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是瓦岗五虎将之一,他的武力与程咬金、秦琼不相上下。根据小说的描述,李渊曾误杀了单雄信的大哥。于是当瓦岗寨的众多英雄纷纷投靠李世民时,单雄信依旧选择与王世充保持联系。而王世充则将妹妹嫁给了单雄信,单雄信因此成为了王世充麾下的得力将领。
李世民攻占洛阳后,单雄信被打败并俘获。尽管秦琼等人劝他投降,单雄信依旧拒绝。最终,李世民下令处死单雄信。在执行死刑前,单雄信的妻子和孩子被托付给秦琼照顾,秦琼承诺会抚养他的儿子长大。小说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李世民仁义的形象。然而,历史上想要杀单雄信的人恰恰就是李世民。当时尽管有不少人劝李世民不要杀单雄信,李世民却依然坚持将他处决。那么,作为一位自诩仁义的明君,李世民为什么偏偏对单雄信心狠手辣,毫不手软呢? 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有几种解释。首先,有一种观点认为单雄信并不是特别勇猛,而且当时全国统一的战争已经结束。虽然刘黑闼的叛变是突发的事件,但大部分历史学者认为,李世民已经不再需要像单雄信这样的勇将。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缺乏说服力。如果说单雄信不勇猛,那他至少比李世民自己要强,毕竟他曾经两次差点威胁到李世民的生命。而当时虽说全国大势已定,但对外战争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对突厥的战争。这时候,像单雄信这样的骑兵大将,对李世民来说依然是非常需要的人才,根本没有理由说不需要他。 其次,还有人认为李世民的麾下已经有许多原来属于瓦岗的骑兵将领,比如秦琼、程知节、罗士信等,这使得单雄信在唐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这种高威望使得李世民不愿接纳单雄信,因为军中不能有两个威信并存的领袖,尤其是统帅。如果单雄信加入,可能会对唐军的统一领导产生不良影响。这个观点挺有新意,而且也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单雄信真有那么高的威望吗?实际上,单雄信并不是瓦岗寨的创始人,最初瓦岗寨的头领是翟让,而不是单雄信。所以在翟让被李密所杀后,瓦岗军才开始走向衰败。而单雄信,只不过是后来加入的将领之一。史书中提到,李世民坚持处决单雄信时,只有世绩为此劝说过李世民,而秦琼等人并没有反对。这也证明了,单雄信与瓦岗其他大将的关系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深厚,真正和他有过命之交的只有世绩。如果否定了以上两种常见的解释,我个人认为,李世民处死单雄信的真正原因其实很简单:单雄信曾两次威胁李世民的生命,而李世民无法原谅他。这一点,我们不应受到演义中李世民仁义无敌的形象的影响。在小说里,李世民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君主,甚至为收降许多曾经追杀过他的将领。但事实上,这些情节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如果真有这种事,李世民最可能的反应是直接斩首,而不是招降这些曾经威胁过他的敌人。 李世民打败窦建德之后,回头对付王世充。王世充开城投降,但李世民依然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几乎将王世充手下的死党全部杀掉。单雄信也在其中,因为他曾两次差点亲手杀死李世民。单雄信求徐懋公为他求情,徐懋公表示,单雄信是勇武之将,战场上各为其主,将来若能归附李世民,必定能成为一名得力的将领。徐懋公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官职和赏赐来交换单雄信的一条命,并保证他不会叛变。然而,李世民明确表示,自己是奉父命执行杀单雄信的决定。其实这只是李世民的推卸责任,他之所以杀单雄信,根本是为了报复。当时,单雄信已经两度威胁过李世民的性命,而李世民的心中充满了仇恨,无法宽恕这位曾经的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