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葡萄牙—小国雄心
创始人
2025-08-29 13:32:59
0

15世纪让·德·瓦夫兰(Jean de Wavrin)绘制的阿尔茹巴罗塔战役插图 / 大英图书馆,维基共享资源

葡萄牙王国于12世纪30年代由葡萄牙伯爵领建立,由葡萄牙的勃艮第家族统治。中国人都知道澳门,而澳门就是葡萄牙一度成为世界帝国的证据。

策划/审阅:马修·A·麦金托什

公共历史学家

引言

葡萄牙王国于12世纪30年代从葡萄牙伯爵领建立,由葡萄牙的勃艮第家族统治。在12世纪和13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其历史主要是从当时各个穆斯林小王国(泰法)逐步收复领土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阿方索三世(Afonso III)登基后基本完成,他是第一个自称“葡萄牙和阿尔加维国王”的人。从1279年阿方索三世去世到1415年葡萄牙帝国开始之间的历史包括1383-1385年的葡萄牙空位期,以及随后从勃艮第家族到阿维什王朝的过渡。

背景

这张地图显示了12-13世纪的安达卢斯(阿尔摩哈德王朝)和欧洲基督教王国。地图基于威廉·R·谢泼德(William R. Shepherd)1926年的《历史地图集》。/ 维基共享资源

11世纪末,来自欧洲各地的十字军骑士前来援助莱昂、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国王对抗摩尔人。在这些冒险者中,有一位勃艮第的亨利(Henry of Burgundy),他于1095年与莱昂的特蕾莎(Teresa of León)结婚,后者是莱昂和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的私生女。葡萄牙伯爵领被包括在特蕾莎的嫁妆中。亨利伯爵作为阿方索六世的封臣统治,确保了加利西亚边境免受摩尔人的突袭。然而,1109年阿方索六世去世,将所有领土遗赠给他的合法女儿乌拉卡(Urraca of León),亨利伯爵立即入侵莱昂,希望以牺牲其宗主为代价将其纳入自己的领地。

经过三年与乌拉卡和其他莱昂王位竞争者的战争,亨利伯爵于1112年去世,留下他的遗孀特蕾莎在未成年儿子阿方索·恩里克斯(Afonso Henriques)的监护下统治蒙德戈河以北的葡萄牙;蒙德戈河以南,摩尔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特蕾莎在1116-1117年再次与她的同父异母姐姐兼宗主乌拉卡开战,1120年再次开战;1121年,她在拉尼奥索(Lanhoso)被围困并被俘。但布拉加大主教迭戈·赫尔米雷斯(Diego Gelmírez)和布尔迪诺(Burdino)通过谈判达成了和平,这两位敌对教士的财富和军事资源使他们能够制定条款。两位主教之间存在激烈的嫉妒,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是“全西班牙”的首席主教,他们的对抗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葡萄牙分离主义倾向的增长。但由于赫尔米雷斯和布尔迪诺实际上都是其领土内的王子,他们都有理由担心乌拉卡权威的扩展。最终达成协议,特蕾莎被释放,并继续作为莱昂的封臣持有葡萄牙伯爵领。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她将财富和头衔慷慨地赠予她的情人特拉瓦伯爵费尔南多·佩雷斯·德·特拉巴(Fernando Pérez de Traba),从而疏远了她的儿子、布拉加大主教和贵族们。

与此同时,她的儿子阿方索·恩里克斯(意为“亨利的儿子阿方索”)茁壮成长。这个男孩可能出生于1109年左右,1112年在其母亲的监护下继承父亲成为葡萄牙伯爵。特蕾莎与儿子阿方索的关系变得紧张。年仅11岁的阿方索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观点,与母亲大相径庭。1120年,年轻的王子站在特蕾莎的政治对手布拉加大主教一边,两人都被她下令流放。阿方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远离自己的伯爵领,在主教监护下生活。1122年,阿方索年满14岁,这在12世纪已是成年。他在萨莫拉大教堂(Zamora Cathedral)自行封为骑士,组建了一支军队,并开始控制自己的领地。在吉马良斯(Guimarães)附近的圣马梅德战役(Battle of São Mamede,1128年)中,他击败了母亲的情人兼盟友特拉瓦伯爵费尔南多·佩雷斯·德·特拉巴的军队,将她囚禁并永远流放到莱昂的一座修道院。她于1130年在那里去世。因此,阿方索在伯爵领人民、教会和贵族要求独立的呼声下成为唯一的统治者(葡萄牙公爵)。他还击败了名义上的宗主莱昂和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七世(Alfonso VII),从而使伯爵领摆脱了对莱昂王冠的政治依赖。1129年4月6日,阿方索·恩里克斯颁布诏书,宣布自己为葡萄牙亲王。

