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朝相信许多熟读中国古代史的朋友都义愤填膺,原本宋朝经过潜心发展已经拥有了十分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比北方依靠劫掠和放牧为主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拥有太多的经济优势。
可是因为宋太祖崇文抑武的策略,使得不管南宋还是北宋对于军事发展都十分不看重,甚至对于武将的地位更是有意贬低。这也就导致了宋朝虽然出现了许多有勇有谋的名将,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并没有挽救起宋朝在军事上的劣势。
宋朝虽然在军事上一塌糊涂,但是经济上的空前繁荣让上层建筑产生了奢靡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生活很快被各个阶层的人民所学习,渐渐地为一个朝代的没落埋下了隐患。
许多能人志士看到宋朝整体安于享乐的状态后,虽然有心治理,但是对于一声两声的呐喊始终无法撼动这庞大的帝国。
如今我们再次谈起这个十分“奇葩”的朝代时,会感叹岳飞的勇猛,会致敬文天祥的志气。但有一个人我们却是始终忽略,
而他在历史上留下的贡献让毛主席评价为“千古第一人”,更是让南宋整整续命了118年,
他就是虞允文。
不过在我们讲到他时,先要将虞允文当时所处的环境说明一下。
软弱的北宋朝廷
自从宋朝建国以来,除了东边和南边面朝大海没有危险外,北边和西边时刻被少数民族政权所侵扰。
这其中对宋朝影响最大的就是契丹建立的辽国,等到辽国北部出现金国以后,宋朝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与金人签订了军事协议。宋朝和金国就开始在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强大的辽国。
签订条约以后,宋朝许多官员就开始幻想能够通过这次行动收复心心念念许久的燕云十六州。可是,宋朝的官员忘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当时金人之所以进攻辽国,主要是因为辽国曾经对他们进行过残忍的统治。
当金国占领辽国的土地之后,他们自然在没有威胁后开始想要占领更加安逸的宋朝疆土。
对比辽国来说,金国可谓是更加残暴。那么金国一旦得逞,宋朝将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果不其然,金国将辽国灭亡以后,便立刻侵犯宋朝。不过,当时的宋朝军民面对金国的抵抗丝毫没有畏惧,通过他们的努力也让金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可是,军民的抵抗并没有唤醒上层抵抗的决心,宋朝皇帝最终为了保证自己安稳享乐,便决定向金国投降。金军也将宋朝皇帝和皇室三千多人全部掳走,北宋灭亡,南宋也因此建立。
金国的突然袭击
在南宋建立以后,金国也因为接连的战争元气大伤,决定放弃对南宋的进攻计划。而建立南宋的赵构也在这个时候,清剿国内的反对势力以及土匪强盗,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同时他也任用了许多名将,例如岳飞、韩世忠等派往前线,来防范金国的再次入侵。
这样的日子没有过去多久,金国的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就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位皇帝不仅对于中原文化十分了解,而且还有一统天下的志向。
他一边对于宋朝继续保持“友好”交往,获取更多的物资。另一方面暗自训练部队,并且操练水军,准备从多个方向对宋朝发动进攻。
经过几年的蛰伏,完颜亮就完成了战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不仅派出数十万兵力而且自己也御驾亲征。
当时的南宋,因为内部斗争的原因,使得部队的实力一落千丈,许多名将也被斩首。
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颜亮的部队就打到了淮河附近。当宋高宗得知金军马上渡过淮河之后,他便毫无斗志,心里想的全部都是如何逃生,甚至某一刻他都想到了逃亡海外的想法。最终在宰相的不断劝谏下,宋高宗才准备举全国之力对抗金军。
可是,多年的内部斗争已经让宋朝没有名将。当时宋高宗无奈之下,只能让日常主管军事的一名官员担任主帅。
“读书人”挂帅出征
这样的安排,很明显要重蹈赵括的结局。好在当时朝廷及时举荐了虞允文,才让宋高宗放弃了这荒唐的任命。
虞允文是唐朝名臣虞世南的后代,自小他十分聪明,而且作为官宦世家,虞允文在成年后不久就进入了仕途。经过家族和自己的努力在南宋担任秘书丞,
但从当官那一刻起,虞允文就没有过入伍的经历,说白了虞允文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
但虞允文有十足的战略眼光,在金军备战的时候他就已经发现金军将会有大动作。他曾经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加强淮河两岸的防御,但是沉醉享乐的宋朝高层怎么会选择劳民伤财地搞这些“无用”的东西呢?但他的举动还是让朝廷的一些有识之士所发现,这也为以后他的临危受命埋下了伏笔。
虞允文面对毫无斗志的将领士兵,他高声说道:“
如今金军已经打到我们面前,如果我们放弃抵抗,那么我们的孩子与妻子将会被金人凌辱,如果我们奋起反击或许还会让我们搏出一线生机。
”
将士们听完虞允文的话全都热血沸腾,虞允文也根据当时的形式制定了五个作战方向。在这五路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三路的水面作战,另外两路部队则埋伏在岸边。
虞允文想利用金军水军短板来获取胜利。最终这一战虞允文击毁敌人战船数百艘,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的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胜利以后,虞允文并没有就此停留而是立刻意识到敌人将会转战扬州。他立刻回到扬州布置防御。当完颜亮再次进攻扬州时,被以逸待劳的守军打得措手不及。而完颜亮也在征战南宋的过程中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小结:
虞允文的这一战不仅让南宋续命了118年,更是振奋了当时宋朝军民的抗争精神。这股精神穿破历史的洪流,在数百年之后依旧适用,或许这就是毛主席评价他为“千古第一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