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靖难之役,朱棣从起兵到夺取皇位只用了4年,为何建文帝不堪一击
创始人
2025-08-30 13:32:37
0

靖难之役,朱棣从起兵到夺取皇位只用了4年,为何建文帝不堪一击?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在定都南京后,便采取了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大力整顿吏治,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大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一番改革,社会经济也逐渐的恢复了,呈现出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

但这样的稳定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1398年,太祖朱元璋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皇位便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朱允炆继位后不久,为了巩固皇权,在亲信大臣的建议下准备撤藩。次年,镇守北边的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得知燕王朱棣起兵谋反的消息后,朱允炆便派张信去抓捕朱棣家人,结果却因用人不慎,张信反而投降了朱棣,这让建文帝多多少少有些苦恼。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朱棣已经起兵南下,作为大明的正统皇帝,建文帝便开始调兵遣将,欲将这股叛军消灭。

这场战役在爆发之前,建文帝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从天使上看,建文帝是大明王朝名正言顺的皇帝,是朱元璋亲选的继承者,不管朱棣如何不满,如何的舞文弄墨,都改变不了造反的事实。

从地利上看,作为明朝的正统皇帝,建文帝拥有可调动天下的资源,其财力、人力还是物力都远远超过朱棣;再从人和而言,虽然朱元璋在开国后不久诛杀了许多功臣,但建文帝的身边还是有那么几个大将的,如徐达之子徐辉祖、长兴侯耿炳文等等,但燕王朱棣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和他的两个儿子。

然而,建文帝除了在早期的一段时间内,打了几次胜仗之外,之后的局势便是倒向了朱棣。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此时的朱棣明白,起兵只是想借此大闹一番,目的就是让建文帝放弃撤藩,再取得有利的谈判砝码后,自然便会撤军。但不曾料到的是,拥有重大优势的建文帝竟然不堪一击。

朱棣于建文元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仅仅只用了4年时间,在公元1402年便攻下了帝都应天。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而朱棣则摇身一变,从一位镇守北疆的藩王成了大明的皇帝。

有人说,建文帝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下令,称“毋使朕负杀叔父名”。这道命令,使得前线战将裹手裹脚,屡次丧失战机,从而导致失败。但仔细分析便可得知,建文帝的失败,主要有两点。

其一,建文帝施行削藩政策太心急,建文帝就位时,才22岁。而这个年龄的建文帝,在朝中和军队中还没树立绝对的权威,乃至在早期的时候,很多将领主动投靠了燕王朱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建文帝的实力;

其二,建文帝身边不乏能征善战之将,但他却偏偏重用了一名华而不实的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军去讨伐朱棣。而这个用人的重大失误,直接导致了政府军的有生力量被朱棣消耗得所剩无几,虽然后期有所调整,但已经太晚了。

以上两点,就是建文帝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总结起来就是:政治上决策昏庸、军事上用人失误。总而言之,建文帝拥有一手好牌,却被自己打烂了,用人失误、性格上又太过于宽容,处事优柔寡断等,断送了朱元璋留给他的大好江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抗战烽火中的好发明・战法与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 8月29日上午,《抗战烽火中的好发明・战法与武器》新书发布会在郑州国际会展...
连环画《护鼎英杰吴培文》新书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 8月28日,以“小故事·大历史·民族魂”为主题的《护鼎英杰吴培文》连环画新...
原创 古... 每次追古装剧,是不是总被那些"知府大人""师爷""衙役"绕得一头雾水?今天就来扒一扒古代官场的"官僚...
原创 汉... 两个同名同姓同时代的韩信,如何区分?司马迁在《史记》称一个为韩王(韩)信,因其是战国时韩襄王的孙子,...
原创 史... 窦猗房:无心错笔下的传奇逆袭 在封建王朝那等级森严的世界里,宫女的地位卑微得如同尘埃。她们穿梭于宫...
原创 汉... 前言:汉武帝,一位伟大的帝王,在少年时见证了大汉的和亲政策,和亲所带来的安宁并没能阻止匈奴的持续掠夺...
《用脑袋照亮世界》新书发布会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 8月30日上午,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携最新散文集...
原创 明... 明成祖,即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历史上有名的“马上天子”,开创了著名的“永...
原创 历... 国士无双指的是一个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人才,人类文明史演进发展了那么多年,有哪些人有资格称为国士无双呢?...
原创 中... 泰戈尔曾说: “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 其中 “蜿蜒”和“残破” 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