阿方索随后将矛头转向南部的摩尔人问题。他的战役取得了成功,1139年7月25日,他在奥里基战役(Battle of Ourique)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随后被士兵们一致推举为葡萄牙国王。这意味着葡萄牙不再是莱昂的附庸伯爵领,而是一个独立的王国。随后他在拉梅戈(Lamego)召开了第一次三级会议(estates-general),并在会上从布拉加大主教手中接过王冠以确认独立,但这很可能是17世纪对葡萄牙历史的美化。

然而,独立并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单方面选择的。葡萄牙仍需得到邻国的承认,最重要的是得到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承认。阿方索与萨伏依伯爵阿马德乌斯三世(Amadeus III)的女儿玛蒂尔达(Matilda of Savoy)结婚,并派遣使者前往罗马与教皇谈判。在葡萄牙,他建造了几座修道院和教堂,并授予宗教团体重要特权。1143年,他写信给教皇英诺森二世(Pope Innocent II),宣布自己和王国为教会的仆人,发誓要将摩尔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阿方索绕过卡斯蒂利亚或莱昂的任何国王,宣布自己直接效忠于教皇。因此,阿方索继续以对抗摩尔人的功绩著称,1147年他从摩尔人手中夺取了圣塔伦(Santarém)和里斯本(Lisbon)。他还征服了塔霍河(Tagus River)以南的重要土地,尽管这些土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再次被摩尔人夺回。

与此同时,阿方索的表兄莱昂国王阿方索七世(Alfonso VII)将葡萄牙的独立统治者视为叛徒。两人之间的冲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持续不断且激烈。阿方索卷入了一场战争,站在阿拉贡国王一边,后者是阿方索七世的敌人。为了确保联盟,他的儿子桑乔(Sancho)与巴塞罗那伯爵的妹妹、阿拉贡公主杜尔塞(Dulce)订婚。最终,1143年,《萨莫拉条约》(Treaty of Zamora)确立了表兄弟之间的和平,莱昂王国承认葡萄牙是一个独立王国。

阿方索几乎不间断地在边境与基督教或摩尔人邻居作战。1143年,经过12年的加利西亚边境战役,《萨莫拉条约》结束了战争,阿方索被承认为独立于任何其他伊比利亚君主,尽管他承诺成为教皇的忠实封臣,并每年向他缴纳四盎司黄金的贡品。然而,1167年战争再次爆发。阿方索成功征服了加利西亚的一部分,但在试图夺取边境要塞巴达霍斯(Badajoz)时受伤,被迫向莱昂的费迪南德二世(Ferdinand II of León,1169年)投降。费迪南德是他的女婿,可能因摩尔人入侵迫在眉睫而对阿方索表现出宽大,葡萄牙可以在入侵中提供有用的援助。因此,阿方索在承诺放弃他在加利西亚的所有征服后被释放。

1179年,罗马天主教会的特权和恩惠得到了回报。在教皇诏书《Manifestis Probatum》中,教皇亚历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承认阿方索为国王,葡萄牙为独立国家,有权从摩尔人手中征服土地。有了教皇的祝福,葡萄牙终于成为一个国家,并免受莱昂的任何吞并企图。

1184年,尽管年事已高,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仍有足够的精力解救被摩尔人围困在圣塔伦的儿子桑乔。他不久后于1185年12月6日去世。

葡萄牙的收复失地运动

1157年的葡萄牙和伊比利亚半岛 / 维基共享资源

阿方索已经赢得了许多对摩尔人的胜利。在他统治初期,支撑阿尔摩拉维德王朝(Almoravid dynasty)的宗教狂热迅速消退;在葡萄牙,独立的摩尔酋长统治着城市和小泰法国家,无视中央政府;在非洲,阿尔摩哈德王朝(Almohades)正在摧毁阿尔摩拉维德王朝的残余势力。阿方索利用这些分歧入侵阿连特茹(Alentejo),并得到了圣殿骑士团(Templars)和医院骑士团(Knights Hospitaller)的增援,他们的总部分别位于托马尔(Tomar)和苏雷(Soure)。

