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头的奇遇
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的长安城,街道上车水马龙,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像一锅刚出炉的杂酱面。城中有一位卖烧饼的寡妇,摊子虽小,却总能吸引不少食客。这天,鼎鼎大名的相士袁天罡路过她的摊前,停下脚步,捋了捋那长得能绕手指三圈的胡须,盯着寡妇看了半晌。突然,他郑重其事地说:“娘子,我观你面相,山根高耸,地阁饱满,日后定是一品夫人的命格!”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哄堂大笑,寡妇自己也乐了,摆摆手说:“先生,您这玩笑开得大了,我一个卖烧饼的,哪来的富贵命?”
可袁天罡不是随便说笑的人。他在大唐可是相面界的传奇人物,早年给襁褓中的武则天看相,断言她若为女子,必成天下之主。后来,他还为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算命,预言他们的官运,结果个个应验。所以,尽管寡妇不信,围观的人却开始窃窃私语,觉得这事没准真有戏。
白马化龙的梦
没过多久,寡妇做了个怪梦。她梦见一匹白马在她家门口徘徊,突然化作一条白龙,直冲云霄。她醒来后摸不着头脑,心想这莫非是烧饼油烟熏出的幻觉?第二天,一个衣衫破旧的书生敲开了她家的门。这书生自称叫马周,说是她远房亲戚介绍来的,如今落魄到身无分文,想来投奔她暂住几日。
马周这人看着寒酸,背景却不简单。他出身博州茌平,自小熟读《诗经》《尚书》《春秋》,满肚子学问,可惜家境贫寒,仕途不顺。年轻时,他做过博州助教,却因嗜酒误事,被刺史达奚恕训得灰头土脸。一气之下,他辞了职,四处游荡,靠着厚脸皮蹭吃蹭喝过日子。路上还曾在浚仪县被县令羞辱,气得他立志要到长安闯出一片天。
到长安前,他在新丰一家旅店落脚。店主王公忙着招呼有钱的客商,对这个穷酸书生爱搭不理。马周倒不在乎,叫来一斗八升的酒,喝了一半后,把剩下的倒进盆里洗脚。王公看得目瞪口呆,心想这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大有来头。转念一想,他竟觉得马周有点意思,干脆送了他些盘缠,还推荐他去长安找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这位卖烧饼的寡妇,说她那儿能提供个落脚处。
从烧饼摊到朝堂
寡妇见马周来了,倒是没赶他走,但家里多出个男人,难免惹人闲话。她想着帮他找个正经活计,便联系了常来买烧饼的中郎将常何。常何曾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功劳,如今是李世民的得力武将。寡妇心想,马周有学问,常何又是武夫,两人正好互补。
马周就这样进了常何府,当起了文书。贞观五年,唐太宗下令百官上书议论时政得失,常何接到任务却急得抓耳挠腮——他只会耍刀弄枪,哪会舞文弄墨?幸好有马周在旁,三下五除二就替他写出二十多条建议,条条切中要害。奏章呈上去后,唐太宗一看就乐了,心想常何这粗人哪有这水平,背后肯定有高人。他立刻追查,挖出了藏在府中的马周。
当天,唐太宗就派人四次催促马周进宫。两人见面后谈得投机,唐太宗当即任命他为门下省官员。第二年,马周升任监察御史,常何也因举荐有功得了赏赐。从此,马周在朝堂上步步高升,频频上书直言朝政弊端,唐太宗几乎全都采纳。到贞观十八年,他官至中书令,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
一品夫人的归宿
马周发迹后,常何想起袁天罡当年的预言,又见马周对寡妇颇为关照,便做起了红娘。寡妇起初还有些犹豫,但架不住天意弄人,最终与马周结为连理,果真成了诰命夫人。至于袁天罡的预言,又一次在长安城传为佳话。
马周的逆袭人生在史书中有迹可循,而他与卖烧饼寡妇的故事,则被冯梦龙写入《喻世明言》,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后人还传说,马周本是华山仙官下凡,借人间酒肆磨砺心性,最终辅佐唐太宗成就盛世。真假姑且不论,这段从烧饼摊到朝堂的奇缘,倒是让人读来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