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读《三国不演义3》:诸葛亮可能“暗黑”的另一面
创始人
2025-08-29 09:03:32
0

王觉仁续《大唐兴亡三百年》之后的大作《三国不演义》终于完结了。

《三国不演义》其实算是白话版的“三国历史”,比《三国演义》真实,比《三国志》耐读。这本《三国不演义3》主要说的是诸葛亮死后的“后三国时代”。

自从诸葛亮病故五丈原,整个中原大地上特别闹腾的就是曹魏与司马氏的夺权(最大),以及孙权称帝后在“国本”方面的昏招(稍大)。

像司马氏篡魏,无非是权臣做大,幼主不行,司马炎没理由去做霍光,自然只能做晋武帝;至于聪明一世的孙权居然在下一代问题上瞎折腾,只能说大多数年少时期就能大权独揽的人在位子上坐久了,都会在皇太子的问题上下错棋,汉武帝刘彻是,宋太宗赵光义是,清朝的康熙是。

简言之,历朝历代都会有相似的问题出现,无非是出现的形式和解决思路不同,历史也就有了不同的走向。

关于《三国不演义3》的内容,我觉得没必要复述一遍,大家有兴趣看看自然就懂。

我想分享一些《三国不演义3》书里没明写的内容,就是诸葛亮可能的另一面,当然,这些内容肯定不是我翻阅古籍想到的,前人和今人在相关问题上已经多有论述,我只不过是结合最近读的书谈一谈感触。

由于明代成书的《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智则近妖”——这是鲁迅评论《三国演义》时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

小时候我看《三国演义》,那是一个热血沸腾,觉得这孔明先生“借东风”、“八卦阵”、“骂死王朗”,这简直是一个开了挂的高智商法师啊!

很不幸,长大读多了历史,就发现越来越不对。

“借东风”、“八卦阵”固然是假的,“三气周瑜”纯属虚构,像苏轼的“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说的其实是周郎,说起来,当年的赤壁大战,主要承压的都是孙权的水军,刘备的那些兵不能说毫无建树,但实力有限。

至于“厚颜无耻的王朗”,好像也不像《三国演义》中的“皓首匹夫,苍髯老賊”,更为重要的是,王朗于公元228年去世的时候,诸葛亮才开始自己的第1次北伐。

汉末九州,蜀地只能算一州之地,刘备死后,诸葛亮凭借一州之地联吴抗魏,苦撑几十年,“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确很不容易,也很伟大。

我们看唐宋元明清的大家,对诸葛孔明是赞誉有加,但读历史就停留在“别人评价了啥,你就相信了啥”,肯定是不妥的。

《三国杀》中诸葛亮的形象,你还记得他的技能吗

这里有几个很值得推敲的地方。

第一,蜀中百姓对诸葛亮真的毫无怨言吗?

我认为是有的,而且很大,只不过史书中不一定记载。

首先是六出祁山给民众带来的压力,我们先撇开什么“如果蜀国不发兵敲打魏国就会如何如何”的言论,就问问你,出兵要不要发动民众?除了军人,是不是还有供应口粮的民夫?打仗要不要死人?

汉末乱世,人口锐减,蜀地并不是世外桃源,战火势必要屠戮不少人,而诸葛亮连年发兵,最有战斗力的人肯定编入行伍,其次是民夫。仔细想想,蜀地百姓的日子会很安乐吗?

别逗了,老百姓怎么会期待打仗呢?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啊

《三国志》里提到这么一个细节,“

亮卒之后,士伍亡命

”,翻译成白话就是,孔明去世后,不少蜀国人都逃到其他地方去了,为啥呢,原因不言自明。

第二,诸葛亮的爱民思想,可能不完全是我们以为的“仁爱”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仁爱”道德是基于儒家的那套理念。不过,如果你读多了书,就会知道一个叫做“外儒内法”的概念。