1139年7月25日,他在阿连特茹的奥里基平原上击败了摩尔人的联合军队。[1] 传说将这场胜利夸大为五名国王率领的20万穆斯林军队的溃败;但这场战斗远非决定性,以至于1140年摩尔人还能夺取莱里亚(Leiria)要塞,该要塞由阿方索于1135年建造,作为保卫其首都科英布拉(Coimbra)的前哨。

114?年,他们在苏雷击败了圣殿骑士团。但1147年3月15日,阿方索攻占了圣塔伦要塞,[2] 大约在同一时间,一队前往巴勒斯坦的十字军在1147年6月16日登陆波尔图(Porto),并自愿参加即将到来的里斯本围城战。[3] 其中有许多来自法国、英格兰、佛兰德斯和德意志国家的“法兰克人”,他们后来被说服定居在葡萄牙,获得了册封的庄园领地。在这些强大盟友的帮助下,阿方索于1147年10月24日攻占了里斯本。[4]

这是他统治时期最伟大的军事成就。帕尔梅拉(Palmela)、辛特拉(Sintra)和阿尔马达(Almada)的摩尔驻军很快投降,1158年,摩尔人商业的主要中心之一阿尔卡塞尔·杜·萨尔(Alcácer do Sal)被攻占。[5] 然而,此时阿尔摩哈德哈里发国(Almohad Caliphate)在非洲取得了胜利,并入侵了伊比利亚半岛,在那里他们能够阻止葡萄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尽管一些十字军冒险者成功地在阿连特茹的各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据点。其中最著名的自由佣兵是无畏的杰拉尔德(Gerald the Fearless),他于1165年攻占了埃武拉(Évora)。[6]

1171年,阿方索与摩尔人达成了七年的休战协议;由于受伤和年老体弱,他无法再上战场,当战争再次爆发时,他将主要指挥权委托给了他的儿子桑乔。1179年至1184年间,摩尔人收复了阿连特茹的许多失地,但未能夺回圣塔伦和里斯本。1179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通过诏书《Manifestis Probatum》承认葡萄牙为独立国家,阿方索及其继承人为其合法国王。[7] 阿方索于1185年12月6日去世。[8] 他为葡萄牙赢得了独立王国的地位和名称,并将其边界从蒙德戈河向南扩展至塔霍河。他奠定了葡萄牙海军的基础,并加强(如果不是开创的话)了王室与军事骑士团之间的合作体系,这一体系后来在国家的海洋和殖民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桑乔一世(Sancho I)继续与摩尔人作战,胜负参半。1189年,他攻占了阿尔加维的首府锡尔维斯(Silves);1192年,他不仅失去了阿尔加维,还失去了阿连特茹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阿尔卡塞尔·杜·萨尔,这些地区被阿尔摩哈德王朝夺回。随后达成了和平协议。

在接下来的八年里,桑乔与莱昂的阿方索九世(Alfonso IX of León)交战。这场无果而终的战争的动机和过程尚不清楚。战争于1201年结束,桑乔统治的最后十年是一个和平改革的时期,这为他赢得了“人口者”(o Povoador)的绰号。

他向许多城市授予了新的宪章,使罗马人遗留给西哥特人并由摩尔人保留或改进的自治制度合法化。里斯本已经在1179年从阿方索一世那里获得了宪章。桑乔还通过向军事骑士团和市政当局授予庄园来促进移民和农业,条件是占领者应耕种或殖民他们的土地。在他统治末期,他与教皇英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发生了争执。他坚持要求神职人员随军作战,使他们服从世俗司法管辖,扣留了应缴纳给罗马的贡品,甚至声称有权处置教会领地。最后,他与不受欢迎的波尔图主教马丁霍·罗德里格斯(Martinho Rodrigues)发生争执,后者在其宫殿中被围困了五个月,然后被迫前往罗马寻求救济(1209年)。由于桑乔健康状况不佳,且无力抵抗教皇的压力,他完全屈服(1210年);在将大片土地赠予他的子女后,他退隐到阿尔科巴萨修道院(Alcobaça Monastery),并于1211年3月去世。[9]

