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阁瓷窑遗址:千年窑火续写瓷都新韵
创始人
2025-08-29 03:02:27
0

景德镇窑火千年不息,孕育出“昌南陶玉,声震寰宇”的不朽传奇。于景德镇浩渺无垠的手工制瓷产业长卷之中,观音阁瓷窑遗址仿若一颗被岁月晕染的温润璞玉,在流淌不息的昌江旁熠熠生辉。

观音阁瓷窑遗址位于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旅游区西北方,北依五龙山,南临昌江水,与“陶阳十三里”御窑遗址相连,形成“龙蟠水抱”之势。作为景德镇老城区重要的民窑遗址,观音阁瓷窑遗址承载了千年瓷都的辉煌历史与文化底蕴。明嘉靖《江西省大志·陶书》记载:“观音阁者,宋元间官民竞作之所,其器精若冰玉,声如磬鸣。”这一遗址宛如一部生动的陶瓷古籍,默默诉说着几百年来昌江的悠悠瓷韵。

窑火千年:兴衰间见传承

观音阁瓷窑遗址历史悠久,其制瓷史可追溯至南宋至元代,彼时窑场已初露锋芒。明代中叶,观音阁窑场迅速崛起,作坊遍布,成为规模庞大的民间制瓷窑场,呈现出“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的繁荣景象,一直延续至明代晚期。后来虽停产,但因无大规模建设,基本保存完好。1998年洪水侵蚀,让其近10米厚的古窑业堆积层重见天日。明代晚期,景德镇制瓷业达到鼎盛,世界“瓷都”声名远播海外。这一时期的观音阁民窑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产品种类丰富,形制多样,纹样繁多。无论是精美的青花瓷还是其他传统釉色器物,都彰显着瓷都工匠们的智慧与技艺。

瓷艺迭代:窑场与贸易同辉

在瓷器生产中,观音阁窑场的制瓷和烧造工艺不断传承创新。从窑炉形态的演变来看,元代晚期的建筑基址、明代中期的葫芦窑、清代的蛋形窑以及近代的圆窑等多种窑炉形态在这里留下的遗迹,见证了制瓷工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革。特别是明代中期窑场的勃兴与克拉克瓷的烧造,反映了观音阁窑场与海外贸易的密切关系。一些产品在海外遗址、水下沉船特别是新发现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明代中期沉船中均有发现,这也是景德镇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见证。

匠心传承:科技守护遗珍

近年来,景德镇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观音阁瓷窑遗址的保护备受瞩目。“景德镇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也彰显了保护研究成果。在文物保护方面,通过科学的保护和修复措施,能够更好地保存遗址和出土文物的原貌,让人们能够更真切地领略古代制瓷业的风采。另一方面,加强遗址的保护管理与监测,制定完善的保护规划,确保遗址在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可以持续向世界展示其历史文化价值。

瓷窑新景:文脉谱写新篇

目前,观音阁瓷窑遗址建设项目正有序开展,遗址的考古发掘已进入二期阶段,项目基于其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瓷业遗存文化展示区,并将其与周边景点串联,构建陶瓷文化新景观。项目涵盖价值系统展陈、整体感知遗址及其环境、完善展示区功能三大板块。建成后,昌江岸线将复原古码头场景,通过数字技术重现昔日繁华。体验馆内,游客可体验模拟考古、拉坯等,感受古人“匠心冶陶”。

未来,观音阁瓷窑遗址将建成“考古现场+非遗工坊+艺术驻地”的多元文化项目,让古老瓷窑又一次“活”出精彩。人们也将在这里,重新看见“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文化胜景。

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民国时期,不少四川军阀都有绰号,比如邓锡侯的绰号就叫“水晶猴”,寓意为精明机巧,不做亏本的事。 四川...
原创 光... 在广西百色市的一个平凡家庭中,蒙先生拥有一件不凡的家族藏品——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这枚金币...
原创 辽...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 未经授权的复制粘贴和转载,追究法律责任 从小看两宋的历史,就觉得...
原创 李... 我国历史上有几个强盛的王朝,秦朝是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朝代,汉朝更是出了名的威武霸气,接下来享誉全世界...
原创 潮... 潮州人向来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于世,这是因为潮州这个地区地狭人稠,人口和资源之间出现了严重矛盾,不得已产...
原创 被... 2014年,著名企业家、收藏家刘益谦先生花费2.4亿港元收购了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为了当年的热议话题,直...
原创 简... 三国时期人物,有不少人设都被文学艺术作品甚至当今的游戏改变了。简雍,就是一例。历史上的简雍,是一位能...
原创 戴...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男,汉族。 国军陆军中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
原创 据...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不知其生卒年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隐士高人;现在人知道鬼谷子,也都...
原创 这... “富贵不还故乡,如衣锦夜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项羽的名言,可谓是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