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说的是“事儿办完了,帮手就没用了”,这话听起来有点狠心,但说的却是实情。从古代开始,就有不少人碰到了这种事儿。就像韩信、彭越、臧荼这些人,他们立的功劳特别大,但最后还是没能逃过一死。
做大臣的,得明白啥时候该收手,别恋栈权力。就像萧何和张良那样,他们晓得啥时候该进啥时候该退,顺应天道。只有这样,主子才会继续信任你,重用你,而你也能有个好下场。
说到三国时期的蜀汉老大刘备,也就是大伙儿常说的刘皇叔,可能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关系,很多人可能觉得刘备就是个擅长笼络人心,爱掉眼泪,还老逃跑的领袖。
不过说实在的,历史上的刘备,那可是个既聪明又能干,特别有吸引力的老大。为了实现目标,他是真敢豁出去。就拿当年要搞定刘璋那事儿来说吧,刘备愣是舍得让自己的超级智囊庞统去冒险。给庞统分任务那会儿,他还特意把心爱的的卢宝马送给了庞统,就是想让敌人误以为骑马的是他自己呢。
另外一件事儿就是,当年曹操在后面紧追不舍,刘备为了保住性命,他跑得最快,连老婆孩子都没顾得上带走。还好,后来赵云豁出命去把小阿斗给救了回来。等赵云安全回来后,刘备为了笼络赵云,竟然在赵云面前,故意把小阿斗狠狠地往地上一摔。
另外,当刘备顺利拿下成都,站稳脚跟后,为了尽快稳住内部局势,他干脆娶了寡妇吴氏做老婆。这能说明皇叔是个没本事的头儿?废物一个?
从这三件事来看,刘备这人真不简单,要是想干大事,他绝对能整出些让人吃惊的招来。
但挺遗憾的,刘备虽然身边有庞统、诸葛亮、法正这些能人出谋划策,可他到最后也没能实现复兴汉室的大业!只能在白帝城那儿唉声叹气,把后事和孩子都托付给了诸葛亮。
说白了,刘备这辈子,其实至少有两次大好机会能把汉室给振兴起来。
头一回的机遇:跟关羽一块儿往北打曹贼,就是关羽出兵干曹仁那会儿,咱们得赶紧派兵去帮他一把。别让关羽孤军奋战,那会儿曹操的大部队还在长安那边晃悠呢。要是刘备能瞅准时机,立马带兵去收拾曹仁,估摸着曹仁早被打趴下了。
这样的话,曹魏在中原的防线就被突破了,刘备就能和孙权联手,一步步削弱曹魏。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跟孙权的关系得处好。这样的话,诸葛亮的那个《隆中对》计划,就能顺利进行下去了。
重来的机会:再去打孙权那会儿,我带了诸葛亮、魏延他们一块儿去。大家都知道,关羽北伐吃了败仗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就去打东吴。他本想狠狠教训东吴一顿,结果却被陆逊的一把火给烧惨了。这场大火不仅让刘备损失了大量兵马,还让他不得不提前结束打仗的日子,回家养老了。
要是刘备那时候把诸葛亮、魏延他们都带上,说不定夷陵那一仗就不会被火攻得这么惨了。而且啊,要是诸葛亮、魏延、赵云这些大将都亲自上阵,说不定还能把东吴给打败了,那刘备就能把两国的兵力合起来,之后对付曹魏也就更有底气了,慢慢来收拾他们。
刘备迎来了两次大好机会,可他愣是没抓住,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如果刘备成功抓住机会,匡扶汉室成功,那么刘备亦将会第一时间处理掉团队之中的三位功臣!】
刘备真的把汉室扶起来后,他打算对哪三个帮忙的大将动手呢?
排头兵得数关羽。
关羽,大号云长,他是刘备团队里最早加入的几个大佬之一。咱这儿换个说法,叫他“铁杆队友”。为啥说关羽是刘备的铁杆队友呢?原因挺简单。首先,关羽和刘备那关系,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不管刘备早期碰到多大的难关,关羽始终都站在他那边,不离不弃。
从黄巾之乱算起,一直到汉中之战结束,这35年里,关羽一直都在为刘备的大业拼命。话说回来,关羽这么个铁哥们儿,刘备为啥在打下江山后,要把他给处理掉呢?其实就两个原因。
首先,关羽没经过允许就出兵,结果吃了个大败仗,让国家实力大受影响!