阿方索二世

卡斯蒂利亚手稿《国王编年史概要》(约1312-1325年)中的阿方索二世国王 / 维基共享资源

阿方索二世的统治以葡萄牙议会(Cortes)的第一次会议而闻名,教会高层和贵族(fidalgos和ricos homens)被国王诏书召集。这位国王(1211-1223年)并非战士,但1212年,一支葡萄牙军队帮助卡斯蒂利亚人在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战役(Battle of Las Navas de Tolosa)中击败了摩尔人,1217年,王国的部长、主教和将领们在外国十字军的增援下重新夺回了阿尔卡塞尔·杜·萨尔。[10]

阿方索二世拒绝了他父亲的遗嘱,拒绝交出留给兄弟们的庄园,兄弟们流亡国外,只有在莱昂的阿方索九世(Alfonso IX of León)参与反对他们的长期内战后,他才放弃留给姐妹们的财产。即便如此,他还是强迫女继承人戴上修女面纱。他试图加强君主制并以教会为代价充实国库的努力导致他被教皇洪诺留三世(Pope Honorius III)开除教籍,葡萄牙在阿方索二世于1223年3月25日去世前一直处于禁令之下。[11]

桑乔二世

桑乔二世(Sancho II)在13岁时继位。为了解除禁令,与他父亲政策相关的主要政治家——大臣贡萨洛·门德斯(Gonçalo Mendes)、宫廷大臣(mordomo-mor)佩德罗·安尼斯(Pedro Annes)和里斯本教长维森特(Vicente)——辞去了职务。布拉加大主教埃斯特旺·苏亚雷斯(Estêvão Soares)站在贵族和教士的前列,威胁要在桑乔二世未成年期间篡夺王权,并与阿方索九世谈判达成联盟,安排葡萄牙人进攻埃尔瓦斯(Elvas),卡斯蒂利亚人进攻巴达霍斯。

1226年,埃尔瓦斯从摩尔人手中夺回,1227年,桑乔接管了王国。他重新任命佩德罗·安尼斯,任命维森特为大臣,并任命马丁·安尼斯(Martim Annes)为首席旗手(alferes mor),即最高军事官员。他继续对摩尔人进行十字军东征,摩尔人被赶出他们在阿连特茹的最后据点,1239-1244年,在与罗马的争端再次以禁令的施加和葡萄牙统治者的屈服结束后,他在阿尔加维取得了许多胜利。但他的征服生涯因一场革命(1245年)而中断,这场革命的借口是他与卡斯蒂利亚女士梅西亚·洛佩斯·德·哈罗(Mécia Lopes de Haro)的婚姻。

这段婚姻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理由似乎不足;但毫无疑问,它不受欢迎。主教们对桑乔对他父亲的反教权大臣的偏爱感到不满,利用这种不受欢迎来组织叛乱。他们在桑乔的兄弟布洛涅伯爵阿方索(Afonso, count of Boulogne)身上找到了领袖,后者通过与布洛涅伯爵夫人玛蒂尔达(Matilda, countess of Boulogne)的婚姻获得了头衔。教皇发布了一份废黜桑乔的诏书,支持阿方索,阿方索于1246年抵达里斯本;经过两年的内战,桑乔二世退隐到托莱多(Toledo),并于1248年1月去世。[12]

阿方索三世

葡萄牙国王家谱中的阿方索三世(安东尼奥·德·霍兰达;1530-1534年) / 大英图书馆,维基共享资源

篡位者的首要行动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行动之一,是放弃半教会性质的“王国巡视员”(visitador)或“王国保护者”(curador)头衔,并宣布自己为国王。迄今为止,君主制的地位一直岌岌可危;与阿拉贡一样,贵族和教会对其名义上的首脑行使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尽管过分强调王位头衔的重要性可能是迂腐的,但阿方索三世对王位的占有确实标志着民族君主制和中央集权政府发展的一个明确阶段。

不久之后,通过征服阿尔加维(Algarve),摩尔人的最后一个据点,达到了第二个阶段。这激怒了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of Castile),他被称为“智者”,声称对阿尔加维拥有宗主权。随后的战争以阿方索三世同意与阿方索十世的私生女比阿特丽斯·德·古兹曼(Beatriz de Guzmán)结婚,并以卡斯蒂利亚的封地持有阿尔加维而结束。这场婚礼的庆祝活动在阿方索三世的第一任妻子布洛涅伯爵夫人玛蒂尔达(Matilda, countess of Boulogne)仍然在世时举行,导致王国被施加禁令。1254年,阿方索三世在莱里亚(Leiria)召集了议会,贵族和神职人员以及主要城市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3]

