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邓艾的死,证明有功之臣,也不可居功自傲,忘乎所以,这样会带来杀身之祸。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诸葛绪伐蜀。邓艾用奇谋偷渡阴平,大军直抵成都城下,刘禅无奈,只得带领群臣投降,蜀国灭亡,为此,邓艾获得伐蜀的首功。然而,正因为有首功,被司马昭下令斩杀。这是不是冤案?到底问题出在何处?这里面肯定有原因。
邓艾自幼家贫,然而勤奋好学,长成,文武全才。可是,邓艾虽有才华,却没有人赏识他,后来被司马懿发现,得到司马懿的重用,加之多次击败姜维的进攻,官至镇西将军。当时的曹魏政权,实权在司马氏族的手里,邓艾碗中的饭,是司马氏族给的,本来就应当听从司马氏族的指令。
可是他认为自己有功,拒京城较远,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竟然擅自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对蜀汉的遗臣大批任命官吏……这本来就是上奏朝廷,由朝廷下旨才可办的事,自己怎么敢胆大妄为呢?最低也要上报司马昭,由司马昭发落才行,本来就是司马氏族的重用,才有今天,眼中没有司马家族呢?
本来钟会没有捞到什么大功,这样就给了钟会排挤诬陷邓艾提供可乘之机,他密信司马昭,说邓艾目无大将军和朝廷,这和谋反有什么区别?司马昭对谋反是不怎么相信的,可是对邓艾目中无人是十分不满的,认为不识抬举,恩将仇报,于是命令卫瓘没收邓艾军权,用囚车将邓艾押送京城,尽管邓艾喊冤,邓艾父子也被杀之,妻子和其余子孙流放西域。
邓艾之死,警示他人,做人要知恩图报,有功之臣,也不可居功自傲,忘乎所以,胆大妄为,这样会带来杀身之祸。还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只能这样说说,真正不受,上司是忌讳的。无论司马昭的眼里有没有曹魏政权,你是跟着司马昭干的,只能听司马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