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众多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应该是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位皇帝,原因不仅仅是他出身贫寒,最后问鼎天下。而且还有他性格复杂的一面,令人琢磨不透,总是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话说明朝开国不久,有一年天下大旱,朱元璋从小深受贫穷之苦,深知粮食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于是便率领一干文武大臣去京城郊外的一所寺庙里进香。在归来的路上,他看见紫金山半山腰上有一丝袅袅白烟直升云霄。
朱元璋顿觉稀奇便派人前去打探,看看山腰上是否有道观和寺庙。大约有两炷香的时间,侍卫打马而回,原来山腰之处有一所道观,名叫“归龙观”。朱元璋心想:“求雨乃心诚则灵,除了拜佛,也要拜一拜神才是。再说此观名曰归龙观,岂不是正合我的身份?此乃天意,须得走上一遭才是。”
朱元璋立即吩咐大队人马在山下休息,自己则带着一队侍卫向山上走去。归龙观里的道士早就得知要来观里进香的是洪武皇帝,于是全部集结在门外,等候朱元璋的到来。行完跪拜礼,归龙观里的住持青阳子便引着朱元璋进入观内。
只是朱元璋并未察觉,在人群之中,有一双妩媚而冷峻的眼睛在紧紧地盯着他。朱元璋见他五十多岁年纪,但神清气爽,面色红润,与真实年龄十分不符。朱元璋道:“不知住持对求雨之事怎么看?”
青阳子躬身道:“回禀陛下,苍天有好生之德,自然不会置百姓于不顾!然,陛下贵为天子,上达天听,下治黎民,只需将心意告知上天,不消数日定能降下甘露。”朱元璋睨了他一眼,又道:“既如此,朕已然拜过许多佛神,为何还是不降雨呢?”
青阳子掐指一算,道:“陛下,万事无绝对,也许是朝中出了奸佞蒙蔽了陛下,只需将其惩戒,或可了却心愿。”朱元璋一怔,自己正想清除一些毫无用处的功臣,这个也不失为一个好借口。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朕今日身体有些乏了,你这观里景色宜人,甚至不舍,就在这里住一晚吧。”青阳子大喜,皇帝在他的道观里下榻,那可是无上的荣光,今后再不用担心香火是否旺盛,他连忙跪拜道:“贫道这就去安排!”
进了香拜了神,吃过斋饭,朱元璋来到一处非常僻静而且优雅的房间里,晚饭时朱元璋喝了一些酒,便早早地休息去了。然而到了深夜,他被一阵推门声惊醒,可能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听到响声后朱元璋立刻警觉道:“谁?”
随着身影越来越近,朱元璋也看清了来人的模样,原来是一位身材高挑,长相俊俏的女道士。仔细打量一番,朱元璋亦在心中不禁称赞,只怕后宫佳丽也不及此女的美丽。只是看她的神韵和举止,为何如此的熟悉呢?
没等朱元璋细想,那女道士便开始大献殷勤,笑道:“陛下久经沙场,驾驭群臣,难不成还怕我一个弱女子吗?”说着她便起身坐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将食盒里的酒和菜放到了桌子上。灯下观美人更添三分姿色,此时朱元璋也无心睡眠,便和她对饮起来。
第二日早上,朱元璋回想着昨晚二人的对话,云雨之后似乎还答应她,一定会封其为妃。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冷笑起来,进宫?你的归宿只有一条,那就是死路。却说朱元璋临走时将道观所有人召集在一起,指着昨晚献殷勤的那位女道士,怒道:“立刻将她凌迟处死!”
众人大惑不解,皇帝为什么和一个女道士过不去。那道姑也说先一愣,而后撕心裂肺的哭喊道:“皇上饶命啊......您为什么要杀我......”朱元璋看着她冷冷地说了一句:“你的野心太大了!”然后转身离去。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道姑不是别人,正是皇后的贴身宫女。有一次朱元璋醉酒宠幸了她,没想到她主动索要封号,朱元璋最见不得别人和自己讨价还价,从此冷落于她。
可是这位宫女仍然不死心,眼见朱元璋无动于衷,便把目光转向了太子。但是太子的眼里不揉沙子,况且他更不敢觊觎后宫里的人,于是就把实情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念她侍奉皇后多年,所以没有治其罪,只将她逐出了后宫。
宫女出宫后心灰意冷,就在归龙观出了家。可是她万万没想到今日再次遇到朱元璋,心底的欲望和野心也再次被激起。她本以为这么多年没见,朱元璋早已将自己忘记,没想到最后还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聪明反被聪明误啊。