在他们的支持下,国王拒绝向罗马屈服。在科英布拉议会(1261年)上,他通过安抚城市代表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城市代表谴责了劣质货币的发行,并承认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神职人员在长期禁令下比平民遭受了更多的苦难,1262年,教皇乌尔班四世(Pope Urban IV)使有争议的婚姻合法化,并承认国王的长子迪尼斯(Dinis,未来的国王迪尼斯一世)为合法继承人。因此,教会与王冠之间的 supremacy 之争结束了。

君主制因其对国家利益的捍卫、市政当局和军事骑士团的支持以及皇家军队在摩尔人和卡斯蒂利亚战争中的声望而取得了胜利。1263年,阿方索十世放弃了对阿尔加维王国的宗主权要求。[14] 里斯本从此被承认为首都。阿方索三世继续统治,直到1279年2月16日去世,[15] 但他晚年的和平被迪尼斯的叛乱(1277-1279年)打破。

迪尼斯一世

葡萄牙国王迪尼斯一世 / 维基共享资源

现在君主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军事问题,而是社会、经济和宪法问题。迪尼斯的统治并非一段不间断的和平时期。起初,他的合法性受到弟弟阿方索的质疑,并引发了一场短暂的内战。葡萄牙与重新统一的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王国之间的敌对行动在1297年通过一项联盟条约结束,根据该条约,卡斯蒂利亚的费迪南德四世(Ferdinand IV of Castile)与迪尼斯的女儿康斯坦斯(Constance)结婚,而迪尼斯的儿子阿方索与费迪南德的女儿比阿特丽斯(Beatrice of Castile)结婚。国王与王储之间的另一场内战在1293年被王后伊莎贝拉(Isabella of Portugal)避免,她于1281年与迪尼斯结婚,并在16世纪因其许多美德而被封为圣人。她骑马穿过敌对阵营,成功地在丈夫和儿子之间达成了体面的和平。

这些战争过于短暂,无法严重干扰国王致力于的社会重建。在他即位时,葡萄牙人民并不同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组成部分“南部的摩尔人和莫扎拉布人、北部的加利西亚人、犹太人和外国十字军”将融合成一个民族。国王迪尼斯下令建造了许多城堡,创建了新城镇,并向其他几个城镇授予了城市特权。他的前任们所进行的南部和内陆部分地区的北部葡萄牙人定居过程在他的统治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新土地得到了人口。还有一些紧迫的经济问题需要解决。摩尔人使阿连特茹成为葡萄牙的粮仓,但战争摧毁了他们的工作,大片土地现在荒芜且人口稀少。商业和教育同样被国家生存的斗争所忽视。行政机构过时,并因封建和教会法院的权威而复杂化。王冠的至高无上虽然得到承认,但仍然不稳定。正是迪尼斯发起了必要的改革。他通过引入改进的耕作方法和建立农业学校赢得了“农民国王”(rei lavrador)的称号。他通过与英格兰谈判商业条约(1294年)并在热那亚海军上将埃马努埃莱·佩萨尼奥(Emanuele Pessagno,Manuel Pessanha)的指挥下组建皇家海军(1317年)来鼓励海上贸易。1290年,他创立了科英布拉大学(University of Coimbra),该大学最初在里斯本成立,1308年迁至科英布拉,1537年最终迁至科英布拉。他是一位诗人和文学与音乐的赞助人,宣布葡萄牙语为国家的语言。他的主要行政改革旨在确保中央集权政府并限制封建法院的管辖权。他鼓励并国有化了军事骑士团。1290年,葡萄牙的圣地亚哥骑士团(Order of Santiago)与母体卡斯蒂利亚骑士团明确分离。葡萄牙的医院骑士团(Knights Hospitaller)和阿维什的圣本笃骑士团(Order of Saint Benedict of Aviz)已经成立,其传统成立日期分别为1113年和1146年。在教皇克莱门特五世(Pope Clement V,1312年)谴责圣殿骑士团后,一个教会委员会调查了对葡萄牙分支的指控,并发现其无罪。由于圣殿骑士团富有、有影响力且忠诚,迪尼斯利用克莱门特五世的去世,以新名称维持了该骑士团;从此以后,它被称为基督骑士团(Order of Christ),并于1319年获得教皇的祝福,随后在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阿方索四世

