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权力派系斗争屡见不鲜,有些人在这样的斗争中拿出了强硬的姿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而有些人则选择装疯卖傻韬光养晦。历史上有的人靠装疯卖傻最后实现逆袭翻盘的人不在少数。
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人生可以分为两部分。当皇帝之前装疯卖傻艰难地讨生活,在成为皇帝之后却展现了自己铁血的一面。当太监打着小算盘把这个“傻子”皇帝推上皇位,没想到傻子下了一道圣旨,让太监叫苦不迭。
中兴之主
安史之乱之后不仅唐朝的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向南转移,唐朝也一蹶不振,然而就这样唐朝的国土仍然延续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中有三位皇帝被称为“中兴之主”。
这三位皇帝分别是唐宪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其中唐宣宗又被称为“小太宗”,他也是今天的主角。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位皇帝无论是施政的理念还是能力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否则也不可能被称为“小太宗”。
唐太宗生活在唐朝政治鼎盛的时期,唐宣宗生活在晚唐时期,此时的唐朝早已不复国荣光,即便这样唐宣宗仍然用自己的能力创造出了“大中之治”。
继自己的父亲唐宪宗之后唐宣宗同样也被称为“中兴之主”。唐宣宗名字叫做李忱,其父亲唐宪宗去世之后一直到唐宣宗继位中间经过了几位皇帝,但是由于宦官专权派系斗争,这些皇帝都没能得到好结果。
唐宣宗在成为皇帝之后就是以唐太宗为榜样每天工作十分努力,直指朝廷的弊病,例如官员之间结党营私,宦官专权……这些晚唐时期所面临的大问题,唐宣宗用铁血的手段迅速改善。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第13个儿子,唐宣宗的父亲唐宪宗估计都没有想到这个之前看上去傻呵呵的儿子居然能有如此铁血的手段。而唐宣宗更是靠多年装疯卖傻,登上了皇帝的位置。
痴傻的皇子
如果古代有演技派这一说,那么李忱是当之无愧的“影帝”。李忱出生于皇家,按理说从小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李忱这位皇子在宫廷之中的生活却并不如意,甚至一度到了装疯卖傻才能保命的地步。
李忱装疯卖傻还不是一年两年,他一下子就当了二十多年的傻子。李忱的母亲是唐宪宗后宫中一位贵妃的侍女。宫廷中拿到这样的剧本就是一手烂牌。李忱的母亲没有显赫的家世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就如同小孩儿在闹事中拿着一件宝贝却完全没有自保能力。
李忱作为唐宪宗的众多儿子的一个,将“沉默是金”这句话贯彻得十分到位。当别的兄弟姐妹挑衅自己拿自己母亲的出身说事的时候,李忱既不会顶嘴也不会生气,他总是一言不发。
起初其他的皇子,包括太监宫女都觉得李忱是装的,然后时间一长这些人就怀疑李忱是不是傻子。面对别人的挑衅,李忱一言不发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关键是次次都是这样。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李忱这个人的内心确实是十分强大的,面对自己兄弟一次又一次毫无底线的试探,李忱将“装疯卖傻”四个字演绎到极致。
后来唐宪宗去世之后,唐宪宗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李忱的哥哥李恒继位,这就是唐穆宗。在唐穆宗担任皇帝的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一天李忱入宫的时候恰巧遇到了刺客。刺客本来是刺杀唐穆宗的,结果唐穆宗没事,李忱却被吓傻了。
刺杀事件之后李忱生了一场大病,借着这个机会李忱装傻的演技更是达到了巅峰。不过唐穆宗对于这位弟弟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没有太过于为难他。然而唐穆宗当皇帝只有四年左右的时间就被宦官害死了,唐穆宗去世之后其儿子李湛继位,这就是唐敬宗。
而这个时候李忱的身份也升为了皇叔,唐敬宗在位三年就被宦官所杀。唐敬宗去世之后其弟弟李昂做了皇帝,这就是唐文宗。年少轻狂的唐文宗经常戏弄自己的皇叔李忱。
有一次唐文宗对其他的皇室宗亲说到,谁能让自己的光叔开口说话就重重有赏……李忱当时已经被封为光王,按照辈分又是唐文宗的叔叔,所以唐文中将其称为“光叔”。然而无论别人如何激怒自己,李忱就是一言不发,此后唐文宗觉得自己的叔叔傻到没边了。
