己政治野心的成分,但是正所谓唇亡齿寒,张作霖对于国家利益认识得很清楚。
不管他在东北如何不可一世,一旦日本人拿走东北,这里就会成为他们倾吞中国的跳板。到时候别说东北王了,他自己大概率也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当然,张作霖的不合作也让他成为了日本人的眼中钉,早就想要除之而后快了,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1928年的春天,北伐军将张作霖打了个一败涂地,加上背后的日本人小动作不断,这位一向盛气凌人的东北此时也只有与国民政府议和,带领部队退到了关外。
在乘坐列车回奉天的路上,张作霖的厨师给他做了几个好菜,但他心事重重没有什么胃口,只说现在吃啥都不香,到家就好了。
凌晨的时候列车开进皇姑屯,于五点半发生了爆炸,一代军阀张作霖身受重伤,不治身亡。
结语
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军政大权,只可惜也没能处理好与日俄之间的关系,致使东北利益屡屡受损,终究无法力挽狂澜,没能避免九一八事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