阿方索四世(Afonso IV)遵循了迪尼斯开始的婚姻政策。他安排女儿玛丽亚(Maria)与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十一世(Alfonso XI of Castile,1328年)结婚,但这场婚姻引发了本应避免的战争,只有在王后伊莎贝拉再次干预后,和平才得以恢复(1330年)。继承人彼得(Peter)后来与佩尼亚菲耶尔公爵(duke of Peñafiel,靠近巴利亚多利德)的女儿康斯坦斯(Constance)结婚,阿方索四世率领一支强大的葡萄牙军队帮助卡斯蒂利亚人对抗格拉纳达(Granada)的摩尔人及其非洲盟友。在塔里法(Tarifa)附近的萨拉多河(river Salado)畔,基督徒取得了胜利,他因此赢得了“勇敢者阿方索”(Afonso the Brave,1340年)的称号。1347年,他将女儿埃莉诺(Eleanor)嫁给了阿拉贡的彼得四世(Peter IV of Aragon)。他统治的晚年因伊内斯·德·卡斯特罗(Inês de Castro)的悲剧而蒙上阴影。他于1357年去世,他的继任者葡萄牙的佩德罗一世(Pedro I of Portugal)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向伊内斯的谋杀者复仇。

佩德罗一世

佩德罗的特别爱好是司法行政,他经常亲自参与,并且相当残酷。在他的整个统治期间,他通过严格执行法律和秩序,以牺牲贵族和教会为代价加强了中央政府。1361年,在埃尔瓦斯议会(Cortes of Elvas)上,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神职人员的特权只有在不与王室特权冲突的情况下才被视为有效。佩德罗与英格兰保持友好关系,1352年,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发布了一项有利于葡萄牙商人的公告,1353年,葡萄牙使节阿方索·马丁斯·阿尔霍(Afonso Martins Alho)与伦敦商人签署了一项契约,保证在所有商业交易中相互诚信。

迪尼斯、阿方索四世和佩德罗一世的外交政策通常成功地实现了其主要目标,即与伊比利亚的基督教王国保持和平;因此,葡萄牙在繁荣和文化方面取得了进步。他们支持君主制,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机构,反对贵族和神职人员的暴政。在费迪南德(Ferdinand,1367-1383年)统治期间和莱昂诺尔(Leonora)摄政期间,统治王朝不再代表国家意志;因此,葡萄牙人民结束了王朝并选择了自己的统治者。导致这场危机的复杂事件可以简要总结如下。

费迪南德一世

葡萄牙的费迪南德一世 / 维基共享资源

费迪南德一世(Ferdinand I)是一位软弱但野心勃勃且不择手段的国王,他声称拥有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的王位,这些王位因卡斯蒂利亚国王彼得(Peter of Castile,1369年)的去世而空缺;他的声称基于他的祖母比阿特丽斯(Beatrice,1367-1385年)属于卡斯蒂利亚的合法血统。当大多数卡斯蒂利亚贵族拒绝接受葡萄牙君主,并欢迎前国王的私生兄弟成为卡斯蒂利亚的亨利二世(Henry II of Castile)时,费迪南德与摩尔人和阿拉贡人结盟;但1371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Pope Gregory XI)介入,决定费迪南德应放弃他的声称,并与他的成功对手的女儿埃莉诺(Eleanor)结婚。