唐文宗在位时间也很短就被宦官杀害了,后来继位的是唐武宗。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要说李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当别人以为自己这位光叔是真傻的时候,李炎却觉得这位光叔是在装傻。
于是李炎在自己当皇帝的几年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试探自己的皇叔。数九寒天唐武宗拉着李忱一起出门,然而半路上皇帝没事李忱却从马上掉了下来。大半夜李忱这位贵族是又冷又累又困,正好碰到了半夜打更的人才救回了他一条命。
还有一次唐武宗直接命令下人把自己的叔叔扔到旱厕的粪坑里。就这样,唐武宗用尽一切办法想要证明自己的这位叔叔是在装傻。此时一位宦官站了出来,这位太监叫做仇公武。仇公武看着李忱的遭遇升起了一丝怜悯之心。
仇公武和唐武宗建议道,自然皇帝这么讨厌自己的叔叔不如杀了他以绝后患。狂妄自大的唐武宗想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将这件事交给仇公武。而仇公武则悄悄地用一辆拉粪的车将李忱运出了皇宫。
此时李忱不知道的是自己二十多年装疯卖傻的生活就要结束了。仇武不仅救了李忱的命还成为了改变他命运的人。别看唐武宗对自己的叔叔并不好,但是唐武宗还是有一定的才能的。
唐武宗当了六年才开创了“会昌中兴”。后来眼看着唐武宗的情况不太好,这个时候救了李忱命的宦官仇公武又登场了。仇公武联合另一位宦官马元哲寻找下任皇帝的人选。
他们商量半天之后盯上了“痴痴傻傻”的李忱,这两个宦官觉得李忱好控制,扶持李忱当皇那么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天下,就这样傻王爷成了皇帝。
傻皇帝的真面目
仇公武和马元哲将李忱推上了皇帝之位,然而让仇公武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自己看走眼了。自己费尽心思动用各种人脉将这个“傻王爷”推上皇帝的位置,结果刚当上皇帝的唐宣宗就下了一道圣旨让仇公武等宦官叫苦不迭。
仇公武正在做着“影子皇帝”的美梦,而谁知道是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装疯卖傻几十年的李忱继位之后仇公武发现不对劲了,李忱当上皇帝之后好像一夜之间就变得清醒了,之前那种疯疯癫癫的傻劲儿消失的无影无踪。
从被人看不起的皇子到任人戏弄的王爷,最后宦官看上了自己的傻劲才将自己推上王位,唐宣宗的经历堪比小说。这几十年中李忱算是看清了人间冷暖也看清了人心,更看清楚了满堂的弊病。于是李忱担任皇帝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位光王成为皇帝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宦官开刀。以为扶持了一个傻皇帝,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宦官发现这个傻王爷所展现出的杀伐决断完全不输于开创“会昌中兴”的唐武宗。
唐宣宗也颁布了自己皇帝生涯中的第一道圣旨,这道圣旨的内容是罢免了当时朝廷的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不仅仅是宰相还是宦官们的头头,包括仇公武在内的皇官们都听李德裕的指挥。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宣宗这一举动直接打击了以李德裕为代表的宦官集团的势力。此时这些人才看出来,原来这位皇帝之前是一直装疯卖傻的。
几十年的装疯卖傻也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除了罢免宰相李德裕打击宦官势力之外,唐宣宗又紧接着下了第二道圣旨,收回了换官手中的权力。
唐宣宗这一举动不仅仅让自己的权利更加集中也避免了宦官势力太大,甚至可以操控皇帝生死的事情再次发生。唐宣宗继位短短几年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让晚唐时期所积累下来的弊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为了更好地稳固自己的地位,唐宣宗拿出了铁血手段开始清洗宦官集团留下的党羽,盘根错节的势力被连根拔起。朝廷这一下子空出了许多官员,此后唐宣宗大力发展科举让全国各地遴选青年人才。
唐宣宗时期已经到了真正的晚唐,然而就在唐宣宗一系列改革之下唐朝又出现了难得的繁荣景象,史称“大中之治”。虽然与繁盛时候的唐朝没有办法比,然而唐宣宗一直以唐太宗为榜样励精图治,因此后人又将唐宣宗又被人称作“小太宗”。
总结
眼看着唐朝又出现了昔日繁华的景象,这个时候唐宣宗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四处寻医问药。然而由于乱服丹药再加上私生活混乱,唐宣宗的身体越来越差。最终唐宣宗由于过量服用含有重金属的丹药,于公元85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