以诸葛家的出身(诸葛亮的家世可不简单,在之前的《三国不演义2》中有提及)和所处的乱世,如果说诸葛亮崇尚的是“儒家治世”,我认为是胡扯。

我们后人常说,诸葛亮治蜀有方,这肯定是事实,但从陈寿的一句“国不置史,注记无官,行事多遗,灾异靡书”来看,诸葛亮的【方】应该是源自秦制的严刑峻法。

乱世宜用重典,刘备与诸葛亮都是法家的拥趸。

在陈寿(《三国志》作者)所编《诸葛亮集》中,刘备临终前给后主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

“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

申、韩、管子、六韬

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这里的【

申、韩、管子

】对应的是【申不害】、【韩非】和【管仲】,借用前人对这三人思想的概括,就是

轻仁政重权术、轻道义重管控

,于是,如果说施行“仁政”,诸葛亮倒是应该学西汉的文景二帝,休养生息,恢复民力,没事不瞎折腾。

我想,如果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不幸生活在诸葛亮治下的蜀汉,日子应该很揪心。

关于诸葛亮,其他内容就不多聊的,以免有人会说什么“

诸葛亮是公认的伟大古人,你怎么可以质疑他?

甚至还会有人说,如果诸葛亮那么“不堪”,成都的武侯祠又是怎么修的?

这里顺带提一些随便一搜就能找到的内容。

首先,诸葛亮的庙,是在他去世29年后才由后主下诏兴建。

至于汉末那个“鬼神崇拜”还相当风靡的时代,后主一直承蒙诸葛丞相的辅佐之恩,却没有第一时间兴建庙宇,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而且,最初为诸葛亮立庙的地点是汉中的沔阳,而不是当时的成都。

为什么呢?

其次,

29年后才兴建啊,相当于一代人的时间啊

本文由up主【LSmiler】原创并授权独家发布,未经许可,不得二次转载;且未授权任何百度系平台转载或收录,如有发现,可判定为侵权,欢迎及时举报。

考虑到当时大众的平均寿命并不高,恐怕与诸葛亮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已经不在了。那么,立庙的意义也许就不是简单的“纪念诸葛丞相”了吧!

今天的成都武侯祠,据官网上的介绍,大约始建于南北朝。南北朝,又是一个乱世。越是乱世,越需要一些典型人物。

我并没有认为诸葛亮不伟大,诸葛亮作为一名政治家,尤其是蜀汉实质上的“王”,他执政需要用到的手段可能与我们认为的形象“完全不符”,这并非“人设崩塌”,而是“历史上的事实”,有些东西需要从史书的夹缝里抠抠搜搜地找,去品味,这才是“读史使人明智”的深意。

?老祖宗曾留下一句“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你觉得对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前... 苦心高沐不论赀,富贵人生各有时 。斯大林是前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他在第二次...
梁帝将兵符交给靖王,让他去调动... 梁帝将兵符交给靖王,让他去调动纪城军支援九安山 胡歌 琅琊榜
原创 唐... 唐朝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他是那样的强盛、雄壮和开放。李氏皇族本身就有胡人的血统,这又给...
原创 李... 《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大家的目光又移向大唐。大唐盛世一直以来都令人向往,而唐朝名气最大的皇帝当为...
原创 魏... 公元643年,病榻旁的空气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唐太宗李世民却带着一抹笑意,牵着9岁的小公主衡山,郑重...
原创 李... 唐朝的很多将军大部分都是从对方那里引进来的,例如秦琼和程咬金,他们都是瓦岗寨,后来虽然投靠王世充,但...
原创 李... 唐朝是个伟大的王朝,有着广袤的领土和强悍的实力,扩张型心态,让唐帝国有了一颗包容的心,兼具草原和中原...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 傅永(公元433年—516年),山东淄博经开区傅家村人,南北朝时北魏名将。 据《魏书》卷七十列传五...
高旭奇:艺术品的可贵是饱含某种... 拉仇恨 (九十五) 高旭奇 1.有一种寻觅,有一种孤寒,有一种清寂之美,这是独行之士对灵魂的思考。扫...
原创 太...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权力派系斗争屡见不鲜,有些人在这样的斗争中拿出了强硬的姿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