然而,费迪南德更喜欢他的葡萄牙情妇莱昂诺尔·特列斯·德·梅内塞斯(Leonor Telles de Menezes),他最终与她结婚。为了报复这一轻蔑,卡斯蒂利亚的亨利入侵葡萄牙并围攻里斯本。费迪南德向约翰·冈特(John of Gaunt)求助,后者也以他的妻子、卡斯蒂利亚的彼得之女卡斯蒂利亚的康斯坦斯(Infanta Constance of Castile)的名义声称拥有卡斯蒂利亚王位。葡萄牙与英格兰达成了联盟;尽管费迪南德在1374年与卡斯蒂利亚达成了和平,但在卡斯蒂利亚的亨利去世后,他于1380年重新提出了他的声称,并派遣奥伦伯爵若昂·费尔南德斯·安代罗(João Fernandes Andeiro, count of Ourém)去争取英格兰的援助。1381年,英格兰的理查二世(Richard II of England)派遣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前往里斯本,并将他的表弟爱德华王子(Prince Edward)与费迪南德的独生女比阿特丽斯(Beatrice)订婚,后者已被莱里亚议会(Cortes of Leiria,1376年)承认为王位继承人。1383年,费迪南德在萨尔瓦特拉(Salvaterra)与卡斯蒂利亚的约翰一世(John I of Castile)达成和平,抛弃了他的英格兰盟友,后者通过蹂躏他的部分领土进行报复。根据《萨尔瓦特拉条约》(Treaty of Salvaterra),比阿特丽斯应与约翰一世结婚。六个月后,费迪南德去世,根据条约条款,莱昂诺尔成为摄政王,直到约翰一世和比阿特丽斯的长子成年。

葡萄牙空位期

莱昂诺尔长期以来与奥伦伯爵保持着关系,后者与英格兰和卡斯蒂利亚进行了各种阴谋,他的影响力引起了贵族领袖的不满,而她的暴政也激起了强烈的反对。不满者选择了阿维什骑士团大团长、佩德罗一世的私生子若昂(D. John)作为他们的领袖,在里斯本组织了一场起义,并在王宫内刺杀了奥伦伯爵(1383年12月6日)。莱昂诺尔逃往圣塔伦并向卡斯蒂利亚求援,而若昂被宣布为葡萄牙的保卫者。1384年,一支卡斯蒂利亚军队围攻里斯本,但遭遇了英勇的抵抗,五个月后,瘟疫的爆发迫使他们解围,卡斯蒂利亚的约翰一世发现或声称莱昂诺尔密谋毒害他,将她囚禁在托尔德西利亚斯(Tordesillas)的一座修道院中,她于1386年在那里去世。在此之前,葡萄牙的警察努诺·阿尔瓦雷斯·佩雷拉(Nuno Álvares Pereira)通过在阿托莱罗斯战役(Battle of Atoleiros)和瓜尔达(Guarda)地区的特兰科索战役(Battle of Trancoso)中两次击败入侵者,赢得了“神圣警察”(The Holy Constable)的绰号。

若昂一世:葡萄牙帝国的开端

若昂一世的肖像 / 展示于国家古代艺术博物馆,维基共享资源

1385年4月16日,若昂·达斯·雷格拉斯(João das Regras)在科英布拉召开的议会上表明,他们有权选择阿维什的若昂(John of Aviz)为新国王。若昂(或若昂一世)随后被选为葡萄牙国王。葡萄牙议会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科英布拉议会,它明确肯定了君主制的民族性。阿维什骑士团大团长的选择批准了王室与军事骑士团之间的古老联盟;他由整个议会选举不仅批准了王室与平民之间的联盟,还包括了贵族和教会。

费迪南德是勃艮第的亨利伯爵的最后一位合法后裔。随着若昂一世的统治,一个新的王朝——阿维什王朝(House of Aviz)开始了。国王或由若昂·达斯·雷格拉斯和“神圣警察”领导的政客们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卡斯蒂利亚侵略的威胁。1385年8月,卡斯蒂利亚的约翰率领一支大军进入葡萄牙。但在8月14日,人数远少于对手的葡萄牙人在500名英格兰弓箭手的帮助下,在阿尔茹巴罗塔(Aljubarrota)彻底击败了卡斯蒂利亚人及其法国盟友。通过这场胜利,葡萄牙人证明了自己在军事力量上与半岛上最强大的对手不相上下。10月,“神圣警察”入侵卡斯蒂利亚,并在瓦尔韦德(Valverde)赢得了另一场胜利。次年年初,约翰·冈特和5000名英格兰援军抵达,援助若昂一世。他们一起发动了对卡斯蒂利亚的另一次反入侵,但这次战役无果而终。根据《温莎条约》(Treaty of Windsor,1386年5月9日),葡萄牙与英格兰之间的联盟得到确认和扩展。面对这样的组合,卡斯蒂利亚人无能为力;伊内斯·德·卡斯特罗的长子迪尼斯(Denis)声称拥有葡萄牙王位,并于1398年入侵葡萄牙,但他的军队被轻易击溃。1387年达成了一项条约,并定期续签,直到1411年《艾永条约》(Treaty of Ayllón)达成和平。