关羽那时候,没跟刘备、诸葛亮这些川蜀的大佬们商量,就自己带着兵去打北伐了。结果呢,打得一塌糊涂,自己也没了。这一出,不光让蜀国的士兵们心气儿大跌,还让整个国家的兵力、实力都开始往下掉。
要说刘备这个老板,他能对关羽的事儿不闻不问吗?假如关羽没战死沙场,而是成功逃回了成都,我估摸着刘备也会给关二爷开个特别的人才通道。要打仗的时候,关羽就上战场;可仗打完了,刘备就得找关羽算算他太冒进这笔账了。
同时,关羽因为觉得自己功劳大,就变得骄傲起来,还搞起了小圈子,这样很容易得罪其他合作伙伴,就连周边的官员和将领也不例外。
另外一点,关羽真的很难对付。
记得那会儿,诸葛亮跟刘备提议要干掉刘封,他跟刘备讲:“刘封那小子太刚烈勇猛,以后要是换了天下,咱们可控制不住他。”刘备一听这话,立马就写了道命令,把刘封给处决了。
关羽比起刘封,那可是更胜一筹,不论是地位还是本事,都相当吓人。要是刘备哪天真的把汉室给扶起来了,估计他也会把关羽给解决了,就跟当年汉高祖刘邦对待韩信那样。
可能有人会想,关羽跟刘备那可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刘备哪舍得杀关羽啊。但要是这么想,那可能是你没看透这其中的门道!
第二名:马孟起(马超的字)要说这第二位啊,得提提马孟起。他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聊起马超,可能不少朋友心里都嘀咕着一件事儿:马超在他最牛的时候投奔了刘备,可怎么才过了7年,人就没了呢?这是咋回事啊?说白了,马超在找刘备之前,可是把曹操整得挺惨,逼得曹操又是丢袍又是割须的。
马超跟了刘备后,没过几年,也就7年吧,就走了,那时候他才46岁。要说这身体倍儿棒的武将咋就这么早没了呢?其实,《三国志》里头稍微提了下这事儿,说了个挺关键的词,叫“心里头老是不踏实”。
马超投靠刘备后,心里头老是提着个胆儿,这就是他的日常。你说说,一个以前多威风的大将军,整天过着这种日子,想领兵打仗吧,没机会;想自个儿随便动弹动弹,也不行!
马超虽然有了个落脚的地儿,但日子并不怎么顺心。根据《三国志》里的说法,马超很可能是心里憋屈,最后郁郁而终的。
要是马超能活到刘备真正重建汉朝的时候,他最后也还是得落得个悲惨下场。
马超后来跟刘备结成了亲家,但就算是这样,刘备打下江山后,马超还是难逃一死!为啥呢?道理其实很简单。
马超在刘备眼里,仍旧是个靠不住的将领,他身上老是背着背叛主公、舍弃老爹的帽子。这也就是为啥马超投靠刘备后,只给了个没实权的位子,刘备可不笨,他可不想当第二个丁原,更不想步董卓的后尘。
所以,马超在来投靠刘备那会儿,就挺受重视的,刘皇叔还亲自给他兵马,让他去帮忙打成都。不过那次之后,马超就再也没有自己领兵打仗的机会了。
说白了,刘备对马超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他就是打算把马超养着,等哪天觉得马超没价值了,或者觉得马超是个后患,那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马超给解决了。要是刘备真成了天下的老大,估计他也不会在乎什么亲戚不亲戚的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三名:魏延这家伙
魏延投靠刘备那会儿,诸葛亮就直接给他贴了个“风险标签”。就是说,魏延这家伙为了自个儿的好处,连老东家韩玄都能下手,还把人家的地盘给献出去了。这种既不忠心又没道义的人,诸葛亮觉得,他迟早得闹反!
刘备对诸葛亮的话那是相当重视,虽说早先他让魏延去守汉中,可要是哪天刘备真的打下了天下,那魏延的日子估计就到头了。
为啥呢?说白了,刘备他不会容忍那种不忠不义的人,像魏延这种,刘备压根儿没法完全驾驭。在刘备眼里,干脆把魏延除掉,才是最省心的办法。
所以总的来说,要是刘备真有机会把整个天下都拿下,那他最先要动手的,可能就是关羽、马超和魏延这三个人了。而刘备身边最厉害的军师诸葛亮,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啥都明白,但他就是不说出来,尤其是关于魏延和马超的事。大家伙儿,对此有啥不一样的想法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