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越王勾践剑深埋地下两千多年,为何毫无锈迹?专家是如何解释的?
创始人
2025-08-29 10:32:19
0

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一把好剑是离不开锻造的。我国古代的造剑技艺算得上是高超的,而代表着我国最高的青铜冶金技艺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越王剑。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后,它依旧寒光凛凛,一出土就见血,没有一点锈迹。这样子的技艺放在现今社会,都令人啧啧称奇。那现在的科学技术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和铸造过程吗?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开战。为了能够打败对方,两国都在研究兵器。而通过各种各样的锻造和冶炼出来的兵器,自是不同凡响,当时的铸剑师也因此闻名天下。这些利剑不仅是战场厮杀的武器,也是各个王公贵族们炫耀的法宝,就连死后也要让自己心爱的宝剑一同下葬,所以当时十分盛行铸剑术。工匠们不仅造出了可以削铁如泥的宝剑,还研究出来如何不让宝剑生锈的办法。可惜的是,由于战乱等影响,这些方式方法失传了。

1965年,越王勾践剑被发掘出来。出土时,这把剑的外面包裹着一层漆木做的外鞘。在意识到这把剑应该价值不菲时,考古学家谭维四决定先做好心理准备和措施后再开鞘。深埋了2500年的越王剑,依旧光芒万丈,寒气凛洌,也不似其他剑锈迹斑斑。有位工作人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伸出食指碰了一下剑刃,一下子,手上的鲜血喷涌而出,令人十分惊讶。后来在实验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这把剑真的达到了小说里面“削铁如泥”的境界,可见构造的小说里也是有依据的。众人十分好奇,在经历了长达2500的历史后,为何这把剑依旧锋利?

1977年,在科技发展中,越王剑送去了复旦大学实验室进行研究。专家们得出了结论,原来这并不是一把纯青铜剑。它由83.1%的铜与15.2%的锡组成剑身,80.3%的铜和18.8%的锡组成剑刃。正是由于二者分开铸造,再加上十分精湛的手艺焊接,让人们察觉不到它是分离铸造的。剑刃相比剑身,含锡量稍多一些,这样的剑会更加锋利,而剑身则用稍微少一点的锡,则会使剑身更加具有韧性。越王剑表面是许多菱形拼接的,看起来十分美丽。这样的比例在我国古代的剑中十分少见,可以说这是完美地融合了各个优势而成的一把好剑。

这把剑不会生锈的原因就在于越王剑表面有一层铬,它充分让越王剑隔绝了空气。而20世纪30年代德国发明的镀铬技术几乎晚了2000多年,可想而知当时的铸造工艺有多厉害。有了烙的封印再加上漆木做的外鞘和未发掘的古墓,这样子的三重保护才让这把越王剑依旧熠熠生辉。

当时领先世界的工匠技艺令人叹为观止。迄今为止,这些技艺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藏数不胜数,文化的传承也将一代一代接力,但是有些历史的瑰宝文化,消失在了长河里,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乔... 乔冠华和周恩来见面,展开新工作 1942年秋天,乔冠华几番波折,只身从香港来到重庆。进城的时候,乔冠...
原创 清... 清朝十二帝的牌位,除了溥仪,最初都在北京故宫的奉先殿里保存着。 奉先殿也称小太庙,除了从努尔哈赤到光...
原创 历...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的一段历史,发生在八王之乱后,持续了百余年。这一时期,中原王朝衰弱无力,五个胡...
原创 郭... 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名叫郭骥的使臣,他的故事如同汉朝的苏武一般,充满了忠诚与坚韧。郭骥被扣留在中亚...
原创 明... 有明一代的16位皇帝中,被后世视为昏君的不少,正德皇帝朱厚照算一个。从15岁即位到31岁驾崩,在位的...
原创 宋... 一、 宋朝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在一个雪夜突然驾崩。 当时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据说当天夜里太祖宣召他的...
原创 明... 元末的战乱促使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随着动乱的结束,到1393年,全国有6500万人,其中民户占617...
原创 李... 明朝在崇祯皇帝即位的时候,已经是摇摇欲坠了。各地战乱不断,又赶上连年大旱,国家已经是摇摇欲坠,不少英...
原创 明... 说到明朝灭亡的原因,不少人会归罪与农民起义,清兵入关,东林党争等等事件。但其实在这些原因只是明朝灭亡...
原创 二... 夏朝的灭亡就如同它的建立一样,充满了谜团。 目前,关于夏商周断代考古最权威的研究结论,是1996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