若昂一世在1433年去世前所推行的国内和外交政策可以简要描述。在国内,他努力改革行政,鼓励农业和商业,并通过授予土地和特权来确保贵族的忠诚,这些特权如此广泛,以至于在他统治末期,许多行使全部封建权利的贵族几乎成为独立的王子。在国外,他的目标是与卡斯蒂利亚保持和平,并与英格兰保持密切友谊。1387年,他与兰开斯特的菲利帕(Philipa of Lancaster)结婚,她是约翰·冈特的女儿;理查二世派遣军队帮助驱逐迪尼斯;英格兰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相继批准了《温莎条约》;亨利四世于1400年封他的盟友为嘉德骑士(knight of the Garter)。

15世纪让·德·瓦夫兰绘制的阿尔茹巴罗塔战役插图 / 大英图书馆,维基共享资源

科英布拉议会、阿尔茹巴罗塔战役和《温莎条约》标志着君主制巩固的三个最后阶段。同一统治时期开始了海外扩张的时期,占领了摩洛哥的休达(Ceuta)。国王若昂和王后菲利帕的三个长子爱德华(Edward)、彼得(Peter)和亨利(Henry,后来以航海家亨利闻名)希望通过为对抗摩尔人服务来赢得骑士身份,摩尔人是他们国家和信仰的历史敌人。1415年,一支由国王和三位王子指挥的葡萄牙舰队启航前往休达。该镇被攻占并驻军,从而在非洲大陆建立了第一个葡萄牙前哨。

附录

注释

1. 里贝罗,第60页,第一卷

2. 里贝罗,第69页,第一卷

3. 里贝罗,第69页,第一卷

4. 里贝罗,第70页,第一卷

5. 里贝罗,第71页,第一卷

6. 里贝罗,第75页,第一卷

7. 里贝罗,第77页,第一卷

8. 里贝罗,第77页,第一卷

9. 里贝罗,第91页,第一卷

10. 里贝罗,第111页,第一卷

11. 里贝罗,第115页,第一卷

12. 里贝罗,第8页,第二卷

13. 里贝罗,第15页,第二卷

14. 里贝罗,第14页,第二卷

15. 里贝罗,第21页,第二卷

参考文献

l 安热洛·里贝罗,第一卷《领土的形成——从卢西塔尼亚到国家的扩张》(2004年)。

l 安热洛·里贝罗,第二卷《国家的确立——从阿尔加维的征服到莱昂诺尔·特列斯的摄政》(2004年)。

l 公共领域 本文包含来自现已进入公共领域的出版物的文本:奇泽姆,休,编辑(1911年)。“葡萄牙”。《大英百科全书》。22(第11版)。剑桥大学出版社。

原文发表于维基百科,遵循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移植许可协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宋代诗人赵汝鐩的十首诗词,山中... 赵汝鐩,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 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
顺治:被命运捉弄的大清悲情天子 在紫禁城巍峨的宫墙之下,藏着明清两朝无数帝王将相的悲欢离合,而清朝顺治帝福临的一生,堪称其中最令人唏...
原创 荣... #图文打卡计划# 1973年北京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刚冒出花朵,一通电话就搅动了平静...
原创 韩...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合谋以谋反之罪设计致死。 当年,萧...
原创 军... 1974年,在一系列运动的推动下,福州军区召开了“四联会”及扩大会议,会议专注于运动及已经被调往兰州...
原创 契... 曾经有个在北方称霸了两百多年的强大民族——契丹族,说没就没了。他们建立了辽朝,后来还兴起了西辽,结果...
原创 西... 西晋,作为一个短暂的朝代,仅仅存在了51年。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邺在安定城向刘曜投降,宣告了西晋...
半途而废的尝试:回顾一部骑士与... 约翰·克莱门茨 ARMA 主任 大约在 2007 年左右,纽约市一家小型电视制作公司联系我,希望...
原创 李... 人间处处有真情,徐茂公与单雄信不仅是战友,更是挚友。单雄信被帝王处决后,徐茂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他...
原创 韩... 历史上,韩信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是西汉初期的杰出人物,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军事和政治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